欣闻由忻州市梅琳北路梆子剧团有限公司孙永清出品,我市剧作家陈川亮先生编剧、郭占高导演、市梅琳北路梆子剧团(现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北路梆子艺术团)承演,青年演员苏瑞芳担纲主演的新编大型历史故事剧《玉玺恨》最近荣获山西省第十四届杏花奖“二度杏”评比演出新剧目奖、编剧奖、表演奖,笔者由衷地感到欣慰:作为业内人士,深知杏花奖是省政府设立文化厅承办的囊括山西各艺术门类的最高奖,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它两年一届,已成功地举办了十三届,水准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初创时,演员携带一个折子戏就可获“首度杏”,后来就变为必须带一个大戏,“首度杏”尚且不易,“二度杏”要求更高:参赛者必须有一部创新大戏、一部传统大戏,更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搞一部新戏、大戏之难,笔者作为一名编剧也曾品尝过个中滋味,可谓历尽艰辛,成功委实不易,梅琳剧团作为本土一家民营剧团竟敢斗胆挑战“杏奖”,有钱吗?剧团除维持正常运转,可谓捉襟见肘。没有经济实力,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新作?人才资源呢?几个主创人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忻州人,虽说终生从艺,由于各种原因,名声并不显赫,没有一个远来的“大和尚”帮念真经,保驾护航,能行吗?戏里的所有角色都是本团演员。听说此事的一些人大摇其头,并不看好。可他们硬是凭着一股为忻州戏剧事业做贡献的拼搏精神,扎下身子默默无闻地攻坚克难,终于捧奖而归,真应该好好总结一番。

有梦、追梦、圆梦的团长孙永清

今年四十二岁的市梅琳北路梆子剧团团长孙永清,是个有胆略有气魄的戏剧人,他敢想敢干,思维敏捷,浑身充溢着一股敢于挑战的青春活力,精力旺盛,敢打敢拼,业务熟稔,作风务实,从他12岁踏入艺校,他的戏剧梦就开始了,2008年10月办起剧团,他的梦也越做越大。近六年来,他带着他的团队走南闯北,栉风沐雨,活跃在演出市场,凭着一诺千金的良好信誉和质量过硬的艺术产品,在演出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扩大了北路梆子的演出区域,他们三下陕西,两走上党,辗转三省五市,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做到了走一处,红一处,演一处,保一处,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给予报道,剧团被市文广新局评为先进民营团,他本人被评为“最美团长”,按说他的梦已经圆了,也该歇歇了。可雄心勃勃的他又做开了了新梦:他要冲刺第十四届“杏花奖”,向“二度杏”进军。他坚定地认为:国有、民营只是体制的不同,并不代表艺术的优劣。国有剧团能做到的,民营剧团只要努力,照样可以做到。

要使美好的梦想变成现实,孙团长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的基本战略是:量体裁衣,他没有钱去请大专家,编导力量大胆启用本土人才,他不迷信名气,更看重的是实力,用的人必须是有较强的事业心,有扎实的业务功底,能够精诚合作,同心协力,共荷重担者。对他们给予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的创造力。2、舞台制作本着节约原则,小投入,小制作,充分体现戏曲艺术的大写意之美,力求简洁大气。3、不外请演员,通过排练参赛剧目达到“练兵”的目的,提高本团演职人员的整体水平。

当然,永清也考虑到失败,所以,从反复修改剧本到进入排练,都在对外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进行,报剧目搭了末班车,差点儿误卯,排戏也是边演出边排练,永清说:“彩排后如果内部就看见不行,我自己就选择放弃。”

重新出山的编剧——陈川亮

陈川亮,定襄人,酷爱戏剧,从十六岁就开始戏剧创作,写过大大小小剧本七十多个。1985年创作了新编大型古装喜剧《程咬金让位》,在地区新剧目调演中脱颖而出,获综合治理大奖,当即被省文化厅录音录像,后山西电视台播出全剧,《三晋戏剧》发表剧本,1996年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以“山西戏曲精品系列”出版光碟,发行市场。本人被列入省文化厅重点青年剧作者之列。1990年调入地区雁剧青年团,是年冬,在地区青年演员“山花杯”折子戏调演中又创作演出了新编历史小戏《玉玺恨》、《魂断明宫》(合作)、《韩信探母》三个小戏,演出后反响热烈,《玉》剧名列此次调演五个剧本奖、综合治理奖之榜首,《魂》剧还获省第二届“杏花”表演奖,《韩》剧除演员获“山花杯”表演一等奖外,剧本获省第二届剧本征文奖。九十年代之后,由于本人工作调动离开了戏剧第一线,转行艺术教育,尽管本人仍钟情戏剧,心有不甘,但机遇难觅,新作渐少,淡出了戏剧圈。退休后,他集中精力,把二十年前的小戏《玉玺恨》脱胎换骨,推倒重来,在大量翻阅典籍重新认识历史,确立主题后,拿出了大戏初稿,当孙团长找到他后,他捧出了新作《玉玺恨》,经团长和导演仔细审阅后,认为此剧主题深刻,冲突激烈,人物鲜活,和本团演员也比较对路,决定把此剧作为冲击“二度杏”的参赛剧目,但第一稿是以王莽(花脸)为一号人物,而该团却是推荐青衣演员参赛,根据新的情况,必须重心转移,以王莽之女王玉梅为一号人物,剧本修改任务相当大,团长、编剧、导演共议提纲,重新结构,开始了艰难之旅。他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前后修改十一稿。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个戏写的是权力批判,王莽以追求最高权力为目标,是个典型的权力狂,为权力践踏人性,造成国家、家庭悲剧,导致父女反目。我没有想过迎合形势,当时还有一丝担心,这样的戏能不能通过?演出后的评委反馈却出我所料:他们认为这个戏很好,并寄望把这个戏继续打磨争取推到北京。专家的评价折射了时代的进步,创作的宽松。由于各方面的纠结,加之年纪大了,我写的很累,从功利说,职称不评了,工资不加了,剧团也给不了我几个钱,我的动力来自何处呢?就是想有生之年给北路梆子再做点贡献,剧团、演员很不容易,我只能给他们添彩,不能给他们拉腿。”所以他不遗余力,苦思冥索,心无旁骛,负重攀高,为“夺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辛苦不负有心人,自己也一举荣获了本届“二度杏”编剧奖。

宝刀不老新招迭出的导演——郭占高

郭占高,忻州市艺术研究院导演。虽说年将望七,但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是我市唯一的富有排导经验的老导演。上世纪1987年省振兴北路梆子调演期间,郭导与妻子吴天凤自导自演的改编传统折子戏《杀庙》(改编:马彬)引起很大轰动,荣获改编奖、导演奖、夫妻双双获得表演金牌奖。1991——1992年,又为青年演员杨仲义、贾粉桃执导此剧,两人均先后获得梅花奖。后执导北路梆子现代小戏《山妹子》获“全国人口文化金奖”,近几年又在忻州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表演班执教,培养出李建峰等“小梅花奖”演员,获“小梅花”指导教师奖。虽然一生排过好多戏,但由于人处基层,得奖的机会不多,颇具实力但名声不大,可谓实至名不归。这次执导《玉玺恨》,他不图名,不为利,就是为了全力扶持贾派第三代传人,就是想证明忻州北路梆子还有能搞出新剧目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积极主动地较早介入了剧本的修改,所提意见往往高屋建瓴,对剧本的把握比较准确到位,如第四场的梦境,剧本只有两个字,舞台上却是非常富有吸引力的好多精美画面。第六场的“劝父”一段的增加,给戏增添了人性化的亮点,浓化了抒情色彩,这都是郭导的“金点子”,对剧本的修改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他的指挥纵横捭阖,统揽全局巨细无遗,保证了整体演出效果,使剧团荣获了此届的新剧目奖。

敢于蟾宫折“杏”的青年演员——苏瑞芳

苏瑞芳,38岁,主攻青衣,1992年毕业于忻州地区艺校,后在大专班深造毕业。拜著名表演艺术家吴天凤(贾桂林长女)为师,是贾派艺术的第三代传人。2006年获山西省第七届教学剧目表演一等奖,2007年荣获山西省第十一届“杏花奖”,她热爱艺术并刻苦钻研,使她迅速崛起,成为青年旦角演员中的佼佼者,她扮相秀美,底功扎实,稳重端庄,尤其是在唱腔艺术上更为独到。音色甜美,行腔婉转,擅以大板乱弹塑造人物,《王宝钏》、《血手印》、《金水桥》、《双官诰》是其代表剧目。在这次新编大戏中扮演第一号人物王玉梅,要驾驭这个全新的人物,毫无借鉴,必须吃透角色,从零开始,对她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但她毫无畏难情绪,在编剧、导演、作曲等老师们的帮助下,全身心地拥抱角色。在排练的日日夜夜中,她水袖不离身,彩鞋不离足,因为这个戏中揉进了不少刀马旦的动作,颇有难度,但她硬是凭着蚂蚁啃骨头的恒心和毅力攻克了这些难关,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全省“二度杏”获奖的14个戏曲演员中分数名列第六,实现了对自己和同侪的超越。评比演出一完,当热情的观众把书有“北剧名旦”的条幅献给她时,她不由地淌下激动的热泪,想起练功时的汗流浃背,想起反复背诵理解剧本时的那些不眠之夜……

一个戏的成功,绝不仅止这几个人,起了关键作用的还有作曲刘飞雄、司鼓雷雅郡、主胡续政,同台主演张润珠、范俊生、刘俊、李小飞等,还有舞美、灯光、音响、服装等一大批人,他们发扬了优秀戏曲团队的“一棵菜”精神,都为戏的整体效果竭尽了全力,都为增强每个忻州人的自信做出了可喜的贡献!

忻州市梅琳北路梆子剧团《玉玺恨》

忻州市梅琳北路梆子剧团《玉玺恨》精彩剧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