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服务群众
反对“四风”
“村里人都爱看他们的戏,人家现在了不得,去了北京还上了央视。”这是平山县寺庄村60岁村民齐明华的话;“去年1月他们的《白毛女》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演得特别好,今年1月他们的新戏《子弟兵的母亲》又在北京上演,好多媒体都报道了。作为平山老乡,为他们骄傲!”这是现在北京某公司工作的平山籍姑娘秦佳佳的话。他们说的就是如今在省内外声誉鹊起的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
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于1970年,现有演职人员40人。2010年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他们克服困难,两年间排演出两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在省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的文艺精品河北梆子现代戏《白毛女》与《子弟兵的母亲》。其中《白毛女》于2012年荣获河北省第九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两项大奖,2013年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2013年初在北京成功上演,并亮相央视戏剧频道。2014年1月18日,该团又携《子弟兵的母亲》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大获好评。
作品要接地气,老百姓才乐意看
在当地人眼中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来头不小,《白毛女》与《子弟兵的母亲》的编剧智全海认为该团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的群众剧社,上世纪70年代建团后他们曾是平山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就是这样一个曾有辉煌历史的剧团一度面临窘境,团长崔秀斌2010年上任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个发不出工资、人才流失严重,甚至连办公场所和排练场地都没有的“散摊子”。他一次次借钱给大家发工资,但是还有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50多人的剧团陆续走了20多个。一场剧团生存保卫战迫在眉睫,崔秀斌他们的想法很明确:“我们是艺术团体,不生产剧目怎么行?”他们很快将剧目素材锁定了本土红色文化。作为革命老区的平山几乎每个村都有段光荣历史,每个人都能讲段英雄故事,西柏坡、平山团、回舍大枪班、栗氏三烈士、曹火星、王二小等红色题材独一无二,十分丰富。
无论是《白毛女》、《子弟兵的母亲》都珠玉在前,各类影视版和戏剧版反响颇大,但平山戏剧人也有自己的手法与视角。用编剧智全海的话说,“不接地气的作品人们不愿意看,我们首先要让平山的老百姓愿意看。”在他笔下,《白毛女》中的喜儿是个生活在天桂山下小村的农家少女,而大春参军就是加入了赫赫有名的“平山团”。在讲述戎冠秀事迹的《子弟兵的母亲》中,戏里的大槐树、碾盘,还有吃梨的故事都有真实背景。两部戏的台词还有很多平山方言。2012年夏《白毛女》在平山上演,应邀到场的电影《白毛女》的编剧、91岁的作家杨润生看得直掉泪,他衷心认可平山戏曲人的大胆创新。
《白毛女》人民大会堂一鸣惊人
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平均每年下乡演出300多场,记者2月中旬在平山县东回舍镇东回舍村采访时就看到,梆子剧团一到村里就忙着搭台,铺盖卷就扔在幕后顾不上整理。中午演完戏,冷水加肥皂卸完妆,吃饭则是馒头加大锅菜;晚上演出时露天气温已在零下,但演员们戏服里就是件薄薄的毛衣,唯一的取暖设备是幕后一个小小的电暖气。看到寒风中台下坐满的男女老少,大家都没觉得苦:“我们是乡亲们的剧团,乡亲们你家几斤麦子,他家几升米的凑粮食请戏不容易,咱要拿出家底为他们唱好!”
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也贯穿到了他们创排新剧目中。2012年排练《白毛女》时,剧团经济十分困难,排练场地狭小,演职人员在寒冬腊月,自带干粮,室外排演;去年在排练《子弟兵的母亲》时,全团人员加班加点连续40多天不休假,有的演员边打吊针边坚持排练。
付出终有回报,最先给予他们肯定的就是平山的父老乡亲。平山县法院退休干部范华明告诉记者,在县城梆子剧团的演出很火爆:“我的老母亲80多岁,她特别要我带她去看《白毛女》,上午看完很多人舍不得走,还等着下午看。”
家乡演出成功了,他们又萌发新梦想:能不能演到北京去?为此该团充分利用老区平山广泛的人脉关系,2013年1月他们带着《白毛女》亮相人民大会堂,一鸣惊人,当时很多专家看过该演出后直竖大拇指:“一个县剧团将一个国人皆知的故事演绎得如此别具一格,了不起!”2014年1月他们再次带着《子弟兵的母亲》在长安大戏院登场,闻讯而来的业内人士和戏迷对他们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如今《白毛女》年演出场次达150多场,《子弟兵的母亲》已接到北京、哈尔滨、重庆、河南以及部队等方面的演出邀请。
“今年准备进军北京国家大剧院”
就在平山戏曲人勇于追梦的途中,各方支持也为他们插上了翅膀。平山县委、县政府去年把图书馆腾出来给该团,解决了他们长期没办公场地的难题。如今每年给剧团安排送戏下乡至少200场次,每场给予资金补贴;石市出台的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的《石家庄市优秀剧目评审扶助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激发了包括平山河北梆子剧团在内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文艺作品活力;省里有关方面正计划为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等配备演出车。
这些都令梆子剧团上下备受鼓舞,对于未来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既能走进人民大会堂,又能扎根山村土戏台”。崔秀斌透露,作为县剧团他们的使命就是演给百姓看,目前演出范围已经辐射至石家庄、唐山等周边县市的广大农村。“我们绝不为评奖排戏,得奖剧目也绝不会挂起来不演。像我们的剧目舞台设计等考虑到农村演出场地的实际,往往挂起块幕布就能开戏。”同时他们依然在主动争取机会到北京等影响力大的城市演出,该团正在打磨《白毛女》,准备今年携该剧进军北京国家大剧院,崔秀斌说:“到大城市演出就是为了宣传自己,宣传平山,传递正能量。今后我们每年生产一部大戏,回报父老乡亲和各界支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