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召开座谈会肯定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经验
来源:大众网 作者:刘考勇 时间:2016-08-04
大众网菏泽8月4日讯(通讯员刘考勇)为展示基层院团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中宣部、文化部共同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7月5日在京启幕以来屡掀观剧热潮。7月29日,文化部在京召开基层戏曲院团发展座谈会。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主持会议。
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团长冀梅霞代表基层院团做典型发言。2012年,郓城县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文艺院团改革的指示精神,将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转企改制,组建国有性质的“郓城县群星戏曲演出公司”。同时,根据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需要成立“郓城县地方戏曲保护中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剧团改革后,根据演出和送戏下乡等惠民工程的工作需要,仍保留和使用 “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名称。郓城县县山东梆子剧团改制以后,按照“继承传统,改革创新,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工作思路,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受到了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冀梅霞代表与会人员发言中认为:一要创作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基层院团的服务对象是老百姓,90%的观众是农民。因此,创作老百姓愿意看、高兴看的剧目是剧团义不容辞的责任。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先后创作了《眼睛》、《过年》、《你妈我妈咱妈》、《跑旱船》等现代戏,特别是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创排的农村题材的现代戏《跑旱船》,讲的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说的是老百姓自己的语言,生活气息很浓,农民群众觉得很亲切,很愿意看。
二是要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不断培养新的观众群体。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剧种的保护单位,肩负着传承发展山东梆子的重任。郓城是山东梆子重要的发源地,山东梆子戏观众很多,但也存在观众群体老龄化的问题,演传统戏观众主要是老年人,青年观众很少。为培养新的观众群体,促进古老的山东梆子戏在创新中传承,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创排了动漫舞台剧《跑旱船》。《跑旱船》利用多媒体舞台与传统舞台的双台融合,力求戏曲舞台表演动漫化、动漫形象戏剧化,将动漫背景与人物做到场上和场下、屏幕和表演的双结合,拓宽戏曲演员的表演空间,给观众一种新的艺术享受,适合全年龄段的观众观看,改变了观众群体的结构,推动了山东梆子的传承发展。
三是要增强创新意识,有敢为人先的精神。《跑旱船》是国内首部戏曲动漫舞台剧。作为一个县级剧团,参与创排这样一部戏,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面临很大的挑战。在舞台与动漫对接排练的过程中,以秒来计算时间,难度很大。排练这部戏,剧团经历了很多挫折,全体演职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困难面前剧团从来没有退缩过,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觉得参与中国首部戏曲动漫舞台剧的创排很有意义,最终实现了舞台与动漫的完美对接,开创了我国农村题材动漫舞台剧的先河。
雒树刚强调,基层戏曲院团是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生力军,是维系民族戏曲生态的重要力量,最能让老百姓留住乡音、记住乡愁、回味乡韵,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是探索地方戏曲从农村到城市再反哺农村的良性发展平台。文化部将重点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戏曲院团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加大资金支持;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院团的作用;三是推动基层院团的剧目建设;四是加强地方戏人才培养;五是加大对基层院团的宣传表彰力度;六是培育地方戏曲发展的观众土壤,为基层院团搭建演出平台。
将持续至8月3日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汇集全国31个省区市的31台剧目,来源于基层戏曲院团,参演院团绝大多数是县级院团,包括3家民营院团;现代戏共17台,占比超过50%,体现了基层戏曲院团扎根基层、关注现实的创作特点;涵盖26个地方戏曲剧种;所有参演剧目实行20元至50元的惠民票价。会演期间邀请戏剧专家召开评议会,以加强艺术评论,提升剧目质量,引导创作方向,并组织各地创作人员观摩交流,召开基层戏曲院团艺术创作专题研讨会。
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财务司、艺术司、公共文化司、非遗司等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戏曲界专家代表,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31家院团负责人与会进行研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