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当百姓安危系心上,王应当凝聚民心惩豪强,王应当先贤功德为榜样,王应当天下大事一肩扛,万死难辞民心向,赴汤蹈火自承当,不求身后人敬仰,只求得做一个无怨无悔的贤德王!”

年前,新编上党梆子历史剧《析城山》在全市正式推出,其设计新颖的舞美,委婉动听的唱腔,跌宕起伏的剧情紧紧吸引着观众的心,一个心系苍生、民为邦本的上古君王由此从浩浩历史中走到了现代人面前。

以古喻今,一部发人深省的廉政教育大戏

“商王为政以德,为民祭天祈雨的故事太感人了。上古时候的君王尚能如此以民为本,我们新时期干部更应如此。”43岁的戏迷胡杰是一名公务员,看完《析城山》后,他感触颇深地对记者说,不少戏迷表示赞同,大家一致认为这部戏看得过瘾的同时更感受到了浓浓的正能量。

新编上党梆子历史剧《析城山》是阳城县挖掘商汤文化,精心打造以析城山为中心的雩祭文化圈的一部精品力作。全剧讲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大夏王朝第十七代君王夏桀,为政暴虐、昏庸错乱,朝野上下孽风盛行。时值连年大旱,民不聊生,诸侯奋起反叛,最终引发了我国历史上首次以暴力推翻没落王朝的“商汤革命”。随着商王朝的建立,商汤为政以德、整肃朝纲、体恤民情、惊世“六问”、亲临析城山“以己为牲”为民祭天祷雨的史实,体现了民贵君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执政理念,开创了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雩祭文化。

阳城县政协主席张星社也是上党梆子历史剧《析城山》的编剧,他告诉记者,2012年,县里组织全国先秦史学会的专家学者在阳城专门召开了商汤文化研究会,确定了商汤祷雨的史实,认定历史上记载“汤祷雨桑林”,就发生在析城山。上古时期,商汤就能够以己为牲,以民为本是非常了不起的,这其实就是在为群众办事。既然古人都有这样的情怀,那现在我们的共产党员更应该有这样的责任。从此方面讲,这部戏更是一个廉政教育的戏,当干部就应该这样担当。

精心打造,上党梆子再绽新花

“析城山很神圣,在远古就很有名,商汤祷雨更是有史料记载为证。如何能让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从唱戏开始,算是走一条捷径。但是一个县一级的剧团想要打造一部大型的历史剧谈何容易。”阳城县人民剧团团长程永良感慨地说。2014年阳城县委县政府将此事作为一项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聘请曾编过《吕端》的导演兰万玲与张星社共同创作剧本,在剧本进行了七次修改后,剧团邀请国家一级导演郭学文导演开始排戏,聘请专业的灯光、舞美、服装设计,对《析城山》进行全方位打造。

候场期间,记者在后台找到了商汤的扮演者国家二级演员、山西省杏花奖获得者、阳城县人民剧团副团长原军。对于角色的扮演,他说,史料里对于商汤形象的记载很少,人物形象只能依靠剧本和可以查到的关于商汤的记载进行揣摩。为了更好地表现商汤的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的形象,原军除了平日在剧团进行排练以外,回到家也是沉浸在角色里,查资料,几十遍地读剧本,一字一句慢慢推敲,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仔细拿捏。

2014年6月底,《析城山》在阳城县人大、政协两会期间推出,剧团一边演、一边改,在阳城城乡连续演出了几十场,大约有十万人先后看过这部戏。阳城戏迷李飞对记者说:“我们阳城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一个阳城人,我感到骄傲自豪。”

深度挖掘,文化带动旅游发展

上党梆子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一脉,历史悠久。上党梆子历史剧《析城山》向全市推出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阳城县特别邀请省文化厅领导和戏曲创作编导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了专题研讨。

“众所周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全省各地都在搞转型,而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我们阳城转型发展的重头戏。”会上,张星社慎重地说道,《析城山》就是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文化和旅游文化有机结合的一次尝试。

原省文化厅厅长成葆德说:“此部戏虽然是历史剧,但是反映的是现实的诉求,看的是历史,想的是当下。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担当,‘担当’这个词过去很少用,而在这部戏中,商汤就是一个有担当精神的人,为民自焚,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为老百姓祷雨,所以这部戏的现实意义非常大。”

《山西文化》主编、文艺评论家杨卫华说:“通过这部戏,我们看到了阳城的旅游资源,看到了阳城的历史文化,更看了阳城县政府对于挖掘旅游文化的决心,希望下一步能继续丰富和提升这部戏的艺术内涵,真正把《析城山》剧目打造成一部大气磅礴,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剧目,更好地推动阳城县文化旅游大繁荣大发展。”

《析城山》剧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