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众,河北梆子就振兴有望
——2014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河北站)活动成功举办的启示
11月26日晚,由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演出的河北梆子经典剧目《窦娥冤》在石家庄人民会堂精彩上演,这也是“三地同唱盛世曲 携手共筑中国梦——2014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河北站)”活动的最后一场演出。该活动自11月8日启动以来,19天上演了9台大戏和一场名家名段演唱会,场场精彩、场场爆满,如此高密度、高质量的河北梆子展演在省会掀起了一股河北梆子热潮。观众纷纷感叹,一台台河北梆子大戏让人酣畅淋漓、热血沸腾,还是家乡戏听着最过瘾;专家表示,没想到这次活动如此成功,观众是基础,有观众,河北梆子就有振兴希望。
“河北梆子的戏迷太多了”
11月16日晚,由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和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联合创排的现代戏《子弟兵的母亲》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上演。
“什么时候也别忘了长眠地下的烈士!”剧中的这句台词再一次触碰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大家不约而同地鼓掌,不少人流下了热泪。
“真没想到河北梆子会这么好听,感染力这么强。”河北科技大学学生于海潮说,自己轻易不会掉眼泪,但看《子弟兵的母亲》却几度泪流满面。
隆化县河北梆子剧团是个县级小剧团,也是第一次来到省会的大舞台。11月22日,他们在省话剧院儿童剧场演出了河北梆子现代戏《卧云岭》。这部戏是以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郑淑芳为原型改编的。感人的故事,细腻的表演,浓郁的乡土味,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演出前,我们还很担心观众不买账呢。”隆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坚说,今后,将会更加充分利用河北梆子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去创作更多的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窦娥冤》是此次展演活动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最爱的还是河北梆子,那种刻骨铭心的喜爱是其他任何一个曲种都无法比拟的。河北梆子是河北人的家乡戏,它传唱的是乡音,勾起的是乡思,涌动的是乡情。
省会市民张芳一连观看了6场演出,她说:“传统剧目《窦娥冤》《花甲颂》,新编剧目《北国佳人》《孟姜女》,还有现代戏《子弟兵的母亲》《黎明前的星光》都充分展示了河北梆子这一古老剧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谈起这次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负责人许荷英表示,这是河北梆子界的一件盛事,是京津冀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为广大河北梆子戏迷献上的饕餮盛宴,通过这次展演,让人们看到了京津冀河北梆子的发展现状,也让大家看到了河北梆子振兴的希望。
据不完全统计,11月8日以来,展演活动安排的10场演出,共有近万名观众走进剧场。“每场演出结束,都有众多戏迷冲上舞台为演员献花,这些花可都是他们自掏腰包买的啊!”谈起这次的演出盛况,河北演艺集团党委书记王晓英感触颇深,“我对河北梆子的感情,只能用‘敬畏’二字来形容,河北梆子不是没有观众,河北梆子的戏迷太多了,戏迷对演出的痴迷、对演员的崇拜深深震撼着我,这些戏迷是我们这些戏曲工作者坚守这方舞台的强大动力。”
只有百花齐放,才是灿烂春天
河北梆子是我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性剧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家乡戏。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在戏曲市场整体处于低谷的大环境中,河北梆子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挑战。11月27日,“三地同唱盛世曲 携手共筑中国梦——2014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河北站)”座谈会在石家庄召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艺术家、专家纷纷为河北梆子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们表示,河北梆子这一剧种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深受京津冀地区观众的喜爱。在整个戏曲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河北梆子顶风冒雪,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这次演出,有传统剧目、新编剧目,还有一些现代戏,观众的反响都很热烈,这说明,作为一个成熟的剧种,河北梆子的观众已经非常成熟,所以,不要过分强调传统和现代孰好孰坏,只要是好的题材,都可以排演。万紫千红才是春,振兴、发展河北梆子,需要的是百花齐放,是蓬勃的生机,只有百花齐放,才是灿烂春天。
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党委书记张浩说,目前,地方剧种普遍面临着发展困境。与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等剧种相比,河北梆子的全国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尽管京津冀三地的河北梆子各有特色,但它们都发源于燕赵大地,京津冀三地要拧成一股绳,形成振兴河北梆子的合力。
“河北梆子的特色在传统上,因此一定要做好传统剧目的保护和继承。”省艺研所剧目工作室主任麻立哲介绍,他们正在着手挖掘和整理河北梆子传统戏,目前,已经整理出了400多出。
我省剧作家刘兴会则表示,要实现河北梆子的振兴,必须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河北梆子在全国的影响力虽然不如从前,但这和时代的发展有关。河北梆子要发展,就要多吸引年轻观众。要注重艺术观念的现代化,要善于运用新思维、新手段。
戏剧的兴盛集中体现在剧目上,好的作品是一个剧种继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我省编剧陈家和表示,河北梆子的舞台上,迫切需要有贴近时代的剧目出现。“一说现代戏人们就认为是现代题材,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现代戏是运用现代的艺术观念去创作、去编排。”
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贾吉庆说,只有亲近观众,才能使观众亲近。河北梆子来自民间,是老百姓的艺术,其土壤是社会历史生活。要积极捕捉那些能够体现河北梆子特色的题材,让观众感到亲切,引发他们的思考,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共鸣。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学河北梆子,唱河北梆子”
一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演员队伍,是一个剧种赖以生存、繁荣发展的基础。
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惠云建议,要充分发挥老艺术家们的作用,不断为这支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和氧气。张惠云坦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跟着“录”老师(录音机)学戏,这就很容易学艺不精,略知皮毛。尽管已经75岁高龄,但张惠云一直心系着河北梆子的传帮带,她说:“只要一想到学生们将来能把河北梆子传承下去,我就觉得兴奋!只要她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我什么报酬也不要。”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田春鸟至今已经从艺62年,针对河北梆子人才流失、老龄化严重的现状,田春鸟认为,政府必须给予特殊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选人、用人机制,让真正的人才起得来、留得住。
不久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与中国戏曲学院正式签约,双方确定于2015年联合开办河北梆子表演专业免学费本科班。我省著名作曲家李石条说,“这将掀开河北梆子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学河北梆子,唱河北梆子。”李石条表示,除了好演员之外,好剧本、好唱腔也是河北梆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看到更多的编剧、作曲人才脱颖而出。
“《卧云岭》是一个县级剧团创作的,没有这次展演,很难有机会和省会观众见面。这说明,平台的搭建非常重要。”许荷英说,振兴河北梆子,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多搭建平台,为演员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正如刚刚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及文艺演出中为中外嘉宾表演了河北梆子《钟馗》选段的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演员吴桂云所说,能被选中参与此次演出,是对河北梆子最大的肯定。“河北梆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河北梆子的辉煌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河北梆子《窦娥冤》剧照。相春霞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