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砥砺人心的好戏——观河北梆子现代戏《吕玉兰》

宁雨/文图

2014年8月31日晚,由邢台市河北梆子剧团排演的现代戏《吕玉兰》在石家庄首演,现场时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观众热泪盈眶。演出取得极大成功,可谓感人至深,砥砺人心。

一出戏从策划到排演只有半年时间,却在观众中叫好,在社会上叫响。其所以成功,关键是坚持了一个“真”字。以故事真实、思想情感真实、细节真实,打造接地气的戏剧艺术,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全国劳动模范吕玉兰的名字曾经家喻户晓。她的事迹,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然而,将一位现实生活中响当当的模范人物搬上舞台,并非易事。因为越是有熟悉的生活原型,创作的空间越是受到局限。任何偏离、拔高,或者尺度太大的虚构,都会因“失真”而得不到观众的认可、支持。

河北梆子现代戏《吕玉兰》,截取1955年至1971年这十五六年的时间片段,以吕玉兰和乡亲们造林治沙拔穷根为创作主线,再现了主人公从一个年仅15岁高小毕业的农村女孩到全国劳动模范、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的真实成长历程。

吕玉兰年龄小,志向大,“八百辈子都管不了的事,她想管管”,并且立下誓言“治不好咱村的风沙,俺一辈子不嫁人。”15岁,玉兰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农村合作社社长,与村里的四兰五芹等众姐妹组成“铁球队”,自己采集树籽育苗植树,封沙治碱。她创造了“深埋死砸,生根发芽”的冬季植树法,在隆冬时节与乡亲们一起挑灯夜战,短短3年时间便在长达8华里的村北沙岗子上植树11万多株。

这个过程中,玉兰首先遭遇来自父亲吕天聪的阻力。第二场戏,因为心疼玉兰,又怕女儿当社长得罪人、惹乱子,他非要给她把社长免了,把她送回学校读书深造。接下来第三场戏,倪大壮、皮二林、郝一阳等男社员在植树夜战中说怪话、蹭滑、撂挑子,郝一阳还砍了集体的树回家给生病的媳妇生火取暖。

大冲突不见,小矛盾不断,小事小情,一波三折,年轻的玉兰在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考验面前,意志品质得到磨练,加深了对村情民意的认识,升华了对家乡、对乡亲的感情,在改变家乡面貌的圆梦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坚实。她对乡亲们无微不至、质朴真诚的体贴、帮助,赢得了大家伙更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一个纯粹质朴,重情重义,感情深沉丰富,作风泼辣务实,严己宽人,一心带领群众奔好日子的玉兰形象,得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呈现。

玉兰在群众大会上批判自己的父亲吕天聪这场戏,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具有重要分量。有人提出,戏份太重,有些小题大做,有违人性人情之美。我个人以为,这场戏无论是以生活真实还是艺术真实的尺度考量,都是经得起推敲并且值得肯定的。《吕玉兰》一剧的时代背景是合作社、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革”,剧作者淡化处理了这些人所共知的故事“底色”,集中笔墨塑造实干、苦干,热爱家乡,一心圆梦的玉兰形象,但是主人公思考问题、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必然带有时代印记,同时又是体现个人性格、精神品质的。“我对自己家人留情,就对不住父老乡亲了!”这朴素平实的道白,正是玉兰批判父亲并且提出“扣1000个工分”的出发点。群众大会之后,父女二人倾心交谈,吕天聪说出自家的羊啃了村里的树,是因为他替玉兰给五保户九奶奶送饭时一时疏忽门没关好。玉兰因误会了父亲而“心在流血”“心如刀剜”,她跪倒在地,真诚地给父亲道歉,大段唱词,平白如话,情真意切,荡气回肠。从吕玉兰父女之间的一场误会开始,展开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情感冲突、思想冲突,再到吕玉兰和吕天聪之间误会解除,父女俩推心置腹,相互心疼、相互理解,人物形象愈加血肉丰满,真实可感。

吕天聪因家里的羊啃了村里一棵树苗遭到女儿当众批判,与第三场戏中郝一阳砍集体树烧自家炕,而玉兰予以理解和宽谅,并且给郝叔郝婶送柴禾、抓草药的情节,相互呼应,相互对照,生动、深刻地再现了吕玉兰作为一个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的胸襟和节操。这样的强化艺术处理,应该说是编创团队匠心的体现。

此外,《吕玉兰》这出戏在细节上丝丝入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也是其赢得观众的艺术魅力所在。比如三奶奶给乡亲们送水到田间,她的道白是:“哎,大伙都快来喝水呀。刚打上来的井白凉水,放了两包糖精,吸眯儿老甜了。”细心的观众都会发现,这最平常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三个关键字眼,即“井白凉”“糖精”“吸眯儿老甜”。喝“井白凉”是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冀中南一代农村最基本的解渴方式,“糖精”则是那个时候特有的调味品,代表着一个时代关于甜的记忆,而“吸眯儿老甜”是方言、临西农村话。就是这三个关键字眼,让出场的人物,拥有了真实亲切的时间归属、地点归属和身份归属。拥有了“三个归属”,舞台上的角色与舞台下的观众,自然而然拉近了距离。戏中像这样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地方特色、时代特色鲜明的道白、唱词,可以说俯拾皆是。这得归功于编创者深厚的生活储备、老辣的语言功底。于微末处打造一出戏的艺术品质,以细节真实打动人心,《吕玉兰》不乏可圈可点之笔。

从生活中撷取的真故事,让观众信任《吕玉兰》,剧本所传达的真实情感,所描摹的人性人情之美,让观众喜欢《吕玉兰》。而观众的信任和喜欢,最终取决于所有演职人员精彩美妙的舞台呈现。

《吕玉兰》排演时间不长,但从服装、布景、音乐、唱腔,到化装、场记、字幕等等,所有环节都力求一招不让、精益求精。无论主要演员还是“龙套演员”,其眼神、动作、道白、唱腔,无一不讲究、入戏。正如剧团领导所说,“大家伙儿是以玉兰精神演玉兰”。真情、到位的演出,对于塑造舞台形象,调动观众情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代呼唤吕玉兰,观众需要《吕玉兰》。河北梆子现代戏《吕玉兰》,在今后的演出过程中,经过不断打磨、提高,一定会成为一部常唱不衰的艺术精品,感染和影响新的一代中国人。

乡亲们推选玉兰当合作社社长

玉兰跟东留善固“四大难”之一郝一阳谈心

玉兰误解了父亲,跪下来向父亲道歉

省领导会见《吕玉兰》一剧的演职人员,与主演刘莉沙握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