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县剧团的戏都唱到北京去了!”“年年来给咱唱,冷也不怕,热也不怕,到什么时候也是咱剧团的戏最带劲!”2月12日,在平山县东回舍镇东回舍村,老乡们嘴里称赞的“咱剧团”就是正在该村演出的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

2013年,由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创排的具有平山地方特色的大型河北梆子现代戏《白毛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唱响,博得满堂喝彩。不久前,该团新创河北梆子现代戏《子弟兵的母亲》又赴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汇报演出,赢得了观众和专家普遍好评。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县级演出单位步履维艰的今天,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却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唱好了“地方戏”,闯出了一条“小剧团大主题、小剧团大舞台、小剧团大作为”的发展新路。

成立于1970年的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曾被称作“平山文化的一面旗帜”,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很长一段时间,该团一直走下坡路,“完成非演不可的演出任务,领着仅可糊口的工资”是剧团的常态。2010年,团长崔秀斌走马上任时,团里的“台柱子”月工资发到手里只有600元。“我到团里的时候已经有半年发不出工资了,一下子走了十几个人,其中大部分是在团里很多年的‘老人’。我找熟人四处借钱才给大家发了两个月的工资。”回想起当时的情境,崔秀斌感慨万千。

如何才能让剧团走出困境成为崔秀斌和剧团新班子时刻都在思考的问题。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崔秀斌等决定立足平山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创作既有本地特色又贴近观众的作品。剧团据此先后创排了现代题材戏《白毛女》和《子弟兵的母亲》,上演后大获成功。

在创作剧本时,剧团没有外邀著名编剧,而是从本县选择了有一定创作经验、熟悉本地风土人情和革命事迹的业余作家智全海进行创作,避免出现与乡土风俗不和谐的演绎、戏说等,彰显了本地的风俗特点和文化特色。在导演和唱腔设计上,他们邀请了已经退休的老团长王长安帮助指导,使戏剧人物的处事、举止、对白等更加鲜活,具有浓重的平山气息,老百姓更爱听、更爱看。在主要演员的选配上,也没有邀请县外的明星大腕,而是让本团的年轻演员挑大梁、当主角,保证了人物的鲜活和剧情的感染力。他们还从县城中的业余戏剧爱好者中选拔了大量群众演员,使戏迷们过足了戏瘾,既保证了地方戏的原汁原味,又为剧团积攒了人气。

为增强剧作《子弟兵的母亲》的真实性,智全海本人曾多次到该剧主人公原型戎冠秀老家下盘松村实地走访,戏里边的大槐树、碾盘,还有吃梨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创作《子弟兵的母亲》用了一周的时间,最后一场戏写完后,智全海大哭了一场,他被戏里的人物深深感动了。智全海说,不接地气的作品观众不愿意看,我们的戏首先要让平山的老百姓愿意看。

路走对了,大家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排练《白毛女》时,团里十分困难,排练场地狭小,在三伏天,演员们自带干粮,在室外排练。排练《子弟兵的母亲》时,全团人员加班加点连续40多天不休假,有的演员边打吊针边坚持排练。崔秀斌说:“为了演好戏大家可以放下一切,不怕吃苦是我们团的最大特点!”

从排《白毛女》时四处筹措资金的捉襟见肘,到现在多家文化公司邀请去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剧团前景一片光明。“去年北京一家文化公司邀请《白毛女》巡演,一场给10万元。如今又有两家单位希望和我们合作,巡演《子弟兵的母亲》。现在,演员们发工资没问题了,主要演员的工资也已经从1200元涨到了2000元。过去养老保险缴纳不上,2011年我们开始补交。”崔秀斌说,短短几年内,该团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得了河北省优秀剧目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优秀编剧奖、河北省十大精品剧目奖等多项大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