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上,河北省河北梆子演员邱瑞德,凭借在新编历史剧《六世班禅》中的精彩表演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能够获得这一中国戏曲界的最高荣誉,邱瑞德有着怎样的艺术感悟?获奖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艰辛?近日,记者对邱瑞德进行了专访。
付出才能获得回报。对此,邱瑞德深有感触。“回顾曾经走过的路,真的很不容易。”45岁的邱瑞德从艺至今已有30年,他坦言,从入行初的“站大兵”、演配角,到当主演、挑大梁,一路走来,自己的艰辛付出历历在目。
“一步登不了天,戏曲演员的舞台是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的。”邱瑞德告诉记者,为了在舞台上能有更好的展示,他每天都穿着厚底靴练功,脚被磨得生疼。“真正在舞台上演出时,是不需要穿这么厚的靴子的,但为了磨练脚力,必须穿这个。平时排练受点罪是值得的,只有这样,在换上薄底靴正式上台演出时,走起来才更轻便、更带劲。”
对于一个戏曲演员来说,塑造好人物形象至关重要。邱瑞德先后塑造的关汉卿、薛平贵、刘彦昌、杨延昭等人物形象都深入人心。邱瑞德介绍,为了形神兼备地塑造好剧中人物,他下了不少笨功夫。“每次拿到剧本,分配了角色,我都会先写人物小传,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在气质写下来,以求让这个角色更入心入脑。”
凭借着清亮圆润、刚柔相济的唱腔和气定神闲、收放自如的表演,邱瑞德在河北梆子的舞台上崭露头角。2002年,他录制出版的个人专辑,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同年在新排演的《大都名伶》中饰演关汉卿,获第六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河北省青年演员大奖赛最佳优秀表演奖;2003年以《南北和·见娘》一折获得中国戏曲“红梅奖”金奖。
谈到自己本次的参赛剧目——历经四年打磨的《六世班禅》,邱瑞德说,六世班禅的角色是他演过的所有角色中最有挑战性的一个。尽管传统戏曲艺术具有诸多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但由于《六世班禅》较为特殊的故事题材,难以找到可以借鉴、模仿的先例。“我们基本是在两眼一抹黑地进行创作,当时接到这个角色时,我的压力很大,专门到承德六世班禅曾经居住的地方和僧俗们同吃同住半个月,感悟到了很多东西,并把它们运用到戏里。”
对于此次获得“梅花奖”,邱瑞德把功劳更多地归给了省河北梆子剧院。4月20日,邱瑞德主演的《六世班禅》亮相绍兴,参评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我们200多人的演出阵容是本届‘梅花奖’参评队伍中规模最大的。”邱瑞德说,刚开始排演《六世班禅》,正赶上传统剧目《宝莲灯》全国巡演,院里的演员很少,为了拍这部戏,院里的人几乎都用上了。“这200多人的演出队伍集合了省河北梆子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包括70多岁的退休演员,他们在这部戏里甘当绿叶,陪衬一个年轻演员,着实让我感动。我会好好地呵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蓄势再出发。”邱瑞德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