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共同打造的“三地同唱盛世曲 携手共筑中国梦”——2014年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巡演将于4月拉开帷幕。此次巡演不仅是河北梆子剧种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大规模集体展示,也是推进京津冀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实现共赢成为了当下三地关心的问题。

北京 搭建平台 资源共享

京津冀三地虽然山水相依、语言相近、文脉相通,但文化产业却各成体系,各自发展,没有形成区域凝聚力和竞争力。北京市文化局巡视员吴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次三地四团共同打造的京津冀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巡演正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加大京津冀战略合作,推进三地在文化领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吴然看来,北京作为首善之区,要发挥首都特殊地理位置的作用。在推动京津冀经济文化发展当中搭建更好的平台,为三地艺术创作、剧目生产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条件。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对此表示,通过这样的平台不仅能够更好地展现河北梆子院团的风采,也为三地从河北梆子表演形式、音乐创作等领域进行艺术研究、探讨市场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机会。

据悉,为了推动文化的协同发展,市文化局于几年前就已启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十个京剧院团的37名青年演员同台竞技。去年,市文化局联合北方昆曲剧院邀请全国另外六家昆曲剧院团来京举行展演和新老交替的拜师活动,以及论坛、点评。“未来,我们还会举办儿童剧以及评剧等多形式的巡演活动,通过三地的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吴然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今后天津、河北来京巡演的兄弟院团将有望享受北京剧场的演出补贴,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天津 有效对接 同城规划

为了推动文化市场更好的发展,天津市出台了超场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府扶持政策。“以河北梆子剧团为例,虽然我们的梆子团没有剧场,但是我们仍然鼓励它去多演。如果我们规定剧团一年演60场,在每年完成了基本场的演出任务后,只要是在超过800人的正规剧场演出,政府会对院团补贴3万元,鼓励院团多演出,多走市场,同时弥补剧院的资源消耗。” 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艺术处副处长刘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然而,河北梆子作为一个老剧种,同时也是个小剧种,受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通过三地共同搭建的平台传承梆子文化,还需多方共同推动,有效对接。”

现如今,从北京坐高铁去天津看戏的观众比比皆是,甚至有演出公司提供免费在火车站接送北京观众的大巴。但在刘强看来,这样的对接不应局限于交通的对接,还应在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和文化产品的研制、开发、营销、扶持政策上有效衔接。“如果来京巡演的兄弟院团能够享受北京的优惠政策,会有更多的院团来京开拓市场,这样的联手可以共振经济,振兴梆子文化。”

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院长杨树有表示,“过去,我们总想着如何形成有力的竞争,但是现在我们将转变为如何协同发展,满足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据悉,今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将在北京、天津两地开锣。两地同城的文化发展已起步。

河北 找准定位 借势发展

京津冀文化拥有共同的母体,决定了三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可分割性。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曾在媒体公开表示,“京津冀虽然从行政区划上三地各有疆界,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交叉,或怀抱,彼此难分,河北是胸膛,北京是心脏,天津是肺叶。 在全国来说,这样的区域也是惟一的”。

以河北梆子为例,虽然北京、天津、河北的河北梆子各具特色,但他们的脉络是一样的,不具有排他性。“因此文化应该做协同发展的排头兵,通过文化的协同发展,来引领、助力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何协同?研究和确定各自的发展定位,才能在服务京津中实现与京津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在李建华看来,河北的文化底蕴深厚,其定位就是服务北京,同时借势北京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河北梆子历史悠久,我们向北京、天津输送了很多河北梆子的优秀演员,也希望借北京这个文化领军人物、金融资本聚集区拓展自身的市场。”石家庄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刘同章表示,“未来我们还将开展京津冀评剧巡演活动,给百姓创造一个足不出户就能够欣赏到最高水平文化作品的机会,同时拓展我们的演出市场。”

据悉,本次巡演中,四大院团不仅将各自展示如《定都》、《宝莲灯》、《徐策》、《女人九香》等得意剧目,还将共同打造一台河北梆子名家名角演唱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巡演为坚持公益为民的方针,活动推出了大量公益低价票,让戏曲贴近民众,让民众感受艺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