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北路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的专业艺术团体,一九五四年建团,由历届大中专艺术院校毕业生组成。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先后为邓小平、彭真、郭沫若、叶剑英、华国峰、薄一波、杨德志等中央领导演出,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和好评,郭沫若观看后,挥笔洒墨写下了“看罢南梆看北梆,慷慨激昂不寻常”的诗句;被艺术界专家誉为“一二三四五、南北两头数”的专业院团。全团行当齐全,演出阵容强大、一批批优秀演员脱颖而出。现有国家一级演员2名,二级演员和演奏员16名,三级演员和演奏员39名。多年来,在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类评比演出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级奖项的2人,获省级奖项的18人,获市级奖项的50人,同时获得了多项省级以上的集体奖项。2002年张彩平同志一举获得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为北路梆子舞台又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2011年大同市北路绑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并更名为大同市北路梆子剧种传习中心。‍

剧情简介

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铸就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冤假错案,造成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于是,他不顾自身安危,施尽种种办法,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正直执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简朴的品行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北路梆子《一代廉吏于成龙》

北路梆子《一代廉吏于成龙》

北路梆子《一代廉吏于成龙》

北路梆子《一代廉吏于成龙》

素妆排练也动人

本报记者 史涌涛

北路梆子《一代廉吏于成龙》

尚长荣指导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龙》剧组

尚长荣正在指导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龙》剧组排练。 本报记者 郭平摄

 “一番话雷霆震响,一颗赤心晶莹闪亮,一抹老泪深情万丈,一捧黄土百世流芳,君子品行坦荡荡,廉吏风操正堂堂!”浑厚的唱腔力道十足,“人人治人,国虽治而必乱,人人治己,国虽乱而必治!”铿锵的念白掷地有声。9月27日上午,在位于大同一中旧址的大同北路梆子剧团排演场内,在京剧泰斗、著名艺术家尚长荣先生指导下,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龙》剧组又在悉心排练,对这部备受好评的廉政文化剧进行艺术打磨和完善。尽管由教室改造的排练场条件简陋,演员们也是身着生活装,但每一名演员的态度格外专注投入,戏剧达到高潮处,与尚先生共同观摩的市委宣传部、市纪委、市文广新局的负责同志,以及现场采访的媒体记者们一齐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人还忍不住擦拭眼角的泪水。
  

  素妆排练也动人,只缘正气撼人心。《廉吏于成龙》是上海京剧院于2002年打造的经典剧目,今年,由市北路梆子剧团作为移植剧目搬上舞台,并于4、5月间在全市巡演,每一场演出,剧中展现的浩然正气都格外令人感动,实现了优秀文化艺术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良性互促。

  
  “非常好!比上次又有很大进步。”尚先生是继今年2月来同之后再次专程来同指导该剧,在赞许之余对演员的艺术表现更加悉心指点。“尚老此次来同,不仅是进行艺术指导,更是为山西廉政文化建设助力。”市纪委的同志说。
  
  “京剧《廉吏于成龙》是上海京剧院于2002年首演的”,尚先生回忆说,他曾两次赴于成龙的家乡演出,一次是在离石,一次是在方山为于成龙的后人演出,他说,山西人杰地灵,于成龙是古代文化精英,他做官为民的人格魅力,为当今仍带来许多启迪,让人在民族戏曲中,感受到激励与教育,让人思考,做人要做怎样的人,做官要做怎样的官?而只有做老百姓喜欢、对民族国家有益的官才是称职的。“《廉吏于成龙》是一部劝世之作,大同北路梆子剧团移植演出该剧很有现实意义,它传递正能量,弘扬人间正气,告诫人们对事业要尽职尽心,对权力要廉洁奉公。”尚先生说。
  
  今年74岁的尚长荣先生精神矍铄,此番来同,不仅让人们再度领略其艺术大家的风范,更让人感动于其所言对事业尽职尽心的精神。9月26日晚7时30分飞抵大同,简单吃过晚饭后即与剧组成员座谈,谈于成龙的历史故事、个性特点、内心刻画,让演员努力塑造一个鲜活生动的真实感人的形象;27日上午,观摩剧组的排演并细致记录,中午简餐略事休息,又来到排演场,对每一名演员每一个细节都格外认真地指导,根据剧中人物的心境和戏剧冲突的情境,对念白的语速、唱腔的节奏以及眼神、步态、手法等,现身示范,令人受益匪浅。演员们都感喟地说,“学大师艺,学大师神,这样的过程,对我们是一种最好的教育与提高。”
  
  10月5日、6日,《廉吏于成龙》将参加全省优秀新创剧目展演,这是省委宣传部特别调该剧参加展演,这位史有嘉声的山西本土廉吏的故事、情怀、抱负,将通过该剧为省城的党员干部带来别样的艺术感染和心灵震撼。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率领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到革命老区灵丘慰问演出。期间,当他听到去年6月,我市文广新局和北路梆子剧种传习中心象征性地花1元钱,从尚先生所在的上海京剧院移植回的《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我市“正气颂”廉政文化戏剧展演剧目获得广泛好评时,尚先生取消预定的参观行程,主动提出到市北路梆子剧团看看,与演员们交流。
2月21日上午,尚长荣先生来到我市市直艺术院团排练厅,观看了市北路梆子剧种传习中心移植剧目《廉吏于成龙》片段、耍孩儿剧《猪八戒背媳妇》和我市梅花奖获得者张彩萍的清唱表演。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史佳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卫洪平陪同观看并出席随后召开的座谈会。

尚先生在京剧经典剧目《廉吏于成龙》中扮演于成龙获得巨大成功,其经典形象深入人心。此次,尚先生不仅慨允出任大同市北路梆子剧种传习中心艺术顾问,还在百忙之中与该剧演职人员交流座谈,现场进行了热情细致的艺术指导,实属机会难得,更令人感动。在此,我们将尚先生在与我市文化工作者座谈时的讲话及进行艺术指导的过程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来,与广大读者分享。

尚长荣

尚长荣,原名尚叔欣,1940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县,当代最负盛名的净角艺术家。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是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曾三次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和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以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等,他主演的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获得第一、三、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被誉为戏曲舞台上的“尚长荣三部曲”。

尚长荣的表演在注重京剧传统手法的同时与现代文化意识有机融合,强调以京剧固有的表现手法和技法刻画人物,表现情感,注重心理体验,力求把握情感的细微之处,并通过严格的规范化的技法表现出来,形成了极富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

“地方戏曲艺术需要守护发扬”——尚长荣与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龙》演职人员座谈时的讲话

尚长荣与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龙》演职人员座谈时的讲话

这么多年我都在舞台上演戏,像这样来到兄弟院团考察学习的机会并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线的演出逐渐减少,迫切需要向各剧种院团多多学习,这次借由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山西行,来到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了解同志们的艺术追求,听说我们北路梆子剧团在短时间内把京剧《廉吏于成龙》移植过来,这种举措让我们上海京剧院于成龙剧组很受感动,都托付我代表剧组向北路梆子《廉吏于成龙》剧组表示祝贺,今天第一次看了这部剧的片段和耍孩儿《猪八戒背媳妇儿》的片段,非常震撼。北路梆子本身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腔调高亢、激昂,音乐节奏直爽明朗,我们的艺术家表演得非常到位,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深受鼓舞,我认为这样的地方戏曲艺术真的需要守护,需要发扬,这是我们戏曲人的职责。

“深入灵魂才能诠释好角色”

廉政剧对干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够让干部深受启发、贴近群众、为民谋利。我们的导演谢平安说《廉吏于成龙》这出戏是“劝世之作”,我认为这个“劝”字一字千金,观众在看过这出戏之后能够得到一定的启发,赏心悦目,我们就知足了,观众的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
《廉吏于成龙》这出戏是来之不易的,当初上海京剧院创作筹划这出戏是个偶然的机会。2001年,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在中纪委的支持下推出。上海解放日报原来的一位老牌女摄影记者,鼓动我排这个戏,说如果我不排的话就是我们戏剧界的失职。

于成龙一生的故事很丰富,但是很零散,既要符合京剧舞台艺术的特点,还要将这位“一代廉吏”的清贫廉政事迹浓缩在两个钟头之内很难,面面俱到不行,高大全三突出也不行,四位编剧在剧本的几次改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反复修改磨合,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版本。

我曾经带着主创团队来到于成龙的故居,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吕梁市的方山县安国寺,他曾在那里苦读六年。根据《清史稿》记载,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一生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朴”。他为官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和结发妻子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于成龙去世在两江总督的任职上,去世时他的幕僚在他卧室中看到,只有旧官服和旧靴子,桌子上放着几个腌菜缸而已,“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可见百姓对他的死悲痛万分。康熙皇帝破例为他撰写碑文,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了解了于成龙的事迹之后,剧组每一位演员都深深地感到,和于成龙更贴近了,每次排练的时候大家都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就像中了魔一样,似乎能够感受得到于成龙的内心世界,演员必须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才能够诠释好角色,技法程式化的演绎固然重要,但不能蜻蜓点水地用技巧代替对人物的塑造,必须以人物的塑造为中枢,再用技巧加以强化来展现人物的各种情感,这对演员演技的提升有相当大的好处,而很多演员都容易犯技巧第一的错误。

“戏曲弘扬的是民族的阳光”

排戏既可以建设剧团,还可以提升演技,何乐而不为呢?怀着感动、认真、严肃、努力的心态去演绎每一个角色,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我总是在想戏曲剧本的创作如何能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和时代节拍相吻合,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不然戏曲会失去原有的美学、文学和战斗力,这正是我们这一代戏曲人应该探讨的一大课题。戏曲是高台教化深入浅出的阵地,鼓舞人心,看戏就知道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忠、孝、节、义,这些都是由戏而出,人们从戏曲中受教,代代相传。戏曲弘扬的正是中华民族的阳光,是真善美的代名词,传播真正的正能量。

“戏曲艺术要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传统戏曲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严峻挑战,各种娱乐的形式多了,进剧场的机会少了,但是千难万险难不倒我们戏曲人。曾经有记者问我,会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正比,比起那些明星大腕儿来心里会不会有不平衡?我告诉他们,很多隐姓埋名默默为自己热衷的事业奉献终身的人,他们的待遇是多少?他们会觉得自己活着亏了么?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不会有不平衡,更何况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件正义的事,光荣的事,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虽然不会一夜暴富,但我们干的活是天地良心,都是靠自己的真功夫,不弄虚作假,我们自爱、自重、自强,一定会让戏曲的明天越来越好。

我们始终都要以睿智、客观的态度看待戏曲的发展趋势,厚古薄今不可取,摒弃传统自以为是更不可行,俗话说“满招损”,自满只会让自己有所损失,我们应该谦虚广泛地听取意见,要不断与时俱进,总结经验。山西是文化大省,剧种丰富,人才辈出,是获梅花奖最多的省份,让我们共同为民族戏曲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