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时间爱吼几句上党梆子,不曾想竟吼出了名堂——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打擂赛,居然夺得了周冠军,拿到了参加月赛的“入场券”,这可把参赛的戏迷乐坏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仅仅因为喜欢、热爱上党戏,就走进了央视的戏曲大舞台。
去年6月,央视戏曲频道全新打造了一档票房团体竞技类栏目,这就是《一鸣惊人》。该栏目每期邀请两支精英票房参加周赛,进行打擂比拼,不分剧种、不分年龄、不分地域,就是要打造一个全国票房大舞台,以推动票房整体实力的提升,弘扬和传播国粹艺术。
我市这支由38名上党戏迷组成的演出队伍中,有退休干部、有退休职工、有教师、有农民、有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精英票友。他们于8月24日早晨抵京后,安排好住处,顾不得休息,就乘坐大巴,赶往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进入节目录制现场走台。虽然坐硬座在火车上颠簸了一夜,但他们却不显疲态,每个人都紧张而又兴奋地准备着。与专业演员比,他们功底也许很浅,表演艺术水平也相当有限,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舞台上尽情地发挥。
走台结束后,吃过简单的午餐,大家于下午3点前,再次走进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为五点半开录做准备。可是,剧组给安排的候场区,明显过于狭小了,乐器、服装、道具、化妆等等根本展不开,光乐器就有鼓板、梆子、大锣、小锣、钗、头把、二把、琵琶、二胡、中胡、三弦、大提琴、扬琴、电子琴、笙等十几种,经过沟通,不得不调到二楼的走廊里候场。
准备工作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73岁的万来苟,打开梯形乐器箱,小心翼翼地拿出他借来的宝贝——扬琴, 支起架子,开始调试。他说:“我们戏迷协会有扬琴,但是发音不好。人家这台扬琴音质好,为了上央视,我专门去求人家借来的。”他一边说,一边敲琴弦,时不时扭动着旁边的旋钮说:“长途奔波,担心琴音不对,得好好调整一下。”
大提琴师彭海锁看上去很紧张,原来是出了麻烦,他的琴断了一根琴弦。精通各种乐器的彭海锁,赶紧拿出一根备用琴弦换上。经过十几分钟的鼓捣,直到弓完全“咬”住琴弦,发出刚劲有力的声音后,他才松了口气。
除了戏迷,还有三位专业人士前来助阵。来自市上党梆子剧团的李秀荣,本来是第三环节戏曲小品《新愚公移山》的唱腔设计,但她还担当了此次演出的电子琴伴奏。晋城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德胜是总导演,但他与来自市上党梆子剧团的王爱果,甘当幕后英雄,负责给演员们化妆。多亏他们经验丰富,才几次给“救了场”。
演“太行山神”的李刚,化好妆,穿好服装,准备带头套上场时,细心的李德胜发现他头套的带子还没有缝上,李德胜显然着了急:“你们是怎么彩排的?彩排时就没有发现问题吗?”他一边责怪,一边赶紧从口袋里拿出针线给缝了起来。
临上场了,扮演“愚公”的张凯,胡子却怎么也粘不上。李德胜只好用油彩给他画了幅“黑胡子”。“愚公”不得不带着遗憾上场……
在央视主持人张宇的主持下,录制完片花后,六点整,鼓书“自报家门”拉开了此次擂台赛的序幕。这是第一个环节,马莉、康伏华、张剑三位戏迷,分别用泽州鼓书和高平鼓书的曲调,介绍了“晋善晋美,美在晋城”之美。来自广东省东莞市麻涌区的小朋友,则用粤剧《荔枝颂》“自报家门”。
接下来,在“粉墨登场”环节,两队各拿出了看家本领。我市戏迷王梅、宋小军等表演了上党梆子经典传统剧目《雁门关》中的“探母”一折,而东莞麻涌的小朋友则表演了粤剧名曲《春草闯堂》中的一折。
我市戏迷8分钟的精彩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而且震撼了程成等4位专业评委。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著名戏曲教育家赵景勃教授说:“看完你们的表演很激动,不仅我激动,全场的观众都为你们高亢的声音、整齐的伴奏而激动。上党梆子的高音很难达到,但我们的戏迷选手们能唱成这样,真不容易,太好了!”
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说:“在这样的场合看到我的家乡戏,让人出乎意料。今天看到咱们这些业余选手的表现,不论从扮相还是表演水平,都是上乘的。”
而粤剧表演艺术家卓佩丽的评价是:“业余爱好者能将专业戏曲学得如此地道,真不简单!”
现场观众对上党梆子的音乐及所用的乐器很感兴趣。为满足他们的要求,赵景勃先生介绍了上党地区的八音会,让司鼓孙有根单独打了一会儿鼓板后,又让乐队集体表演了一段梆子的曲调,文武乐器全上,让现场观众开了眼界,饱了耳福。
在最后一个环节“戏外有戏”中,我市戏迷张凯、关付胜、李刚、刘文光、张君霞表演的是原创戏剧小品《新愚公移山》。节目体现了穿越元素,古今结合,反映了太行、王屋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而东莞小朋友则以反映岭南风光的歌舞《南国小红豆》,结束了本次擂台赛的比拼。
比赛选手的成绩和命运,更多地取决于普通戏曲爱好者。最后,经过4位专家评委及现场100位大众评审团打分,我市上党戏迷协会以1555分的总成绩,荣获《一鸣惊人》栏目2014年第40期周冠军,成功晋级月赛。
上党戏迷协会会长张付军说,从接到央视邀请,到成功晋级,在4个多月时间里,来自市区、高平等地的戏迷们,克服重重困难,挤时间排练,就是为了这一刻。为了走进央视,展示地方戏曲的魅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宣传上党戏,他们真是尽心尽力了。
用泽州鼓书和高平鼓书“自报家门”,说唱“晋善晋美”之晋城。
上党梆子经典传统剧目《雁门关》中“探母”一折“粉墨登场”。
原创上党梆子戏曲小品《新愚公移山》“戏外有戏”。(图片均为司兵强摄)
当大屏幕上亮出1555分的总成绩后,现场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