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据说明末,甚至嘉靖年间,已经出现。多年来它和人们酷爱的秦腔,往复接触,相互影响。正如许多长久流传的戏曲一样,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是群众世世代代喜闻乐见的大戏。
蒲剧有深厚的传统,有十分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唱腔,其“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夫是惊人的。有成就的青年演员与其他蒲剧艺术家,既承继往日的传统,又推陈出新,表达今日的时代精神。这是一支有雄厚的后备军的队伍,有造诣很深、善于教戏的老师,有浓厚的艺术空气,有大量会看戏、会欣赏的观众,有一批艰苦学艺、有天赋、戏德高尚的艺徒,当然,还有善于领导、认真领导的负责人。蒲剧的前途是无限的,今后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一九八三年十月间,山西省蒲州梆子青年演出团来首都演出,二十四场中,我大约看了八场。任跟心的《挂画》、《烤火》、《打神告庙》,崔彩彩的《放裴》、《双锁山》,郭泽民的《跑城》、《贩马》、《黄逼宫》和另外一位武生演员演的《伐子都》,都非常精彩。这些戏我每场必看,有的看了两遍,如任跟心的《挂画》、《烤火》。今天的剧场是不大叫好的,但我心里不知叫了多少声好。我惊喜,我由衷赞美,想不到这几位青年演员对人物有这般深刻的感情,他们心领神会,运用多年苦练出来的那样细腻、精巧、熟练、扎实的功夫,酣畅淋漓地演出来,唱出来,舞出来。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欣赏艺术到了“太上忌情”的地步。我看了那几次蒲剧的演出,也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表达自己的喜悦。
这三位演员多年轻(任跟心当时才十九岁!),多朴实,多聪慧,多谦和。他们脸上放出青春的光彩,他们是厚实有力的艺术家。
有远大前途的演员总是不骄不夸,深藏若虚,保有学艺无止境的韧性与耐力。我感到这几个演员就有这样好的气质。他们目前的成就已经称得起现在常说的“表演艺术家”。我们以为不一定演到四五十,六七十岁,才能奉上这顶桂冠。观众有眼睛,有耳朵,他们心里会给这些演员光荣的称号。我看,艺术家不在于头上多加几顶桂冠,艺术应深深刻在广大人民的“口碑”上。
举出这三位演员,不仅是为了赞美他们个人的苦功夫、真本领,更为说明这样的演员代表了蒲剧之所以为蒲剧,蒲剧艺术是不朽的,它是一座宝山,一个宝库。探索、研究、继承、创新吧!紧跟时代精神的发展而发展,更加丰富起来吧!
凡是参加了这个传统丰富、训练严格的队伍的人,当然包括研究蒲剧艺术的同志们,都会有美好的将来。蒲剧艺术将会大大发挥力量。过去的蒲剧传统要研究、分析、总结;对新的蒲剧现状和将来更应重视。因为,活的材料、活的人物、活的蒲州戏曲更生动活泼,更有生命力。
蒲剧的音乐明丽动听。我是不知音的,听音乐,往往像“对牛弹琴”。可是听蒲剧乐队的演奏,忽然豁然开朗,有点“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这种美妙的感觉使我回忆起一九六二年在南方听潮剧乐队的演奏,它同样美好动听。潮剧有更悠久的历史,嘉庆年间已有剧本流传,潮剧的音乐保留了不少唐宋以来的占乐曲,不断吸收当地大锣古音乐、庙堂音乐和民间小调。音乐曲调之美,是我从未听过的。我不能道其究竟,只觉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得十分和谐,分外动情。当时,我随老舍、阳翰笙、张庚和许多老专家,参观潮剧学校。演奏乐部陈列的乐器,多种多样,大开眼界。尤其是,他们用的鼓大大小小,似有几十个,据说音色、音阶,各具特色,可以表现复杂多变的情绪。更有一面特殊的大锣,叫“深波”,音质低沉,可以引起幽怨沉痛的情感。潮剧、蒲剧,南北两种戏曲的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看完蒲剧演出,我没有向乐队的音乐家们讨教,探听一下为什么那般优美,真是可惜。
任跟心在《挂画调《烤火》中的表演细腻。灵巧、精美。配合她的表演,乐队演奏得那样富丽、轻快,多色彩的音乐,使人欢喜,使人神往。
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极为丰富,确应更仔细地研究,它究竟如何解释,如何渲染、卞托表演中千变万化的情绪与动作,如何配合得那样美。我们才能明白戏曲的舞台气氛,戏曲的鲜明的节奏感,是怎样辛苦经营,综合创造出来,丰富起来的。
蒲剧的艺术家经常出城入乡,又离乡迸城演出。演出场次多,工作重。演员说他们每年演三百多场,是经常的事。这说明他们不脱离群众,群众也真是爱着蒲州梆子。前次,蒲剧院青年蒲剧团来京前,已到过四川、湖北等地,受到地群众的欢迎。凡是优美、丰富的戏曲,是经得起所有观众的考验的。
蒲剧的传统剧目很多,如何使旧剧目更新,使它在今日的舞台上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值得蒲剧的作家与研究者重视、研究的问题。
《蒲剧艺术》季刊问世不算很久,正当它出版四周年时,我们祝愿这个大有可为的刊物,对传统的蒲剧艺术下功夭,更为蒲剧将来的发展,探寻更光辉的道路。从来,我国的戏曲,是在不断继承,不断吸收,不断改革中发展起来的。
如何使这个有悠久传统的剧种,充分表现今日的时代精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是一个要全面地、深刻地考虑的问题,需要十分熟悉艺术规律的人来指点,需要广大观众为蒲剧现状提出问题。蒲剧艺术家和研究者要善于解决许多提得好、做
起来却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蒲剧艺术》季刊的发展,应能帮助蒲剧充分发扬社会主义艺术的“真、美、善”精神。
我们正在力行四化,祖国各方面正处在大变革,大有成就的时期。在党中央精神的指导下,这个季刊将有可观的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