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名家方识张四刚

——李名时

近日,有幸见到了一位仰慕已久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由于低调,他很少接受采访和宣传报道。他就是国家京剧院老生演员,电影《穆桂英大破洪州》中的“寇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太乙天尊”,马(连良)派弟子朱秉谦先生。 久闻大名却不得其见,突然接到了张四刚老师的电话:“明天下午可随我一同拜见你最欣赏的马派传人朱秉谦先生吧。”我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随张四刚老师来到了朱老先生的寓所。当叩开老人家房门的时候,老师开门便问“怎么还带人了?”可见其老人之直率,的确张老师事先没告知朱老带我去拜见先生。张四刚老师连忙说道:“这是我的学生!”便热情的“好,请进、请进!”一番寒暄刚刚落座,老先生开口便说:“看了你的《背靴》,出乎我预料,赶紧进校园,让大学生们开开眼,让他们认识一下这就是我们河北梆子最最经典的剧目之一,这就是我们梆子的高度。”啊?使我没想到的是,在他老人家的眼里,对已熟识很久的张四刚老师的艺术是那样高的评价及肯定:顿时,平常一点架子都没有的张四刚老师的形象在我的眼前一下子高大了许多。当张四刚老师谦虚地向朱老征求意见时,“您看还有哪些不足,需加工提高?”老人家说:“我看很好,抓紧演。你们梆子面临振兴的阶段,李桂云时期不错,刘玉玲时代也不错,现在需要振兴让观众认识,要让人们认识我们今天梆子艺术的高度。《背靴》很好,包括《白罗衫》。”紧接着张四刚老师真诚地问道:“我的《背靴》《白罗衫》能不能在振兴河北梆子中发挥作用?”老人用坚定的态度说道:“当然能!这是一出集唱、做、念、舞于一身的剧目,不是半月二十天能拿下的,我看过诸多个《背靴》,没你演的好!因为你继承的老师、吸收的兄弟剧种的营养太丰富了,故掌握了多位老师的方法,了解了兄弟剧种的特色,你才达到了今天这样的水平,非常棒!”“谢谢老师的指教和肯定。”并提起原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赵景博老师曾建议将《背靴》改成京剧,作为教学传承剧目,对此,朱老有着自己的见解:“我的建议不要改,因为这是你梆子从表演、做工、技巧各方面最最代表的剧目,谁愿移植谁移植,谁愿学谁来学,我要坚守就这样演,这是我京梆子的张四刚的《背靴》,为剧种负责。”临走时还谆谆嘱咐我这个临时扮演的学生说 :“一定向你老师把这个戏学下来,不下功夫是拿不下来的!”张四刚老师带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地问道:“师父,我这台步准不准?”“当然准啦!少说他得练半年,就先别说身上、头上的绝活“帽翅功”了。好!祝贺首师大演出成功!”是啊,难怪他能得到诸位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是源自他从艺以来从未间断对艺术的执着学习。通过与朱老先生的交谈,使我对张四刚老师更加钦佩。这使我想起了一位名家曾经讲到:“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此,回想起他在京津冀首届河北梆子票友大赛当评委时的印象,字正腔圆的示范演唱、刁瑞华老师对他的介绍、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幕幕张四刚老师的艺术经历和与他的老师们……

张四刚老师现为北京雅罡艺术院院长、艺术总监,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领衔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西城区民建会文委副主任,2007年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北京市“百人工程”培养人选。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2008至2009年“周信芳艺术研习班”,师承河北梆子银(达子)派传人王伯华,后相继拜在京剧艺术家李和增戏曲研究家、老调艺术家王贯英、丝弦一代宗师王永春、著名学者欧阳中石门下,深得京剧马派传人朱秉谦、麒派传人萧润增得到老调‘活潘洪’崔澄田、“活二姐”石秀珍、杨润泽等先生的真传。

1992年演出《寇准背靴》受到当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阿甲的很高评价并题诗留念:“舞台寇准跑,也在宣纸藏,舞台寇准为初家,纸上寇准守书房。”2006年全国政协联欢会上演出了《寇准背靴》,首长们高兴的说:“你这是精品绝活啊!好好为人民多演戏,演好戏!”“我看过《跑城》周信芳演的,你比他还好!”然而,张四刚老师却连声说道:“我的老师们好!”,“感谢你给我们带来的精品!”是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艺36年以来,执着坚持,克服重重困难,求师学艺,最终赢得了专家、观众的肯定。2002年文化部搞了一次全国性的中青年演员大赛精品折子戏展演,有梅花奖共同参赛的赛事,张四刚以他的拿手剧目《背靴》赢得了展演暨演员大赛一等奖。

张四刚不但在艺术上刻苦努力,在尊师爱徒方面也是令人称赞的,堪称楷模,对老师如父母,对学生、同行如兄弟,在老调中有一位被誉为“活潘洪”的老师崔澄田先生,他临终前精神失常,回老家河北里县养病,每天在大街上乱走,嘴里不住念叨“四刚、四刚、四刚•••••“,在抽烟剩下的烟盒上用笔写上“四刚”的名字压在枕头下边。张四刚去家乡看望时, 家属为给张四刚老师和老人合影留念,拿出雪白的毛巾给他擦脸,他却一把夺过毛巾将它扔到地上,当张老师拿起毛巾给他擦时,却纹丝不动了,两只眼睛流下了感动的热泪;他的启蒙老师石永和老人去世前,张四刚老师又是陪床,又是拿药,老师感动地说:“等我落实了政策,补发了工资,给你买个录音机。”老师去世后,他又主动提出为老师戴孝守灵;被誉为河北丝弦 “活寇准”的王永春先生,由恩师王伯华先生引荐学艺,受益匪浅,在老先生去世后的第二天张老师就赶到了恩师灵堂前,丝弦剧团的领导演职员都相覷赞叹,本来正想调动张四刚来丝弦工作犹豫不决之际,见此行动,毅然决定将张四刚老师调到丝弦剧团工作;在天津河北梆子王伯华恩师两次最困难、最孤独的时候,四刚都陪伴其左右,王伯华1999年去世,在石家庄元氏县演出的他,强忍悲痛演完了自己的戏,心急如焚地乘着慢腾腾的绿皮火车奔往天津为恩师送行!

张四刚尊重艺术,他深深地感谢这些为戏曲事业付出努力做出卓越贡献的老师们,同时也得到了同行们的尊重。他对同事是有困难就必帮,爱学习就必教。有一个叫爱辉的演员因不小心被火车将腿折断时,张四刚老师考虑到他家条件很差,一定很困难,当时仅挣几十元工资的他慷慨解囊,拿出仅有的1000元钱塞到了爱辉家属的手中,家属们感动得流下热泪。当有学生求学上进时,他经常解囊相助;另外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将戏比命,演出从不懈怠,观众就是衣食父母,就是上帝,不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一丝不苟,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他还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思想,救场如救火,在场上一个 “抢背”因受到环境影响,锁骨折断,因无人替代,挎着胳臂,为剧团完成演出,不但完成任务,还受到观众的欢迎,反响强烈。河北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人民艺术杂志、中国艺术家杂志等多家报刊记者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戏曲晚会等多个栏目都播出了表演录像;2014年7月7日,与欧阳中石先生,原研究生班主任、中国京剧研究所副所长张关正一同接受了人民网舆情的采访——“文化艺术的时代价值”。他,一直在为梆子剧种的普及、文化艺术、民族精神的传播在默默地努力着……..
愿朱老先生健康长寿,张四刚老师艺术长青!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