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携最新创排的大型河北梆子现代戏《子弟兵的母亲》赴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汇报演出,赢得现场观众和专家的普遍好评。这是该团继《白毛女》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两年间,该剧团接连推出两部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从濒临解散到再攀艺术高峰,闯出了一条“小剧团大主题、小剧团大舞台、小剧团大作为”的发展新路。

平山作为革命老区,西柏坡、平山团、回舍大枪班、栗氏三烈士、曹火星、王二小等红色文艺创作题材十分丰富,而且独一无二。《子弟兵的母亲》编剧智全海告诉记者:“在创作文艺作品的时候,我们在选材上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红色历史资源,尊重地域文化艺术,从红色主题的共性中张扬地域文化的个性,从地域文化的个性中彰显民族文化的共性,紧扣时代背景,选择重大主题,走出了一条演绎自己红色经典的路子。”

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亲》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文艺创作中突出地域特色文化,不搞豪华包装,不盲目追求明星效应,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在编剧、音乐、唱腔、舞美等方面,充分整合地方文艺人才,积极引导相关文艺协会参与其中,融入柿子树、灶台、红肚兜、特色方言等地方文化元素,平山人演平山戏,创平山风。经过一系列艺术创新,使剧中人物的命运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机结合,是继河北梆子《白毛女》之后的又一次崭新跨越。

该剧以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的故事为蓝本。抗日战争中,戎冠秀救助受伤的八路军战士,组织妇救会,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秣,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戎冠秀带头送子参军,在她的带动下,平山县一度出现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热潮。跌宕起伏的剧情紧扣时代脉搏,对照现实人生,艺术再现了戎冠秀的一生。

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精美的舞台美术,变幻的多彩灯光,更增添了剧情的独特韵味和良好的戏剧效果,掌声一次次响起,喝彩与叫好声不绝于耳。看完演出,著名作家杨润身激动不已,给予高度评价。“作品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改变了‘红色题材直白、简单,缺乏感染力,令人望而生畏’的现状,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群众心中。”

平山县河北梆子剧团团长崔秀斌告诉记者,从农历正月初八开始,剧团就要赴平山各地开展下乡演出了。“不管去哪儿演出,拿过什么奖项,我们心里最惦记的还是家乡的父老乡亲。这个正月我们准备了十几场传统戏、现代戏,让老乡们看看我们剧团的新面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