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 | 卫派梆子在天津
臧磊 天津文艺广播

河北梆子是由山陕梆子演变而来,清乾隆年间流入天津。因唱腔带有河北地方语言和秦腔味儿,人们习惯称之为“秦腔大戏”;或称“直隶老派”。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直隶老派梆子逐渐变化,出现了“卫派梆子”,又称“直隶新派梆子",具有天津地方色彩。这一卫派梆子就是现代河北梆子的正宗,天津是河北梆子的重要发祥地。

百余年来,天津地区河北梆子人才荟萃,演出活动频繁,影响颇为广泛,在天津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天津的卫派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20世纪20年代末,河北梆子开始走向衰落。原因之一是河北梆子艺人,尤其是女伶,常受社会恶势力的摧残,使一批年青的女伶以种种不幸的遭遇,过早地离开了舞台;二是卫派梆子过分注重旦角唱工,缺乏基础训练,致使河北梆子原有的武功和特技有所失传。由于旦角过分发展,其他行当处从属地位,故使梆子的戏路越演越窄,逐渐失去吸引力。至30年代以后,剧社纷纷解散。艺人有的改唱京剧、评剧,或迁往农村演出。天津竟然没有一个梆子剧社。只有鸟市、三角地、西广开等处的茶园有零星演出。40年代中后期,梆子艺人所剩无几。不少女演员被地痞流氓霸占,有的沦为娼妓。连金钢钻这样的名伶也只好到中华茶园与什样杂耍艺人合演。银达子除演出外,还要到电台做活广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河北梆子己临近灭绝的边缘。

卫派梆子在天津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文艺政策使河北梆子焕发了青春,有“河北梆子五杆大旗”之称的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王玉磬、宝珠钻等为首的老一代表演艺术家正值壮年,精神振奋,艺术光彩夺目。

宝珠钻原名赵佩云。她的唱功极为出色:嗓音高低不挡,甜美圆润,音质纯净,流畅自然,吐字清晰。唱腔旖旄婉转,变化多姿。

银达子

银达子,原名王庆林。因为他的嗓音柔润甘甜,有如银铃清新悦耳,故取名银达子。他的演唱非常讲究吐字和发声,严格掌握尺寸板眼,演唱时有起有伏、层次井然、情词并茂、疏密相间。他的艺术成就在男声唱腔改革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韩俊卿

韩俊卿的表演细腻传神,唱腔低回婉转,她的高音略带沙音,中低音浑厚甘甜,吐字清晰,气息控制自如,依自身条件形成定调低、唱腔低的艺术特色。世称“韩派”。

金宝环

金宝环,原名季彩霞,河北梆子著名花旦演员,她嗓音清脆明亮、甜美纯净,吐字清晰,音域宽广,高低音区运用自如,真假声结合不露痕迹,声音力度强弱分明,腭音唱法尤具特色,她还借鉴其他行当的唱腔以及京剧、曲艺的旋律和润腔技巧,丰富和发展了梆子花旦的唱腔。

王玉磬

王玉磬,原名陈国贤。她音质清醇,嗓音刚劲,吐字清晰。其表演在继承了何达子、元元红的某些艺术特色的同时,结合自身条件,丰富唱腔旋律,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她继承前辈艺术家的优秀遗产,并根据自身条件创出了河北梆子女老生表演艺术体系,世称“王派”,在全国剧坛影响深远, 被誉为河北梆子剧种“五杆大旗”之一。

节目链接
《越听越有戏》
播出时间:每周一至周五14:00~15:00。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