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形式讲述新鲜故事——专家研讨山东梆子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
“月儿圆啊月儿圆,圣水河边手儿牵,月儿不眠河不干,心儿不变爱百年……”伴随婉转悠扬的主题曲《月牙歌》,2月28日晚,由济宁市演艺集团打造的山东梆子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亮相“欢乐新春——‘十艺节’文华奖山东获奖剧目观摩展演”。
孔孟之乡,尼山脚下,有一个名叫老耿的农村女人,她质朴、善良,日子过得殷实、平静。可她万万没料到事业有成的丈夫忠义爱上了年轻有为的女大学生刘芸……山东梆子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以乡村留守女人老耿的婚变为主线,既描述了她面对丈夫移情别恋时的伤痛,也展现了她留守桃花岭、重新决策人生的果敢,后在前夫落难之时,她不顾流言蜚语、主动担当,以大爱书写了圣水河边一部慈亲悲悯的交响曲。
2小时的演出中,故事以一首《月牙歌》贯穿,由老耿娓娓道来的诉说展开,在诗化的意境中,展示了老耿回忆往事的甜、现实遭遇的痛、辛苦劳作的乐、憧憬未来的盼,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妇女的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主演李新花凭借其饱满的情绪、酣畅的唱念、细腻的情感、传神的表演,将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处理得层次鲜明、引人入胜。当晚,山东剧院爆棚,不少观众被剧中人物感动得热泪盈眶。“故事写的是家长里短,传播的却是正能量,其中女人的隐忍、自强打动了我。”观众刘蕊如是说。
据悉,从创排至今近两年的时间里,《圣水河的月亮》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修改,“十艺节”后,又根据观众意见打磨提升。此次演出结束后,剧组连夜召集专家、观众,听取了他们对演出的评价。研讨会上,专家普遍认为,该剧人物形象鲜活,尤其是女人靠自强自立弥合了曾经的失落,找回了平等与信任;唱腔韵味浓郁,剧中人物在圣水河畔、桃花岭等几处唱腔,抒发了内心情感、展现了梆子腔高亢激昂的声腔特色,为观众营造了丰富的审美意境;另外,主角情感丰富,对人物的塑造由浅入深、从容自如。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认为,《圣水河的月亮》一剧视角独特,是山东乃至全国近年来现代戏中难得的选题。“每个人都是责任和矛盾的承担者,他们所面临的现状,实则是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必然经历的阵痛。面临改革中的失落、彷徨,传统文化生发出巨大的弥合力、包容力和生命力,推动社会、人性的良性进展。在这种‘大意义’下,剧中人物面临着一种两难的抉择,生活本身是复杂的,任何超常规的选择都要付出代价。”陈鹏说。“该剧没有正、反面人物的对抗,而是着眼于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老耿代表了深受传统道德熏染的女性形象,女大学生刘芸则是当代年轻人追求自我、敢爱敢恨的缩影。在故事的背后,剧作表现的是真实的生活,引发人们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山东省艺术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高鼎铸如是说。
为将该剧目打造为常演常新的艺术精品,专家建议,应对剧中老耿、刘芸等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度挖掘,合理地调度场上的次要人物,解决伴唱风格统一等问题。“面对儿子的背叛,母亲仅有责骂,这样的处理不够丰满。另外,刘芸的内心转变层次性不强。”省戏剧创作室主任张积强说。“对老耿这个人物,写她自强的同时还要写出内心的反思,她意识到自己20年来没有迎接新生活的勇气,走向桃花岭则是她更新自我的象征。”陈鹏认为,桃花岭是留守女人的希望,最终引领男人心灵的回归。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