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绿叶的红花
——访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高德敏

高德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工花旦、青衣,现为老旦演员。进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后,受教于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京梆子”创始人李桂云,师从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刘玉玲。

高德敏嗓音宽亮,扮相俊秀,接受过西洋、民族等不同发声方法的专门训练,同时涉猎姊妹艺术汲取营养。主要演出作品:《蝴蝶杯》、《窦娥冤》、《王宝钏》、《朱痕记》、《皇室遗恨》、《状元打更》、《深宫欲海》、《点额记》、《柜中缘》《血泪仇》、《玉堂春》、《一夜皇后》、《清风亭》、《南北合》等传统剧目,现代小戏《代理东家》、《老秘上阵》、《前门前》及《北国佳人》等。其中《窦娥冤》“行路-法场一折” 曾获北京市青年戏剧演员大奖赛优秀表演奖并荣获十佳称号;《点额记》获1986--1989年度新剧目调演”个人最高奖---表演奖;演出剧目《血泪仇》一折再获北京市戏剧演员“凤仪杯”调演优秀表演奖及十佳称号;1995年主演《深宫欲海》获个人最高奖----金菊花表演奖。

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戏剧评论等主流媒体曾以《喜看新花怒放枝头》、《深宫欲海》满台新、《李派艺术见三代》、《青出于蓝》、《高德敏的柜中缘》、《小刘玉玲》等为题竞相报道高德敏的艺术成就。

之前和高德敏老师有过合影及简单交流,但真正熟悉是在中国评剧院的化妆后台,当时是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新排历史剧《北国佳人》、主要演员要在这儿定妆并与近日首演,舞台下,导演廖向红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指挥着舞台上主要演员的站位、灯光、道具调试,同时,北京市河北梆子联谊会中心组也正为此剧的上演筹划了一场《缅怀一代名伶-刘喜奎“京津冀”河北梆子名家名票演唱会》,剧团及联谊会为此剧的推出,各项准备工作如火如荼,期许着这部大戏完美亮相首都戏迷观众。我采访的高德敏老师便是这部戏的主演之一,饰演剧中女主角刘喜奎的母亲。高老师为人谦和低调,待人诚恳,闲暇时与我聊起她的艺术人生。

实际上这次她在接受北京市河北梆子联谊会、京津冀河北梆子艺术门户网文字采访同时,也在为沧州人民广播电台《空中戏苑》做一期专辑音频节目,高老师说:“为我制作专辑既开心也很忐忑,毕竟很多曾经代表昔日水平的影音资料遗失很多,目前所提供的资料自己不是很满意,不想让大家失望”。

我们理解高老师追求完美的心情,于是,在她所提供的音频音像资料中我有幸成为第一位听(观)众。甄选出几个代表她不同时期的经典唱段,力图把高老师的舞台艺术精华完整地呈现给大家。

一、13岁锋芒初露,一曲《红灯记》被剧团录取

高德敏出生在京郊顺义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大家庭,姐弟六个都遗传了父亲的文艺基因,无论是京剧传统唱段或现代戏、歌曲都信手拈来,他们常随父亲参加当地文艺宣传队的活动,上学之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学校里的文艺骨干。1972年,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到当地公社招生,不到13岁的高德敏面对招生老师,不紧张、不怯场,分别演唱了《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和李铁梅的唱段被选中,经复试顺利进入北京市戏曲学校河北梆子专业班学习,承教于韩桂芝、王晓云、张素云,同时向李喜鸿老师学习了尚派名剧《昭君出塞》。她在校学习期间正值文革后期,样板戏盛行,学的多是现代样板戏。由于她的聪颖刻苦被做为示范生,其中《杜鹃山》中的柯湘,《红灯记》、《沙家浜》的李奶奶和沙奶奶形象尤为出彩,多次代表学员参加汇报演出。

二、“京梆子”创始人李桂云为我牵线搭桥

1976年,高德敏17岁毕业被分配到剧团初期,演出的都是现代样板戏。后来国家对传统戏给予重视,剧团便恢复传统戏的排练和演出,时任团长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刘玉玲,非常喜欢这个积极上进的学生,经常带她去拜访自己的老师---“京梆子”创始人、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第一任团长李桂云老先生。

李老师发现17岁的高德敏无论是扮相、音质、音色及表演天赋都酷似刘玉玲,是个可塑之才,于是提出让她改学花旦,极力建议刘玉玲收高德敏为徒。高德敏清楚地记得拜师仪式,是由李桂云做东在家里举行的,参加仪式的有刘玉玲和几位戏曲界的客人,桌上铜锅里涮羊肉的味道弥散飘香,大家欢声笑语,纷纷恭贺刘玉玲喜收高徒。师奶李桂云拉着高德敏的手动情地对刘玉玲说:“玲子,我现在是唱不了了,也唱不动了,将来京梆子的发展就靠你们了,德敏是一块很好的材料,你要把她带出来,好好培养她”。

照片高老师提供

这次的拜师仪式虽然简单,却令高德敏刻骨铭心。她谨记教诲,郑重向师奶李桂云、老师刘玉玲深深三鞠躬,正式拜在刘玉玲老师门下。拜师后,刘玉玲倾其所有培养德敏。在《柜中缘》中,她成功塑造了一个被美貌少年挑动青春初恋心弦、一见钟情、欲言还羞、心灵手巧、招人喜欢16岁少女刘玉莲形象,在剧中借用自身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用娴熟的戏曲身段来配合人物坐在门口穿针引线“纳鞋底儿”的动作,引得台下观众啧啧称赞,掌声连连,随即一炮而红。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戏剧评论等媒体曾以《喜看新花怒放枝头》、《李派艺术见三代》、《青出于蓝》、《高德敏的柜中缘》、《小刘玉玲》等竞相报道演出盛况。

《窦娥冤》中的小窦娥

《窦娥冤》中的小窦娥(照片高老师提供)

26岁时,羽翼丰满、演艺日臻成熟的高德敏开始主演一些大戏,其中有《蝴蝶杯》、《窦娥冤》、《王宝钏》、《朱痕记》、《皇室遗恨》、《状元打更》、《深宫欲海》、《点额记》、《血泪仇》、《玉堂春》、《一夜皇后》等。那些年剧团还不像现在如此重视宣传,有大戏公演前都会有发布会,演员只有靠在舞台上好好唱戏,才能得到观众和戏迷的认可。现在有些老年戏迷依然饶有兴趣谈起曾经的高德敏及她的近况,“现在每次演出,当听到这些老观众为自己鼓掌叫好的时候,既开心又欣慰,有时候觉得挺对不起大家的,”说到此处,高老师喉头哽咽了一下,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

是啊!一个演员用全部的身心,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戏曲艺术,当遇到无法扭转的挫折与困难时,尤其是观众的理解与认可的掌声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三、《深宫欲海》让我感受冰火两重天

高德敏说:“1995年团里排演了《深宫欲海》,这让我收获了很多的荣誉,获个人最高奖“金菊花表演奖”。之后,嗓子突然出现不适。刚开始感觉唱的比较吃力,后来根本就出不了声音了。虽经多方治疗但效果甚微,最后直至说话都很困难。究其缘由,那时乡村演出相当频繁,通常一天必有自己的一场戏,有时候会是两场,中午两点开戏,散戏后吃点东西又要准备晚上七点演出,类似于《深宫欲海》、《蝴蝶杯》、《窦娥冤》、《朱痕记》等都是以唱功为主,对于演员来说虽然是一种锻炼,但因为得不到有效休息,对声带造成巨大伤害。记得有一次感冒发烧特别严重,演出戏码已经发布出去,不能随便更改,再说也没有合适演员顶替我上场,通常吃着药打着一半点滴就登台演出了。所以这个病应该是在特殊环境下不科学用嗓导致的。”

嗓子出现疾患后,历经多方治疗,包括找过音乐学院老师、专科医院、后来找到友谊医院的专家经仪器进行检测,声带通常是通过左右的震颤发出声音,而检查结论是声带右半侧不震颤已处于麻痹状态,她在演出中只能靠左半侧和假嗓,于是也把这一侧给严重伤害,声带已无明显小结,大家都知道,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而女性演员的嗓音调门高,需要真假声来相互配合,假嗓如果不能出声,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来治疗调养,那将预示着一个演员不得不告别舞台的主要位置。

当时,高德敏是继刘玉玲之后的第二位主演,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高德敏默默品尝着失去舞台对自己巨大的心理打击,在治疗与等待中慢慢的灰心,甚至一段时间里排斥治疗,并有意无意间拒绝中央电视台邀请录制《名段欣赏》节目。嗓子亟待恢复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为了演出效果,她不得不把这些“邀请函”放在抽屉的最深角落,不敢轻易触碰,夜深人静时会拿出来看看,直至现在还一直细心地保留着。

四、不甘平庸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曾经辉煌过,各大报纸也竞相报道过,突然之间因为嗓音的问题不能够担当重任的这种失落,的的确确在困扰着她。高德敏用了很长时间来面对现实,重新定位自己。毕竟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与难舍这一方舞台,也舍不了那些热情嘘寒问暖的戏迷观众。又怎能轻易放弃舞台?她扪心自问着。

剧团领导关注着高德敏的内心感受,安排她演不了整本的《蝴蝶杯》就演其中一折《藏舟》、《柜中缘》等戏,一边演出一边恢复。在煎熬中,高德敏再次等待着属于她的机会。

安排高德敏演《清风亭》张继保母亲一角是王亚勋团长的主意,这个角色是老旦行当应工,高德敏一开始也有一些抵触,团长一句话让她茅塞顿开,心情逐渐轻松起来,“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于是她从花旦、青衣行当转为老旦,做起了绿叶。

在这期间,大家也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她振作起来,她反复揣摩人物,观察老年人的语气步伐,结果,她在《清风亭》中饰演张继保母亲一角时受到了很多戏曲专家的高度评价与一致肯定,一位政协领导两次观看此剧,在接见演员环节握住她的手说:“哎呀,你今天又把我唱哭了一次”。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因高德敏的助演让王英会拿到了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节、戏曲演员最高荣誉奖“梅花奖”。

能够得到领导及专家的肯定没有让高德敏骄傲,反而更希望倾听不同的意见与建议并虚心接受,这来源于老师刘玉玲对她的言传身教,她说:“学习和继承不要只停留在舞台上唱和演,一定要把她对待艺术的态度继承下来”。刘老师对艺术就非常认真,她经常说:“舞台人物的塑造不仅要形体表演要像,而且声音形象也要像,进而展现给观众的才会是真实、生动,完整的艺术形象。”

《窦娥冤》是高德敏付出心血最多的一部戏,也是她最喜爱最擅长演的人物。这部戏倾注了她太多的情感,常常会进入人物无法自拔,她的倾情投入使得舞台效果与观众的呼应也异常强烈,只有与观众有了交流,演员诠释起人物来才会更有激情,更带劲儿!大家都知道,在河北梆子的舞台上,做为老旦演员,很少有属于这个行当的主打戏,就这样,高德敏在舞台上不断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或普通或高贵的配角母亲角色,红花因为有了绿叶的陪衬也越发的娇艳。(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演职员没有弱兵,每一个演员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打剧目,现在也在做着青年演员的培养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这是记者经过多次观看和采访演员所切实感受到的。)后来嗓子逐渐恢复,团里又为她排演了现代小戏《代理东家》和《老秘上阵》,她不负众望,拿了很多奖。

五、饰演《北国佳人》中“刘母”的一点感受

《北国佳人》中的刘母是我所饰演众多角色中戏份相对较少的一个,但拿到剧本之后对这个角色也下了很多的功课。

刘母陪着女儿“走江湖”唱戏,尝尽了世态炎凉。她不是平凡的母亲,她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见过世面,接触过很多有文化的人。刘喜奎从小喜欢学戏,目的很简单,只有一个,就是挣钱养家,在当时军阀混战的年代里,刘母见惯了形形色色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也包括地痞混混儿,她都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应对,给人的感受就是对外干练,豁达,迎来送往。对待女儿,事无巨细,充满慈爱。

在刘喜奎面对张勋淫威,徘徊在嫁与不嫁之间,让父母帮着拿主意的时候,此时母亲是焦虑的,百般无奈之中只得劝解女儿:“天下的男人,嫁给谁……不是都一个样?!”言语中既有不甘,也正能够衬托出女儿励志守身、不随波浮沉、追求本真、存有理想爱情的坚强个性。

“我所饰演的母亲形象,个人认为,她的神采都在刘喜奎的身上,更多的是在自己经历了长久社会历练之后棱角被磨圆,通达圆滑了世故,女儿刘喜奎的哭、刘喜奎的笑,都牵挂着母亲的心,她时刻关注着女儿的生活,关注着外界的动向,用母亲温暖的胸怀和一颗慈爱的心来融入角色,围着这条主线来演,就错不了!”

《北国佳人》正因为有了这些用心投入,仔细揣摩人物的名家演员的加入,首演即获成功,得到了戏曲界和戏迷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近年来少有的原创剧目。此剧也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北方片)在北京天桥剧场的展演。

六、退休后的高德敏

2014年4月8日高德敏退休了。但她并没有闲下来,除了帮扶新演员尽快熟悉自己饰演的众多角色达到要求之外,也把业余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井然有序。现在通讯如此发达,微信、QQ、上网也是她的乐趣之一。每天上午都会在乒乓球馆锻炼身体,下午会约三五好友聊聊天、唱唱歌、游泳、练习书法,享受清闲惬意的时光。剧团如有需要她演出的剧目,她会欣然接受,像往常一样,站好每一班岗。

4月30日至5月3日,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两岸同胞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参加“2014两岸城市文化互访系列——北京周活动”,在台北中山堂中正厅舞台演出了河北梆子经典名剧《王宝钏》和《忒拜城》。团里决定让高德敏随团做为主要演员之一,参演并主演了《王宝钏-武家坡》一折,受到了台北观众的热烈欢迎。

演出结束后,高德敏心情久久不能够平静,或许是最后一次以演员的身份来台湾。自己已经计算不出是多少次在舞台上饰演“王宝钏”这个人物,并倾注了自己太多的情感,恍如一瞬间就在昨天,还是那个浓墨重彩活跃在河北梆子舞台上的高德敏。“在这非同寻常的日子和情境里,更加留恋和珍惜舞台上璀璨的灯光和雷鸣般的掌声……”。

戏曲演员不同于影视剧演员,不仅仅要有天赋,还要求从小坐科进行系统艰苦的学习锻炼,甚至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能否成名成才都是未知数且充满荆棘,回顾40多年来在戏曲艺术道路一路走来的高德敏,我们看到了她对戏曲的热爱与执着,无论是曾经舞台上《柜中缘》中娇羞可爱的刘玉莲,《蝴蝶杯》中孤苦无依的胡凤莲,《朱痕记》遭人暗算的赵锦棠,《窦娥冤》中感天动地泣鬼神的窦娥,还是《前门前》中的“90后”老奶奶、《十八里香》居委会副主任方大炮和现在正在演出《北国佳人》中的刘母等数不胜数的舞台形象,她都能够演出彩儿来,这充分展现出一位好演员多方面对角色的可塑性,对人物准确把握和精彩的再度创作。

七、 徒弟眼中的师傅--刘玉玲与师奶李桂云

“师奶奶李桂云特别善良、爱才,虽已年迈还要给我说戏,记得《三娘教子》有一场戏给我做示范,几个程式动作就把戏中的王春娥那种生活不易,孩子不听活的无奈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眼中还噙着泪水,实实地震撼了我。她虽然没有读过书,却能够把人物心理状态揣摩的十分到位。

刘玉玲老师事业心极强,她几乎全身心、包括融化在血液里的就是这份事业(为“北京梆子”的发展奔走呼吁),再就是研究戏、研究人物,她太爱戏了!现在已经退下来,身体疾患也在困扰着她,自己有很多想法还没有实现,但却一直在努力。她说话很直接,心直口快,不计后果,所以有意无意间就会伤害一些人,造成一些误会,但在她的心里面,是坦荡无私的。

我感谢师奶奶李桂云和师傅刘玉玲对我的栽培和帮助,很多方面我没有做得更好,并因此心存愧疚。也感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这个大集体让我有了施展与表现自己的大舞台。

作者感谢:李洪明老师、 南皮广播电台赵红欣老师对文章的校正。

《前门前》高德敏

《前门前》-洪老太—高德敏饰演

《柜中缘》-刘玉莲(照片高老师提供)

作者与高德敏老师在天桥剧场《前门前》演出后台合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