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的鲁西南,一座古城的城隍庙外,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女人和一个扮成买烟女的地下党员对上了接头暗语……日前,由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创排的山东梆子《古城女人》登陆山东省泰安文化艺术中心,参加了“十艺节”文华奖的角逐。

该剧以引人入胜、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一次次把观众带入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凭借厚重的抗战题材、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唱做俱佳的表演,赢得了专家、观众的普遍认可。

展示大背景下小人物命运

一座宁静的鲁西南古城,一个普通的织锦店。日寇的枪声打破了沉寂,织锦店的女店主陶贞兰为完成一位青年的临终托付,答应替他到城隍庙送“怀表”,但随即遭到日寇盘问……《古城女人》一开场便把人物置于紧张的情境中,悬念丛生,引人入胜。

随着剧情的展开,在这出小人物唱主角的戏中,编剧赋予了每个人物行动的理据:女主人公面对送“怀表”的请求,一面钦佩青年“敢杀鬼子是血性汉”,同时又觉得“自己心太软,事不关己揽身边”。在发现怀表中藏有情报、遭遇乞丐抢表和日寇截获等一连串的波折后,陶贞兰这个胆小善良的弱女子,一步一步走向坚强,最终走上了抗日道路。而织锦店掌柜孟庆福面临日本宪兵队长的追问,因胆怯懦弱泄露了秘密,在自责与忏悔中他追随陶贞兰的脚步,最后为抗日大业慷慨献身。另一个吃喝嫖赌、平日里胆小如鼠的小人物杨树堂,在鬼子强暴了他最心爱的女人后,浪荡的心性被唤醒,最终为抗日民族大义而死。

在情节处理上,编剧将一个个两难境遇展露于观众面前,摄人心魄。如陶贞兰被宪兵队抓捕审问的一场戏中,为了逼她说出“线报”的下落,日寇将所有与其见面的人抓来陪审,一边是无辜的人们惨遭屠戮,一边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陶贞兰又该如何选择?剧作将人物所处的困境推向极致,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节安排中,把剧情逐步推向高潮。

“抗战题材的戏不好写,但《古城女人》这个剧本让我们眼前一亮,编剧韩枫选取的切入点非常另类,不同于以往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试想,侵略者凭借快枪利炮都不能让这些普通人屈服,又怎么可能征服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谈及选材立意,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院长徐向东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该剧不遗余力地书写小人物之大义情怀,主创们才决心把这台戏立上舞台。

表现从无知到觉醒的历程

以小人物为视角,从一个普通女人的思想、情感变迁入手,诠释大爱、大悲、大情和民族大义,无疑是《古城女人》最夺人眼球的亮色。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薛若琳认为,该剧最成功的是描摹了普通中国人从无知到觉醒、从对时局漠不关心到形成抗战自觉意识的心路转变。

剧作中,慷慨直率的陶贞兰、胆怯懦弱的孟庆福、玩世不恭的杨树堂,每个人物的转变都合情合理,并非主创刻意拔高或主观图解。这些人物的抗日行动,实则是中国人民抗战历程的缩影。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该剧以壮阔的手笔、精心营造的情节有力地书写了一个鲜活的群体,视角独特、立意鲜明,是对以往传统革命历史题材老故事、老人物、老手法的一大突破。

陶贞兰的扮演者祝凤晨坦言,整出戏中,最难把握的是陶贞兰内心情感的变化。她认为,陶贞兰的抗争是从懵懂走向自觉,她不仅有民族大义,还是母亲、女人、女主人,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情感层次如果把握不好,整个故事的表现力将大打折扣。与陶贞兰相似的是,剧中每个人物都面临不同的境遇,每个人物都经历着各自的困惑,在民族大义、个人利益面前何去何从,也是剧作对现实、对人心的一次考问。《古城女人》将观众带入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历史,使每个观者如同身临其境。著名戏剧评论家王安奎说:“《古城女人》中,小人物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面对侵略者的暴行仍能坚守中华民族的道德底线,表达了中国人的骨气和不屈的精神,但这种精神上的表现不仅仅是概念,而是有血有肉,很生动地立在舞台上。”

以民俗元素营造苍凉意境

在《古城女人》中,剧本所赋予的文本内涵与导演的二度创作巧妙结合,即使在一些过场戏的处理中,观众也能看到创作人员匠心独运的安排。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剧以傻贵吹唢呐贯穿前后,以唢呐串场的方式传递全剧的高潮和起伏,独具苍凉之感。唢呐之声仿佛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将剧中人物的情绪、民族的苦难遭遇娓娓诉说,以这样的视角带出时代的变迁,意境悠远、余韵绵绵。而剧中民俗元素《驱鬼调》的加入,在与剧情推进相结合的前提下,似乎也暗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段惨痛境遇。以民俗的文化视角来表达创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看法,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舞台表现手段。“抗日题材的戏不只是单纯写抗日,也不只是写民族义愤。”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万素说,“在抗日背景下表现人性的张扬,正是《古城女人》的成功之处。”

生动演绎引来剧场爆棚

山东梆子《古城女人》在二度创作中不以大制作取胜,场面调度、灯光美术不喧宾夺主,所有舞台手段皆为塑造人物服务。该剧舞台呈现空灵、大气,演员表演细腻流畅,转场衔接如行云流水,时代特征和人物特色鲜明,梆子的艺术特色与剧情走向、人物的情感逻辑圆融得恰到好处,整台戏班底整齐、唱做俱佳。

在沿袭板胡、二胡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基础上,山东梆子《古城女人》在配乐配器上大胆加入大提琴、中提琴演奏,既保留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传统特点,又加入阴暗低沉的色彩,两者相得益彰,把人物的情感衬托得恰到好处。为了更好地发挥唱腔特点,该剧作曲高鼎铸充分发挥不同板式的特点,通过独唱、对唱、轮唱、伴唱等多种方式,来烘托剧中人物或幽怨、或控诉、或悲伤、或哀泣的情绪。

每到“人坐家中平添乱”“贞兰我纵死千回也绝不低头”等精彩唱段,随着女主角祝凤晨情绪饱满、一唱三叹的表演,台上唱、台下哼的场景总会出现,场面十分感人。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为演员的精彩表演折服,喝彩不断。演出结束后,演员三度返场谢幕,有许多热心观众久久站立在台口,不肯离开。菏泽市民郭庆特意赶到泰安文化艺术中心观摩此剧,他说:“这部戏剧情悬念多、惊险多,故事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大义,令人震撼,也令人振奋。”山东省吕剧院副院长孙杰这样告诉记者:“作为观众我愿意看这部戏,作为导演我愿意导这部戏,作为演员我更想演这部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