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市上党戏迷协会赴央视录制节目有感
——侯自强
10月31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的《一鸣惊人》节目中,我市上党戏迷协会拿到周冠军称号,成功晋级月赛。几天来,市上党戏迷协会的不俗表现在我市戏迷朋友中激起了强烈反响。作为协会的负责人之一,8月下旬,我曾随协会到北京录制节目。节目播出之后,录制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强烈感受又一次冲击着我的心扉,特别希望与大家分享,那就是:对于我们的家乡戏上党梆子而言,只有上党的,才是全国的!
参加《一鸣惊人》录制前,我们在选择节目内容的时候,确定了一个原则:第一次登陆央视这一在全国有影响的平台,一定要把我们上党戏曲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展示给大家,这些东西最好是我们独有的。
“自报家门”环节,内容方面,我们决定介绍晋城的文化和风物,后来,市文广新局闫锦绣局长对这段唱词作了改动,使得内容更全面、唱词更顺畅、更有韵味了。形式方面,我们想到了泽州鼓书、泽州秧歌、阳城道情等,最后选用了鼓书。用我们晋城特有的曲艺形式演唱赞美自己深爱着的家乡,再合适不过了!
“粉墨登场”环节,我们首先想到了上党梆子传统名剧《雁门关》中的《探母》片段。杨家将故事是上党梆子最擅演的,但当下好多杨家戏都久已不演了。先前曾看到一个资料,上党梆子的一位名角唱这段戏时,一声叫板“娘啊”就会让台下观众泪流满面。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近年来复排了《雁门关》,剧中申云饰演《探母》一场的杨八郎,角色塑造比较成功,其中几声“娘啊”叫得人揪心的痛!由此,我们感受到了上党梆子传统名剧的魅力,对于传统油然生起一种敬畏之感,可惜的是,直到现在,好多朋友仍旧看不起上党梆子老艺人和传统剧目,看不起李金土老人的《刺宗》和《杀狗》,可见我们的无知!《探母》这段戏,不仅情节感人,而且唱腔中运用了最能体现上党梆子唱腔特点的大板,演唱起来酣畅淋漓、催人泪下,拿这个片段去参赛,是最合适不过了!
“戏外有戏”环节我们打算准备一个戏曲小品,在准备节目的时候,得到了市上党戏剧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戏曲小品《新愚公移山》构思新颖,内容取材于与晋城有关的神话故事,却又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和习近平主席提倡的中国梦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是一曲当下晋城人奋发进取、追求幸福生活的赞歌。这个小品除了构思巧妙、主题积极向上之外,最让人称道的一点是戏味很浓!戏曲小品最怕搞成话剧小品加唱段的形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要以戏曲形式来演一个完整的故事,难度太大,何况这次录节目时间要限制在八分钟之内!但经过李德胜和李秀荣两位老师的努力,戏迷们居然用戏曲的形式在八分钟之内演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小品虽然不长,但从唱腔到念白再到表演,完全使用戏曲元素——一句话,我们的小品戏曲味很浓!
在选择和准备节目过程中,我们的考虑是比较周密的,但设想虽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得看演出之后观众的反应。录制那天,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是——短短八分钟的节目,北京观众居然对《探母》报以多次雷鸣般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叫好声!现在从网上看节目视频,仍能看到台下观众看戏时兴奋的表情。
如果说观众的反响让我们兴奋不已的话,评委老师的点评则更让人心潮澎湃。在看过《探母》之后,著名主持人程成说:“上党梆子的唱腔能充分体现出北方梆子腔的酣畅淋漓,听起来荡气回肠,特别的过瘾!”他特别希望在月赛中能再次听到体现上党梆子唱腔特点的戏。赵景勃老师也指出:“上党梆子的确是极有个性,它的个性就在于唱腔非常激昂。”不仅如此,程成还对乐队鼓师的表现大家赞赏,说鼓师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听起来特来劲,还特意让孙有根老师表演了一小段。我们知道,上党梆子的打击乐家底非常丰厚,且极具剧种特色,从评委和观众的反响来看,其感染力是非常强烈的。
在看过戏曲小品《新愚公移山》之后,粤剧名家卓佩丽说,这个小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延伸的,她很赞成。赵景勃老师则说,他建议给这个小品发创意奖,他说,戏曲不只可以演古老的故事,也能够和现实相结合,这样的内容为戏曲注入了活力,应该大力支持!两位老师各从一个侧面说出了这个小品值得肯定的地方。卓老师着眼于小品的唱腔、音乐和表演的严守传统程式、中规中矩,而赵老师则看重小品在内容上的大胆创新。把两位老师的看法综合起来看,运用最为传统的戏曲程式,居然把一个颇有创意的荒诞故事演得非常精彩,正好显示了传统戏曲表现力之强——或许这才是这个小品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观众的共鸣和评委的认可都使我们兴奋不已:我们拿出的全是传统的东西,没有进行所谓的改革,却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赏!这一现象,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如果我们盲目学别人的东西,却把自己的宝贝扔到垃圾堆里,人家会如何看我们?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还能得到人家的认可和肯定吗?
这里还想提一下的是,月赛我们仍选择了最能体现剧种特点的节目。《杀庙》的唱腔高亢激越,最能体现上党梆子的唱腔风格;另一个小品,我们最初的创意是:设计一个戏迷争着参加《一鸣惊人》节目的情节,里面揉入两句小生唱腔、一段花腔(以展示上党梆子唱腔还有委婉、柔美的另一个侧面)、一段二花脸表演(这是上党戏里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此外,二黄、罗罗腔、卷戏唱腔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插入……总之,是展示我们家底的。当然,八分钟的戏不可能容纳这么多东西,后来李德胜老师在原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选用了两句小生唱腔和一段花腔,把二花脸的“推三把”也放了进去。
以上说了这么多,是想提醒大家:不管是上党梆子的从业者还是爱好者,我们都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要敬畏传统、倍加珍视传统,保持剧种艺术特色,千万不要迷失自己,丢掉自我。
当然,我们强调重视传统的挖掘和传承,绝非排斥创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此处不再啰嗦。
最后,想用晋剧名家谢涛老师说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小文。谢涛老师说:“希望晋城市上党戏迷协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这样对晋东南的上党梆子也是个很好的宣传。”没错,我们这次到央视录节目已经起到了宣传上党梆子的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再接再厉,在戏迷朋友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把步子走得更稳!
市上党戏迷协会在央视演出的上党梆子《雁门关》选段剧照 张付军 摄
市上党戏迷协会演出的戏曲小品《新愚公移山》剧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