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小练体操,却一不小心考上了省艺校戏曲系,艺校三年,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次带病下乡演出的经历,乡亲们的执着等待令她感动不已,为了培养更多的河北梆子人才,她甘愿淡出舞台一头扎进河北梆子教学之中。本期《梨园风》将带您深入了解河北梆子名家韩建华低调行走于河北梆子之路的艺术历程。
《梨园风》特别制作——韩建华特辑
韩建华:我家是保定市的,我9岁到保定体校训练体操,练了四五年之后,因为身体长的越来越高并且总是出毛病,就不太适合练(体操)了。(那时候)我也不太会唱(戏),但是就是喜欢。我觉得我喜欢,跟我们家的影响有关系。我父亲是一位戏曲票友,他非常懂戏,尤其是京剧。那时候只要我爸爸一说戏,我就精神了,比如他跟我讲《王宝钏》,它是大戏,一折一折连起来就是全剧《王宝钏》,那么京剧称《红鬃烈马》,为什么呢------等等这些他就会一点一点告诉我,而我呢,一听就迷了。
到了初中(我)十五岁,1975年河北省艺术学校到保定去招生,考艺校的这个过程,现在想起来很艰辛的。记得那时候我考了有半年,当时有考京剧的、有考河北梆子的,从报名到复试,一轮一轮的筛选,仅复试就多达七次。保定两千七百多名考生最后仅剩下我一个人。考艺校,我唱的是京剧《杜鹃山》、《红灯记》之类,当时考我的老师问我能唱河北梆子吗,我说河北梆子也能唱两句,那位老师说:“你呢,从现在开始回去学两段河北梆子,到时候进学校之后你也可以专业再分配啦”。那年《龙江颂》特别火,我就让我爸爸借了部留声机,我用十天二十天的时间一口气学了张淑敏在《龙江颂》中的全部七个唱段。
韩建华:到了艺校,牛校长开动员大会说,凡是嗓子条件优越的,你都要唱河北梆子,我们河北人只要是河北梆子家乡戏。所以嗓子条件好的都被分配到河北梆子(专业)了,我也就学了河北梆子。
上学的时候,一到星期六、日,我就到排练场,穿上大靠,别人穿一身,我就穿两身跑圆场,每天身上全是臭汗。那时候哪懂穿衣打扮啊,就是一头扎在排练场里。当时培养我主要是文武双全,现在想起以前虽然吃了一些苦,但是我也确确实实得到很多。
韩建华被分配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后,每年都会随团下乡演出。
韩建华:1981年被分配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也演了不少的文武戏,《陈三两》、《穆桂英挂帅》、《断桥》、《蝴蝶杯》等等。在剧院演了二十年戏,这二十年我觉得也挺艰难的。过去我们那会,一下乡就是两个月、三个月,背着行李卷就出去了,不像现在两三天回来了。我记得当时去沧州演出,到了那就中午了,大家不带歇的,装台、化妆、吃饭。那天晚上,我记得开炮戏是《宝莲灯》,一开场我就得上,我画着画着妆我就觉得心脏太难受了,就觉得特别憋得慌,出不来气。七点半演出前,我觉得我不行了,但是下面很多观众已经坐齐了,就等着开戏呢,当时急的村里干部用大喇叭喊让医务人员赶紧来后台,没五分钟,医生跑过来问我怎么不舒服,我心里难受的根本说不了话,医生一看我这种情况赶紧让我吃点药,二十分钟之后,我才感觉稍好些。为了在寒风中坐着等待演出的老百姓,我坚持上场演出。当时我一出场,下面观众哗的给了我热烈掌声,我一见这场面都不知道怎么来形容感动之情。
那次演出之后的第二天,我被送到省中医院住院治疗。在我住院的第六天,剧团到达徐水演出,结果一去那,人家村里干部说:“我们定台口的时候,定的是韩建华,她不是病了吗,你们让她过来,我们也不用她演戏,只要让我们看见她就行,不然你们就别演了,回去吧。”我们团长没有办法了,连夜回到石家庄,来医院接我去了徐水。等我到了徐水,人家对我也挺照顾,我说,人家对我这么好,我来了不演出,心里也过意不去啊,所以那天《王宝钏》全场我都唱下来了,第二天上午我接着演了《宝莲灯》,晚上武戏《穆柯寨》我也坚持了下来,就这样在那三天,演了三出戏。我觉得当演员真的是辛苦,但你也得有为老百姓服务这种感激老百姓的心情,老百姓要看你的戏,你就不能只考虑你自己(的感受)。
河北梆子《三上轿》是为数不多成功移植改编的传统剧目,也是韩建华的经典剧目,这出戏极具表现了她扎实深厚的唱功。
韩建华:主要是(《三上轿》)这个剧本非常感人,音乐唱腔设计也非常好,所以演员在唱的时候能够投入进去。我在演这出戏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就是当事人(崔连定)。这出戏确实是感人,首先我在唱的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一边唱一边哭。这个唱腔大喜大悲的,比如刚要上轿,听到公公婆婆那种哭泣的声音,再加上音乐的配合,(唱:)“二公婆苦一生,我的心如刀割,我的心如刀割------”
演出二十年后,为了培养更多的河北梆子人才,她甘愿淡出舞台一头扎进河北梆子教学之中。
韩建华:2000年,河北梆子剧院要成立培训基地,要培养一批年轻戏曲演员,于是我被调到基地,开始教学工作。教学十几年,我教的学生毕业后都分配到河北梆子剧院,现在也都顶上活了。在教学当中,我确确实实也学到很多。我演了二十年戏,反过头来我又搞教学,我重新排序,重新整理这二十年演出的经验,包括我上学当中怎么一路走过来的,台上和台下是什么样的呼应,观众是什么样的情绪,演出当中,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学对每一名演员来说,搞教学对他自己绝对是一个再提升。
韩建华:演戏就是演戏,它就不是坐下来安静地研究唱腔怎么个细腻法,教学呢,你要研究对方是什么条件,演唱会有哪些问题,所以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会说让他们不要模仿我,我不会像以前教学那样一句一句教,当然我也不反对那种教学形式。我在研究戏曲和歌曲怎么结合,那个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状态最好,气息怎么用,确确实实对我们戏曲演员来说绝对是一种提高,如果说你不上学,不听老师来讲,不吸取(其他唱腔)各方面的优点,是感受不到这些的。所以戏曲应该也得有识谱、练耳音那、视唱啊都应该有。对演员整体素质是一个提高。比如,咱们河北梆子搭调,搭调就是在没有乐队的情况下自己来唱,轻重缓急,气口,在最后一个音时乐队进入,而这个音必须和乐队同步的,你不能高,高了就冒调,上去了你就下不来,你在下面时整个就塌下来了,所以难度的地方就是类似这样的搭调。
韩建华,年轻时唱河北梆子,退休后又在培养河北梆子的未来,此时此刻我们似乎能看到河北梆子的未来将是满园春光无限好。
河北人唱河北戏,把嗓子好的苗子先分到河北梆子专业,这位校长有主见,是个干事业的人。河北多有些这样的伯乐,河北梆子何不强大!
提到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韩建华老师,在河北梆子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的演唱大气高亢激昂,创造了河北梆子的好多第一。在戏迷中,她有很多的粉丝,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无冕之王”,无梅胜梅的大家。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却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孝行。今天不说她的艺术造诣,只谈谈她的孝行人生吧。
有好多戏迷抱怨说,好长时间没有看到韩建华老师的演出了。殊不知,早在两年前,韩父就患上了膀胱方面的疾病。经常尿血,近八十的人了,遭受着疾病的折磨。身边不能离人。韩老师就推掉各种应酬和演出,每天坚持在医院陪护父亲,甚至还亲自为父亲接屎接尿。这可是一位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啊。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她的这种孝行,深深感动了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对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直到父亲出院后,她才答应了几次盛情邀请她的沧州青县的演出,韩建华老师,你不愧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你不光艺术精湛,而且人品高贵。我们戏迷们爱河北梆子,更爱你--------韩建华老师。
最后,让我们祝韩建华老师的父亲早日康复,祝韩建华老师艺术永葆青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