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说,个子越高的人越不适合翻跟头,更不适合空翻,因为高个子重心高,意味着需要的腾空高度更大,稳定性和灵活性就相对比较差。一分钟能完成36个原地后空翻,或者做45个徒手侧空翻,一米八零的张子宜不仅适合翻跟头,他还翻出了花样、翻出了精彩、翻出了两次吉尼斯世界纪录。
两破吉尼斯
初见张子宜,是在省河北梆子剧院的排练厅。
简单干练的运动衣、温暖灿烂的笑容,如果与他只是擦肩而过的陌生路人,你肯定不会想到,这个高高瘦瘦的80后大男孩,在舞台上已经摸爬滚打了13年,并且还是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张子宜是名武生演员,刚刚25岁的他却已是名老演员。《宝莲灯》中的“虎形”、《伐子都》里的公孙子都、《界牌关》里的罗通……他已经扮演过很多戏剧角色。身披长靠空翻、虎跳前坡、在三张桌子上下高……这些是张子宜在台上的绝活。但他最擅长的还是翻跟头,稳、准、狠、快,每次他的跟头一出场,都能引起台下叫好声一片。
那天排练间隙,剧团的一位老师看他跟头翻得又快又稳,便建议他报名参加正大综艺吉尼斯中国之夜节目。张子宜动了心,并很快从网上查到了报名电话、报名方法,经过几次沟通,他很顺利地获得了参赛资格。“参加正大综艺‘吉尼斯中国之夜’的日子,至今我都记得特别清楚,是2011年2月8日。那天,北京晴空万里。”回忆当初,对于农村娃张子宜来说是美好而自豪的:“在那里,我挑战的是奥地利国家跳水队运动员法比恩·布兰迪,一分钟27个原地后空翻,是这个老外保持了近三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我站在非戏曲的舞台上,挑战他!”“吉尼斯”对原地后空翻的要求很严格,双手不能着地、旱地拔葱式的平地跃起,而且要在限定尺寸的一块垫子上完成,出现手着地、落地时跪趴地、离开垫子等都算无效动作。张子宜赢得很轻松,一分钟36个,连续两次起跳,动作舒展轻盈。他的空翻动作和数量让法比恩·布兰迪和认证官马克惊呆了,观众掌声雷动。
张子宜说,他喜欢挑战自己、挑战极限。有点恐高的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小时候常常固执地躺在窄窄的墙头上晒太阳,他喜欢战胜自己心理的快感。
得到“跟头王”称号的张子宜愈斗愈勇。2011年10月2日,他又以一分钟45个连续侧空翻,击败法国人比尔保持的一分钟38个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之最”。就连在现场的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小鹏都说:“我觉得他好像比我做的还好。”正大综艺的主持人所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演员在舞台上飘逸的翻跟头功,是平时苦练的结果”一语中的。
功夫童年
到现在,张子宜仍然清晰地记着那个开始练功的童年。1996年,一个秋意正浓的下午,在保定雄县龙湾村电影院前面的空地上,一群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压腿、踢腿、翻跟头,裂口的球鞋、满身的泥土……
从8岁到12岁的四年里,张子宜说,自己每天睡觉的时间不到7个小时。每天早晨不到6点,睡眼惺忪中他就被母亲张素君从被窝里拉出来,一天就这样开始了。6点,他就被送到龙湾电影院前面,在老师陈宝仲的指导下,进行各项武术训练。练足一个半小时后,母亲会准时接他上学,有时候时间紧就在路上吃点干方便面,或是奢侈地花5毛钱买一个火烧。上完一天学,下午5点半,母亲又会骑车将他送到练功的地方,练完三个小时已是月上树梢。“说起来就像流水账,但做起来就得稳扎稳打。”张子宜说。
张子宜记得,龙湾电影院前面的空地是一片黄色的土地,晴天时尘土飞扬,一个小时下来,每个练功的孩子都是灰头土脸。遇上雨天,家里的客厅就成了张子宜的“练功房”,劈着腿吃饭、睡觉前翻十几个原地小翻,这是他在家里享受的“特殊待遇”。
练功受伤在所难免,骨折、脱臼对于张子宜来说,是家常便饭。10岁时的一次受伤,让他的左手小拇指一侧至今仍然显得有些畸形。张子宜说,当时练功受伤后,并没有重视,依旧是每天翻跟头,后来疼痛难忍才去医院,医生诊断是骨头错位,因时间太久,治疗后始终没能恢复完全。
“四年辛苦不寻常”。2000年,张子宜被省河北梆子少儿培训基地看中,后成为省河北梆子剧院的一名武生演员。12岁,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从乡村走进了大城市,也走向了更大的舞台。在河北梆子少儿培训基地,张子宜开始真正接触中国传统戏剧的精髓,唱、念、做、打,并跟随河北梆子剧团跑遍大江南北,甚至远赴海外演出,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轮船、第一次和大明星合影……他越来越见多识广。
张子宜的确是一个蠢蠢欲动的挑战者。拥有两个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他,正在计划着自己的第三个“跟头之最”——— 侧空翻接后空翻。他说,如果两种空翻连起来做算一个的话,一分钟他能完成至少15个。
翻转间收获爱情
缘分往往在你不经意间洒落的汗水中开花、结果。翻跟头的绝活不仅让张子宜拥有了曾经无法企及的荣誉,也让他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
有媒体报道张子宜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消息后,他的一个师弟便将报道转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师弟的朋友、同为保定人的王少敏看到后,在佩服这个老家的小伙之余,也进行了转发评论,恰巧张子宜看到了她的评论,误以为是同行,于是两个人就在网络上开始了初步的交流。
“虽然王少敏不是专业演员,但她也喜欢戏曲,业余时间还上过台表演。”一个爱好是戏曲,一个职业是戏曲,两个陌生男女有了共同话题便也有了人生交汇。时间久了,张子宜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性格豪爽、心思细腻的姑娘,王少敏也被这个有些大男子主义的执着小伙吸引。“没有翻跟头,没有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现在肯定还是陌生人。”两人都一致认为,跟头是他们的重要“媒人”之一。
王少敏是地地道道的本科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而张子宜只上过中专,但两人在一起不仅没有丝毫违和感,倒是有一种自然的默契感和互补性。王少敏笑称:“我们是文武双全。”说完这句话,两人相视而笑。
采访中,女友不断向记者“爆料”张子宜的小秘密。“以前他一顿饭能吃8个馒头、半饭盆菜、一碗汤,家里烙的大饼,他四口就能吃完。”她经常拿这个跟张子宜开玩笑,但她知道,吃得越多说明他越累。王少敏说,张子宜的衣服都是她来洗,“因为我知道翻跟头、演武生有多辛苦。”
张子宜喜欢女友对传统戏剧的热爱和认识,因为这让他们有说不完的话,也让她和自己的师兄弟们相处地更加融洽。“她的眼光很专业”,这是张子宜和师兄弟们对王少敏一致的看法。“有时候她看我们排练,很挑剔,能找出很多我们自己都发现不了的小错误。”张子宜说,能找到一个如此了解和欣赏戏剧的女生,不容易。
由于从小每天接触的是传统戏剧,张子宜身上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些传统化的印记,俭约、孝道、家规……对于这一点,王少敏体会颇深。“吃饭每次都是‘光盘行动’,舍不得给自己花钱,但很舍得给父母花钱,这也是他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是农村苦出身,两人有着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淡然乐享现实
两度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张子宜得到的奖励是两张满是英文的证书和两块奖牌,这些东西都被他小心翼翼地用纸包着压在床下。“对我来说,这些名誉比奖金更重要,起码它们证明了我的价值,也证明了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他身上不经意间总是流露着些侠气。
行家都知道,武生是戏剧里较为辛苦的角色,光行头就十几斤重,且穿起来非常繁琐,夏天尤为辛苦。“里面穿一件秋衣,秋衣外面还要穿小棉袄,小棉袄外面再套箭衣,最外面是靠,头顶还要戴太子盔,还没穿完就是一身汗。”张子宜说,不仅穿得厚,而且勒得紧,“怕翻跟头时太子盔掉了。”
苦练十八载,受伤无数次,张子宜早已尝尽了这个职业给他带来的酸甜苦辣。有时候,冬天去乡下演出,需要自带铺盖,借宿在老乡家里,没有暖气、没有火炉;有时候,要在临时搭建的塑料大棚里演出,沙石地面的舞台,把穿着薄底鞋的双脚磨得起泡……张子宜说,他把这些艰苦的经历当作旅行,乐在其中。
从小到大经历的苦日子让张子宜对家人充满感恩。他说,为了他,父母和姐姐节衣缩食、四处打工,为的是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地闯荡,也正是有了家人的坚强后盾,他才能安心地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谈到工资待遇,张子宜没好意思直言,只用了个“和物价比挺可怜的”一带而过。然而,他似乎又并不在意,“虽然工资不多,但我干的是我喜欢的、能体现我价值的工作,我觉得挺满足。”13年来他一直与师弟挤在一间狭小的职工宿舍,没有独立卫生间、没有独立水房,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桌子。
“社会在不断发展,不努力你就退步,永远比人矮一截。”张子宜一直不满意自己的文化水平,为了提升自己,2012年他考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进修,明年他将拿到大专文凭。不仅如此,他还计划着自考本科,在学历上与女朋友“并驾齐驱”。
“不做明日的幻想,把握今日的得失。”这是一个爷爷经常说给他的一句话,张子宜说,他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