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铿锵 技艺流芳 访山东梆子“鼓王”李心刚
炎炎夏日,郓城县黄安镇孙吾屯村一个农家小院里,明媚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树影。树下,伴随着老人念的锣鼓经,小院里不时地传出时疏时密的鼓声。敲鼓的老人就是李心刚,他曾在山东梆子界叱咤风云60载,享誉大半个中国,人称山东梆子“鼓王”。如今,94岁的他和88岁的老伴一起在老家郓城过着最淳朴的农家生活。
14岁剧团挑大梁
李心刚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打鼓。“我6岁学艺,66岁回家养老,整整敲了60年的鼓。”
李心刚出身梨园世家,他的祖父李中全、父亲李凌相都是山东梆子艺人,善于操弦。6岁起,李心刚就跟随父亲在巨野“大姚班”学艺,专攻鼓板。
“父亲对我要求特别严。在戏班里,父亲拉弦,我打鼓。当时的我还没有鼓高,父亲就坐在我后边,只要我敲的不对,父亲就用戴着手指帽的手‘咔哧’一下,我头上就是三个血窟窿。但是,再疼也不能出声,鼓照样打。”李心刚回忆说,有一次演《雷振海征北》,他嫌演员唱得不好,自己打鼓就走了神,父亲上来就是一巴掌,打得李心刚眼泪直打转。
“不管演员唱得如何,咱打鼓的一定要尽全力,让演员唱得有劲,用鼓声弥补唱腔的不足,这样才对得起观众。”父亲的教诲让李心刚铭记在心。为了让李心刚早日成大器,父亲经常晚上把正在熟睡的他拽醒,让他背诵锣鼓经。“这样更能加深印象,背得更熟。”李心刚说。
11岁那年,李心刚拜名鼓师杨义申为师,专业学习打击乐。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刻苦,他进步很快,14岁开始便在剧团挑大梁。
几十年来,在李心刚的影响和带动下,他的家庭成为名副其实的戏曲之家:女儿李素英是山东梆子演员,儿子李显志是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有名的鼓师,儿媳谷香格是山东梆子演员;侄子李显升是他的得意弟子、有名的鼓师,其妻王爱霞是山东梆子演员,艺名“小冷冷”;侄孙子李军现任郓城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孙子李钰目前正在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科学习打击乐。
名角的黄金搭档
司鼓的职能就是对舞台节奏的掌握,是舞台节奏的主宰者。“打鼓的人掌握着整个舞台的节奏,是戏曲乐队的指挥。演员和乐队配合得越好,演出就越成功。”李心刚说。
李老“傍”过的名角有许多:山东梆子演员窦朝荣、姚月芝、章兆林、张连进、张学文、谢瑞春等等。与名角舞台上的鲜亮相比,李心刚的幕后工作显得默默无闻。
李心刚都是根据每个人的唱腔来打鼓,他打的鼓,让演员唱着舒服,因此,名角都愿意让李心刚来打鼓。合作时间最长的演员要数窦朝荣和任心才。“我和窦朝荣合作了7年,他唱的戏基本上都是我来打鼓。他唱的《洪昌府》、《牧羊卷》、《崇祯吊死门北》都很有名。”
1949年,郓城县人民政府筹建山东梆子剧团,即“前进剧社”,李心刚和任心才被其请回,任心才当团长,李心刚为业务团长,二人开始了几十年的合作。
任心才艺名“红十二”,唱腔高亢悠扬,摇曳多姿,富有浓郁的山东梆子韵味,群众又称他为“任红脸”,李心刚“鼓王”的名气也是从那时得来。两人的合作天衣无缝,相得益彰,称其为黄金搭档一点不为过。
有一次,任心才到徐州演出,李心刚因事没有跟随,唱《辕门斩子》时,司鼓跟不上任心才的演唱,群众听着也不舒心,换了几个鼓手都不称任心才的心意。无奈,最后让李心刚亲自到徐州打鼓,观众才又如潮水般涌来。“就我出去上厕所的工夫,找其他鼓手顶替了一会儿,观众就能听出来打鼓的换人了。”李心刚自豪地说。
李心刚一辈子走南闯北,碰班(和其他戏班相遇)时,他就会学习其他戏班的打鼓方法。因此,除了山东梆子外,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李心刚打起来都毫不含糊。
桃李芬芳满梨园
在李心刚家的客厅正中间,一张“技艺留芳”的奖状依然熠熠生辉——这是文化部颁给他的荣誉证书,也是一代“鼓王”的最高荣誉。
李心刚熟知许多唱腔、弦牌、唢呐牌等,1957年,山东省文化厅对李心刚所掌握的山东梆子传统音乐进行传统挖掘整理,50种笛牌、曲牌被编入《山东梆子优秀音乐选集》一书。
1987年,李心刚应邀参加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的编撰工作,他把山东梆子剧种的打击乐、唢呐、弦乐曲牌整理加工,特别是将四套精品打击乐《连城》、《报子吹》、《天下铜》、《毛鞭》记谱录音,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资料。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向他颁发了“技艺留芳”的嘉奖证书。
1979年底,刚刚退休的李心刚被聘请到郓城县戏校担任教师,此后的6年,先后培养出了祝凤晨、李素英、李阳、王胜利、张玉勇、李显志、李军等优秀山东梆子演员、琴师和鼓师。其弟子较出名的有原山东省梆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奏员、鼓师开瑞宝;山东省柳子剧团国家一级演奏员、鼓师李崇保;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鼓师李显升、李显志;再传弟子山东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柴心记等。
“代父授徒”是戏曲界特有的现象,其父李凌相的许多徒弟也由李心刚授艺。如今,李老虽在乡野间养老,但农家小院不时迎来省内外戏曲界的客人,切磋打击乐技巧,讨论戏曲发展现状和前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