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戏台,从古至今,那些老前辈的名字依次在脑海浮现。老生行当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周信芳、谭富英、奚啸伯、唐韵笙等;武生行当的俞菊笙、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等;小生行当的程继先、德珺如、姜妙香、叶盛兰、俞振飞等;旦角行当的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筱翠花、黄桂秋、张君秋等;花脸行当的何桂山、金秀山、裘桂仙、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等;丑角行当的萧长华、傅小山、叶盛章等。当这些老艺术家的名字在脑海中浮现的时候,眼前呈现出来的就是舞台上各个行当默契的配合,将一个个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用他们独特的手法讲述出来。

在他们咿咿呀呀的唱腔里,刀枪棍棒的打斗中,我们记住了那些历史故事,同时也被这种特殊的讲述方式吸引着。从起初的陌生,到后来的走进,继而到内心的喜爱。戏曲,是个带着魔法的仙子,一旦你喜欢上她,便会愈加为之着迷。因为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着迷,自然而然的,就会对演绎这种艺术形式的戏曲演员产生兴趣。同样的人物,演绎出来的效果相差甚远。身上功夫厉害的,会将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一个眼神,一个低眉,一声叹息,即使不用开口,都能让你感受到英雄末路的无奈和悲凉。让你心生怜悯,为英雄的命运叹息。

对于戏曲来说,剧种和行当是不分好坏的。作为一个最平凡不过的戏迷,也不敢妄自去对剧种和行当加评判。只是,唯独对河北梆子情有独钟。不为其他,单是因为河北梆子唱腔的高亢,还有心底那份热爱家乡的情结罢了。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演出,从五、六年前开始,几乎是每场都看的。在演出节目单上,慢慢对演员也有了些许了解。大概知道了每个行当具有代表性的演员。

刚开始是对文戏的喜爱,现在是对武戏的偏爱。这次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惠民演出”节目单关注了很久,一直期待着武戏开唱,第一场由郝世超等人主演的《钟馗》算是过了把戏瘾。十月份总算是盼来了由省梆大武生冉金钊主演的《秦英征西》,一人在剧中分饰两个角色,表演难度可想而知。对于冉金钊,没有太多的了解,只记得曾经看过他的《雁荡山》,看完之后唏嘘不已。为他身上的功底所折服。也就是那场演出之后,知道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有位武生演员叫冉金钊。后来慢慢了解到,冉金钊为人低调,即使取得了一定成绩,他也从不张扬,一心只为把人物演好。更令人钦佩的是,即使身上功夫了得,他也从不偷懒,几乎每天坚持到剧院的排练场练功。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令人佩服!

舞台上,尤其是武行演员,伤痛是难免的。一场《秦英征西》,把伤痛带给了冉金钊。也正是这场演出,让更多的戏迷了解到了冉金钊的敬业精神。患难方能见真情,这次伤痛,将戏迷和演员拉近了。好多戏迷只是为了这出戏而来,得知主演受伤的情况,匿名送上慰问信、慰问金。还有戏迷自发到医院看望,关心主演身体状况。演出,之前留给我们的是感动,故事情节的感动。这次带给我们的是温暖,心底的温暖,那种戏迷和演员之间浓浓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亲情。不问姓名,不问出处,只是因为喜欢河北梆子,只是看到了主演的敬业精神,就自发的去看望,表达慰问之情。

喜欢一出戏,有时候更多的是因为对这出戏主演的喜爱。爱护一个演员,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对剧种的喜欢。喜欢河北梆子,所以爱惜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每一个演员。《雁荡山》,让人们记住了冉金钊,冉金钊,又让人们看到了戏曲演员的苦练和敬业。

虽然伤痛让他暂时离开舞台,可是,他演绎的每一个角色都能在脑海中清晰的呈现。《钟馗》中的卫士,《宝莲灯》中的仙鹤、樵夫。河北梆子的舞台上,只要他饰演过的角色,给戏迷留下的都是严谨和认真。就是这种难得的精神,让我们知道,河北梆子可以唱得更加响亮。时光阡陌,你,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戏曲舞台上,你代表的那种对艺术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一直都在。不曾离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