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期间,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青年演员们正在加紧排练年度大戏《天竺传奇》。这部大戏是该剧院的最新原创剧目,计划节后在河北大戏院隆重推出。
河北梆子作为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尽管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传统戏曲普遍受到冲击的时代背景下也面临发展困境,这个古老剧种经受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然而近年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决策者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带领大家力求突破发展瓶颈,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精品剧目。
原创剧目《天竺传奇》就是一部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戏曲中,从故事情节、演员妆容到音乐编排、舞台效果等都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目前共有70余名的河北梆子演员, 80后乃至90后的演员是目前剧团里的中坚力量。这些青年演员在不断成长,并在表演中将戏曲新变化一一传达给观众。伴随成长始终的还有演员们的汗水与付出,除了繁忙的演出活动外,演员们剩下的时间都花在了练习基本功和排练新剧上。
马敬帅的伯父是河北梆子老艺术家,受他的影响,今年27岁的马敬帅从14岁开始学习河北梆子。马敬帅对河北梆子有着深刻的认识:“学习河北梆子,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而这些技能需要从娃娃抓起,很多演员都是在8岁时开始学习河北梆子。”
和马敬帅一样,许多青年演员从小就接触到了河北梆子,最后也都真正地喜欢上了这个剧种,以至于将它融入生活中。在闲暇时,演员们聚在一块也会“秀”几个动作,比比看谁的动作更到位。马敬帅介绍:“有时候我们会一起去爬山,到山顶觉得心情愉快时就会想翻几个跟头,或对着群山大声唱戏词。”
演员们只有在严苛而艰苦的练习中才能获得真本领,河北梆子行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为了磨练意志力和舞台定力,演员要在隆冬里穿单衣练功。更难熬的是在炎热夏日里穿上20多斤的厚重戏服练习数小时,用演员的话说“汗贴在身上,犹如千万只蚂蚁爬过,奇痒难当”。到最后戏服湿透,人也接近虚脱。
今年23岁的于静,身材娇小,一双大眼睛显得分外灵气,曾参与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里中国8分钟的表演,是剧团内的优秀年轻演员,在多个剧目中担当重要的演出角色。
于静深有感触地说:“日常训练是非常枯燥,可练的都是真本事,台上表演就看平日里练功的扎实程度,再枯燥再累也得咬牙坚持。”
高要求的练习带来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吸引更多观众。马敬帅自豪地说:“戏迷中也有年轻人,他们最开始是因为好奇而接触河北梆子,到后来更因为了解而真正喜欢上了这个戏种,这也说明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吧。”
图为青年演员孙娜,她在《天竺传奇》中担任主角玉兔。
图为《天竺传奇》的两位主角玉兔(左一)和嫦娥,由青年演员王萍扮演嫦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