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泰安地区和省城的大、小金牙是贾纪明和刘艳秋的艺名。贾是宫里镇人,刘是谷里镇白沙村人,他俩都是农民子弟,是表兄弟。两人从小进入梨园,一个攻彩旦,一个攻青衣,不知受了多少磨难,终于事业大成,走遍了泰安各县和济南各剧场。因为他俩都镶有金牙,所以观众叫他俩“大金牙”、“小金牙”的美称。 当我来到他们所在剧团时,正是六十年代大演现代戏的时候,贾已提升为剧团业务团长,由于工作繁忙,他不再演出,只有刘经常出演。刘的拿手戏是《对花枪》,我记不清楚看了多少遍,常看常新,百看不厌。刘唱功好,他身段苗条,漫长脸盘,化妆起来成了文雅的大家妇人。剧中那一百零八句的大段唱段,一气唱出,一般人是唱不了的,但他巧用歌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唱得有声有色,整个剧院鸦雀无声。当唱到激情奔放时,又博得台下潮水般经久不息的掌声。贾纪明的基本功特别好,脸上身上都有戏。我无福看他演出,久闻他的媒婆戏演的出众,我与学员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点他的戏。
记得在赤板劳动时,我们点过《桃花庵》,他在其中演的王桑氏。在剧团过年开“洋相会”时,点多他在《拾玉镯》中扮演的刘媒婆,虽不化妆但不减其原汁原味。大金牙个头不高,白皙面皮,肉墩墩的,表演起来眉飞色舞,手、脚、眉、眼协调一致,惟妙惟肖,看他表演时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他曾把一块砖夹在腿裆,在舞台是旋转飞舞,砖头像贴在身上,任凭他怎样舞动也掉不下来,由此可见其基本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可惜由于形势发展,古装戏已经被现代戏所代替,他失去了演出的机会。 贾纪明身为业务团长,常年吃住在后台,工作兢兢业业,一刻也闲不住。他爱才如命,对青年演员、学员总是面对面、手把手地言传身教,王金花、李玉环等剧团新秀的成长都离不开他的悉心教诲。他曾把不少学员推上主演的位置,平时他教诲学员要在主演上场时留心学戏,李明英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剧团去莲花山部队演出《红灯记》,扮演铁梅的李玉环喉头发炎,无法上场,怎么办呢? 贾团长胸有成竹,将李明英推上前台,此时连乐队的同志都感到吃惊:“她能行吗?”李明英的表演获得了官兵的掌声。事后,有人问李明英什么时候学的戏,她说是“偷”来的戏。 新泰剧团曾一度接二连三地上演新戏,有《抱妆盒》、《一家人》、《三回船》、《送猪记》等,这其中也有贾团长的一番心血。《抱妆盒》、《一家人》是徐州剧团名演、名导演李香君在剧团休假时被贾团长请来传授的,在此之前,他还传授了《白蛇传》、《张羽煮海》、《人面桃花》等戏,丰富了剧团的剧目。在创作《三回船》时,我把剧团办公室让出,让胡沁静心写戏,并派贾与胡一室生活,而贾给胡打水、打饭、买烟,甘当服务员。他乐为人梯,使《三回船》顺利诞生,填补了新泰剧团无自己创作剧目的空白。贾纪明像一头辛勤耕耘的老黄牛,不仅抓前台,还抓后台。他帮后台工作人员收拾了多少戏装?他领导节约修旧小组修复了几多道具? 为剧团节约了多少开支?“文革”中,造反派在平阳河滩焚烧戏装,他曾冒着巨大风险把一部分戏装藏在舞台的地板下。“文革”后戏装厂还未恢复生产,剧团排演古装戏《秋江》,他藏的戏装竟派上了用场。 星转斗移,时过30余年,大、小金牙已谢世10多年了。如今回忆起来,他们的形象仍然浮现在我的面前,他们的生平事永记在我的心中。
(作者:邹城市文化局退休干部,曾任原新泰县山东梆子剧团党委书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