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赣南采茶戏《杜鹃哩咯红》于6月29日、30日晚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参加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该剧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取材于“天心整军”,以“米粉妹”杜鹃与“小唢呐”谢福牯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再现了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坚守革命信念,在危急关头保留革命火种,最后与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光辉历史。安远杜家“米粉妹”杜鹃自幼命运多舛,成亲当日被婆家拒之门外,幸得“小唢呐”谢福牯收留才得以安身。杜鹃虽被福牯的真诚与善良打动,却不想拖累谢家母子。在她两难之际,南昌起义的部队退守到天心圩,福牯在朱德的感召下,毅然接过师兄军号,踏上了革命征程。18年后,劫后余生的恋人终于相见。谁知风云突变,福牯为掩护部队突围牺牲,杜鹃强忍悲伤,执意穿起了嫁衣。
演出结束后,赵景勃、谢柏梁、王亚勋、姜彤林、李志远、陈卓等戏曲界专家点评了《杜鹃哩咯红》。专家们指出,该剧通过小事件讲述大历史。戏的立意好,气势宏大,以载歌载舞的方式诠释了“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要义。整个戏超越了采茶戏原有的小戏格局,体现出了一种大舞台气质。专家们也指出,采茶戏与歌剧的定位要厘清,目前该剧采茶戏的韵味、歌唱性及唱腔诠释都有些弱;一些人物语言不太符合人物身份,应该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上再下功夫。
安远县九龙山是赣南采茶戏发源地。安远县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现有编制40人,主要负责赣南采茶戏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和创作演出等,近几年推出的剧目有采茶戏《东江情》《圆梦九龙山》和采茶歌舞《采茶歌舞闹新春》、采茶小戏《搭船巧遇》、采茶广场舞《斑鸠新唱》等。中心以安远县大力实施采茶戏文化保护传承和振兴计划为契机,积极开展采茶戏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部队“六进”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荣获安远县“巾帼文明岗”和“青年文明号”、赣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荣誉。
《杜鹃哩咯红》的演出得到首都观众的热评热议。有观众表示:“这个戏很大气,歌舞也比较多,但戏曲的韵味显得有些弱了,个人觉得有点儿像歌剧。”微信公众号“新影戏曲台”在演出前发表了导赏文章《穿透历史的硝烟,唱一曲采茶戏〈杜鹃哩咯红〉》,介绍了剧情、剧团、创排演出及艺术特色等相关情况。(艺戏)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