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各艺术门类都在努力拓宽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以此获得腾挪发展的空间,地方戏的发展也不例外。地方戏在当代的真正繁荣,不能停留在对传统剧目的挖掘和翻新上,剧种的活力应体现在进入当代题材时仍然充满自信,绽放出夺目的光彩。赣南采茶戏《快乐标兵》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探索,对现代地方戏创作做出独特思考,体现着采茶戏在当代旺盛的生命活力,是近年来不多见的现代戏优秀之作。

一、对重大现实题材匠心独具的切入和深刻的主题挖掘。当代农村生活是现代地方戏创作的重要题材,地方戏与乡土的血脉联系使之在表现农村生活时显得驾轻就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时代主题中,《快乐标兵》深刻反映了赣南农村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记录了党中央、国务院关心革命老区脐橙销售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件,甚至融入了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这样具有时代特征的情节元素……题材本身对于戏剧表现的挑战性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在采茶戏舞台上成功表现如此厚重的题材,《快乐标兵》的编创者另辟蹊径,以微观视角讲述了一个“能人”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故事:农民赖加三“一不小心”承包了一片山地,“一不小心”种上了脐橙,于是就“一不小心”致了富,“一不小心”当上了致富标兵。当他要带着全村人一起种脐橙致富时,有的人将信将疑,有的人小富即安,有的人心存嫉妒……种种矛盾由此产生。这个当代农村并不鲜见的故事,折射出赣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气象,折射出当代农村深刻的观念变革,浓缩了十分壮阔的社会历史进程。

编创者善于将历史变迁巧妙融入个人命运的悲喜起伏之中。比如,将2008年南方那场大冰雪巧妙地融入剧情,使之成为剧情发展的转折点——赖加三的脐橙被压在了冰雪下,幸亏乡亲们伸手相助,剧情在此达到高潮。《快乐标兵》以小角度的切入加上深入的挖掘,显示了编创者举重若轻的深厚艺术功力,毫无概念化的图解痕迹,令人觉得真实而亲切。

二、人物性格立体而鲜活,性格冲突成为推进剧情发展的内在动力。《快乐标兵》剧中角色个个平凡真实、可亲可信,似乎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无论是致富标兵赖加三、朴实能干的番茄嫂、标兵的儿子赖兴华、年轻时尚的谢英子、泼辣狭隘的刘二嫂和刘簸箕,还是老实本分的谢安平、村主任田三句,都鲜活而生动。正是这样一群性格鲜明的舞台形象,形成了剧中丰富的戏剧冲突,构成了风趣而巧妙的轻喜剧结构和整体风格。

赖加三精明、热情、敢闯敢干,是当下农村中依靠智慧和胆识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民典型,在他的身上也难免有各种毛病:成功后的虚荣,争强好胜的偏激,遭遇挫折时的急躁和好面子等等,正是他性格中的这一系列复杂因素,为剧情展开提供了充分空间。在剧中与赖加三形成对立的是刘二嫂——一个小心眼、自私、能干、泼辣而富有煽动性的多面人物。这个“彩旦”型的角色在剧中本来并非主角,但由于其性格和利益与赖加三在许多方面的对立和冲突,使之在赖加三热心带领乡亲们走致富路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成为最大的障碍;结巴谢安平安于现状、怯于突破,与刘二嫂一同成为保守、落后群体的代表。于是,赖加三与刘二嫂们之间的性格冲突、利益冲突和行为冲突,在推动剧情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农村深刻变革中暴露出的种种利益矛盾和观念交锋。与此同时,赖加三与番茄嫂之间相爱多年却好事多磨,谢英子则大胆公开地追求赖加三。

此时,情节不再是外在的编排和预设,而是从一开始就能让观众投入其中,人物性格冲突形成剧情推进的内在动力,使剧情在人物性格冲突中自然展开,高潮迭起。

三、在开放兼容、博采众长中凸显传统艺术个性。地方戏的存在价值在于与生俱来的艺术个性和浓郁的地域文化品格。《快乐标兵》编创者始终把住了赣南采茶戏独特的艺术传统,没有忘记自身赖以生长的文化土壤和环境,使全剧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

从题材选择开始,该剧就有着明确而自觉的定位,那就是剧中的故事应该有着鲜明的赣南农村特点。与此相应,在艺术表现上,该剧的地方戏特色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赣南采茶戏载歌载舞的风格为基础,展示出浓郁的赣南客家风情。剧中穿插的客家方言、赣州方言,源自民间的生动形象的歇后语、俚语和顺口溜,诙谐幽默,具有浓烈的赣南乡土风味。在音乐设计上,兴国山歌“哎呀嘞”为主题音调贯穿全剧,以不同的节奏、旋律、调式、速度和演唱形式适应不同情景,表达不同情绪;而以赣南采茶戏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牌《斑鸠调》等为基础的人物唱腔设计则成为凸显全剧地域风格、表现人物性格的有效手段。堪称赣南采茶戏“三绝”的“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在《快乐标兵》中焕发光彩,强化了剧种特征。

强调浓郁、原味的赣南采茶戏风格并不意味着保守、封闭。对现代文化元素和其他艺术精华的有效吸取,是当代戏曲改革的重要方向,十分流行,但这种吸取如操作不当也容易造成生硬的搭接,某些“戏加歌舞”或“话剧加唱”式的戏曲探索已经受到人们的置疑和批评。《快乐标兵》体现的是一种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清醒的选择与追求,以大胆吸收、融合与创新为我添彩。

《快乐标兵》既继承采茶戏活泼、清新、诙谐、朴实、载歌载舞等传统特色,又注入了许多现代音乐、舞蹈的时尚元素,有所突破和创新。该剧的“时尚性”特点已经受到观众和评论界的充分肯定,此不赘述。这里只谈其对自身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如在表现脐橙遇到冰雪灾害的一场戏中,导演引入“单袖筒”表演元素,在演员穿着的服装上加长了袖筒,当表演到“抛袖”时,在灯光配合下,那一个个“袖筒”就像一团团火苗,渲染了戏剧环境,并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传承和运用采茶戏载歌载舞固有风格的同时,《快乐标兵》还注意对其他艺术营养的吸收,如巧妙地把曲艺中的“双簧”运用到剧中人物的表演之中,显得那样贴切自然而效果奇妙。

开放式的艺术风格不仅没有掩盖赣南采茶戏的鲜明特色,反而激活了剧种本身固有的喜剧特质,从近期《快乐标兵》在杭州等地演出的效果看,正是通过以我为主的对各种艺术样式的借鉴和融合,该剧初步确立了能够被外地观众所理解,有着鲜明轻喜剧风格的现代赣南采茶戏的形态。(作者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