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的戏剧创作取得显著成就。赣剧《荆钗记》、采茶戏《山歌情》、《榨油坊风情》等先后获文华大奖。京剧《贵人遗香》、《长剑魂》、采茶戏《木乡长》、话剧《古井巷》等也都有较大影响。今年10月,笔者参加了在江西抚州举行的纪念汤显祖诞辰450周年的活动,感到江西戏剧的发展与继承汤显祖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戏剧家,与英国的莎士比亚同时光照东西方剧坛。新时期以来,在江西已举行了多次纪念汤显祖的学术研讨活动,出版了纪念和研究文集,重新修建了汤显祖纪念馆。江西的戏剧家直接间接地继承了汤显祖的传统。老一辈戏剧家石凌鹤以大半生的精力致力于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改译",使之在赣剧舞台上流传。直到现在,抚州和其他地方的采茶戏剧团演出的《牡丹亭》和《南柯记》等剧目,仍以石凌鹤的改编本为基础,或受其深刻影响。陶学晖、黄文锡等剧作家改编了《邯郸梦记》和《还魂后记》,发扬了汤显祖剧作的战斗性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引起当代观众的强烈共鸣。

《牡丹亭》的后半部分,因种种原因历年较少演出,然而这一部分由梦幻转入现实,体现了汤显祖剧作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其价值并不低。

除了"汤剧"的改编演出,汤显祖的创作思想和精神也对江西创作有深刻影响。汤显祖高扬"情"的旗帜,"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所以他的《牡丹亭》等作品能有千古不磨的感人力量。江西当代的作品《山歌情》、《榨油坊风情》等之所以感人,也在于它们着重写了人物的情。这些作品的情写得是那样热烈、奔放、火辣辣,而又淳朴、真诚、美丽。

《山歌情》写了普通群众的朴素感情在革命年代的升华,《榨油坊风情》写了山乡人民传统的感情在改革时代的嬗变,在对传统的继承中有新的创造。

汤显祖的作品对社会矛盾有深刻的揭示。80年代赣剧《邯郸梦记》在北京演出,有人认为,剧中卢生弥留之际还惦记着儿子的安排,"悼词"对自己的评价等情节描写是改编者为针砭时弊而加上的。后来一查原著,发现这些情节都是汤显祖原有的,可见他对社会和人们心理观察之深刻。戏剧作品应能揭示社会矛盾,但有一个度的问题,因此作家们也常为如何写社会矛盾而心存疑虑。江西的戏剧家敢于直面人生,如历史剧《贵人遗香》、现代戏《木乡长》等,对历史和现实矛盾有比较犀利的剖析,能引起人们深思。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