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采茶戏近来在戏迷QQ群里经常听说宁都采茶戏,大家聊的很欢,一时间群里热闹了起来,下面简单介绍下宁都采茶戏。宁都采茶戏,为全国几百个独立剧种之一,深受广大采茶戏迷的喜爱。新中国诞生前称“宁都半班”,建国初期称“宁都地方戏”。1955年4月,江西省文化局下文,规定全省地方小戏统称“采茶戏”。从此,宁都地方戏改称“宁都采茶戏”,为全国335个独立剧种之一。与赣南采茶戏、东河戏、兴国赣剧(又称“兴国南北词戏”)合称赣州地区四大剧种(见1991年出版的《赣州地区戏曲志》)。

宁都采茶戏,形成于清乾隆中叶(约1768年前后),因演采茶灯起家,故初名“灯子戏”,又称“采茶戏”。经历了三角班、前半班、半整杂、后半班等阶段,吸民间艺术之养料,采中原及其它剧种之所长,经长期交流和相互影响,逐步从三角班演变到半班、半整杂乃至行当齐全,剧目、音乐丰富的大班,现已列入全国320多个独立的地方剧种之一,载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宁都采茶戏有传统剧目上百个。根据两茶女一茶童的歌舞表演演变成二旦一丑的三小戏(“三小”亦指小旦、小生、小丑三个行当),如《接姨姐》、《接姐姐》、《打茶蔸》、《长工碓米》等。三小戏在宁都采茶戏传统剧目中占三分之二。如今,宁都县文化部门人员不仅挖掘、整理、加工宁都采茶戏优秀传统剧目,还创作了《一条心》、《送草鞋》、《新邻居》和改编的《銮刀记》等一批新剧目,宁都采茶戏不但行当齐全,曲调优美,而且表演程式丰富,已是“能歌能舞,能今能古,能大能小,能文能武”的正规戏曲大班,成为全国独具风格的剧种。

宁都客家采茶戏曲调共100余个。小戏以戏名为调名,男女同曲异腔。半班后,发展了导板、散板、诉板、快板、哭板等板式。常用的基本唱腔有:“川调”,以宫调式为主,主奏乐器勾筒(二胡),定弦2—6,是音乐的主要部分。其中有川调导板、原板、反川调、快川调、川调哭板等板式。“青龙山调”,分上调和下调两种,徵调式,勾筒(二胡)定弦为5—2,有原板、诉板、哭板和散板等。“毛洪记调”,为宫调式,主奏乐器定弦为1—5,有原板、诉板等形式。还有民歌小调,主奏乐器定为6—3,曲调较轻松活泼,幽默诙谐。

宁都客家采茶戏由于来自民间,语言朴实生动,表演形象逼真,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表演上,男角以高步、矮步、方步和旦角的碎步、方步、快碎步为基本步法。表演组合程式多种多样,如洗马、舞扇、梳妆、刺绣、出入门庭和生产劳动等。生、旦均画清脸,彩旦加画“蜘蛛”,小丑鼻上画白色蝙蝠或蜻蜓。

宁都采茶戏《货郎戏姑嫂》,田螺姑娘,宁都采茶戏《三篙恨》,宁都采茶戏《哨妹子》 ,宁都采茶戏母子泪片段,宁都采茶戏卖花线,宁都采茶戏骂街调宁都采茶戏青龙山.....

宁都采茶戏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EyNTUzODAw/v.swf"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quality="high" allowfullscreen="true"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宁都采茶戏 花心少妇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kxMjA1MzQ0/v.swf"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quality="high" allowfullscreen="true" scale="" play="" loop="" menu=""></embed>

宁都采茶戏 三抢新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