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潮州日报》报道,在潮安凤凰山深处,有这样一个特别的潮曲社。它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团队,成员来自东兴村、大石村等七八个行政村,最老的社员85岁,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它还是一个义务传播潮曲的团队,每年都为凤凰镇、三饶镇、文祠镇等周边村镇送去潮曲盛宴。它,就是东兴潮曲社,一群“银发”老顽童捣鼓潮曲、潮乐的戏曲社。
山村传播潮曲的使者
近日晚上8点多,记者来到潮安区凤凰镇东兴村时,一场乡村潮曲表演正在村文化室外的广场上演。“喜得新容登高第,青云平步这正是我手攀丹桂……”弦乐声的伴奏下,穿着状元戏服、画着小生妆容的林少娟站在舞台上,和扮演状元夫人的李淑文正在合唱一曲《京城会》。
这一天是东兴村一年一次最隆重的“大闹热”,办一台潮曲盛会是过节少不了的程序。演唱的班子便是村里的东兴潮曲社。不少村民早早就搬着椅子,来到戏台前坐定,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演员演唱潮曲。
“山村里平时文化生活很少,老人们没事就看看电视、搓搓麻将,能偶尔听听这样的潮曲演唱,心情很畅快。”东兴潮曲社的主要负责人文少如说,潮曲社是凤凰镇唯一的民间潮曲团体,在附近一带小有名气。近几年,不仅村里有活动会请潮曲社登台表演,就连周边文祠镇、三饶镇的村庄举行活动,也会请他们去演出。不过,这样的演出几乎都是免费的,用文少如的话说,去表演都是大家乐意的,是去传播潮曲文化,去送开心的。
自娱自乐自掏腰包
说起东兴潮曲社,至今已经有10来年的历史了。据文少如介绍,2003年那年,他61岁,闲来没事做,和几个同样爱好潮剧的乡亲一商量,便打算成立一个潮曲社。听说东兴村要成立潮曲社,大石村等七八个行政村的潮曲爱好者,也纷纷闻声而来,和东兴村村民一起组织成一个潮曲社。
“现在有20多人,人最多的时候整个社有30多人。”文少如笑着说,社里最老的成员有85岁,最年轻的也快50岁了,大部分是当了爷爷奶奶的人,闲着没事就凑在一起玩潮乐玩潮剧。聊到这里,社员林少娟接过话茬:“我们唱潮剧凭的都是大家的兴趣,就是自娱自乐,戏服、乐器都是大家凑钱买的,一套戏服几百上千块,有的人一买就是两三套。”
经费有限,没有钱请教唱戏的老师,潮剧录像带便是最好的老师。就拿社员林少娟来说,她家里光潮剧唱片就存了两大盒子,潮剧唱本也有两大袋子,闲下来没事就自己放着录像带,跟着里面的演员学习,唱这一句眼神怎么使,唱这一句手势怎么比,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模仿。每个星期的周一、周五两天,潮曲社的人都会聚在东兴村文化室,奏起弦乐一起排练潮剧。
盼望更多村民的加入
“我们是民间的团体,没有什么经费,化妆都是自己来,演出也没有伙食补贴,甚至有时候去外村演出,还要自己负责路费,但大家图的就是这份唱曲的好心情。”文少如告诉记者,潮曲就像他们那一辈人的流行音乐,每次潮曲的音乐一起来,大家的心情也就舒畅起来,饭可以少吃一点,但潮剧却不能少唱。他说,这样一种对潮曲的热爱,就是这个社团能够维系长达10年的精神支柱。
不过,对文少如来说,二十多名社员的潮曲社还不够大。“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没经费,没有能力去扩充更多社员,如果有足够的经费购置戏服、乐器, 肯定有更多村民加入。”文少如说,能够让更多的力量加入东兴潮曲社,让更多人一起弘扬潮曲文化,就是他和社员们最大的心愿了。
表演前,东兴潮曲社的社员在化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