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陈銮英,是从2010年看《汕头广播电视报》记者梁卫群写的一篇文章开始的,收入她的老戏人谈艺录《知蝉声几度》时,篇名叫《名伶傲骨》。文中写到:童伶时代的陈銮英有一次学唱,别有用心的教戏先生借故欺凌,打碎了她手上戴着的一只玉手镯,她当时并不作声,等到学唱完毕,走过楼梯扶手处时,她借势砸碎了另一只玉镯,以示抗议。那一声碎玉的声响,扣人心弦,让人渴望能够穿越时空,走近这位昔日的潮剧名伶。

2013年11月22日,82岁的陈銮英老人逝世。她从四十多年前就离开了潮剧团,多年来只有亲友,才知道她的情况。

1931年春,陈銮英出生于揭阳渔湖玉宫村。八岁以前,陈家的家境不算差,小有田地。九岁那年,父亲逝世。也许是受爱戏的父亲的影响,陈銮英从小就爱听庵堂念经的曲声,而且着了迷。十岁前后为了生计,她每天都搭渡过榕江北河,到曲溪持竹板走唱,因为玉宫村是富人村,出于顾全面子,只好舍近就远。此后,进入汕头赛永纸影班。1940年,日寇占领下的汕头,有歹徒诱杀饥民,以人肉充马肉出卖。陈銮英忧心母亲安危,在征得母亲同意后,离开了纸影班。

回到家乡后,陈銮英加入了邻村人洪阿鸭经营的老源正纸影班。在一次四班纸影斗戏中,因为唱声动人,而被老怡梨春班戏爹张春丰看中了。1943年,潮汕饥荒之年,为了答谢张春丰资助恩情,更为了母亲和弟弟的活路,懂事的陈銮英说服了慈母,以五千银元巨额身价,卖身进入老怡梨春班当童伶。入班后,戏班请捷告师傅教动作,请有“教戏王”美誉的乌辫先生徐陈拱重点培养。乌辫先生先授以《浪子收尸》,稍后因材施教,授以长年不示人的拿手戏《拒父离婚》,并传授活五调演唱技艺。

不久,陈銮英成了台柱,艺名“英春”。擅演锦出有《柴房会》《霸王别姬》《冯仙珠逃婚》等。在长连戏《桃花寨》中,陈銮英饰侯月娥,这是个孟丽君式的角色,有比武订婚,也有易容出走,亦旦亦生,演得热闹且自在。1945年日军投降后,戏班首次到汕头演出,打头阵有两出戏。短戏《戏珊瑚》,陈銮英饰冯珊瑚,长戏《褒姒乱周》饰太子妃,均大受欢迎,为戏班进驻汕头立了大功。1947年,陈銮英四年十个月的卖身期满,戏爹开出了全戏班最高的工资500元港币(当时最稳定的货币),请她继续留下。而对于一般角色,有的工资尚不到她的十分之一。

与红得发紫的名气同来的,既有使人羡慕的优待,也有诸多始料不及的麻烦事。旧戏班一些陋习的骚扰,社会势力的各种纠缠,都让陈銮英一次次经受磨难。从身体到心灵的考验,从演出到生存的威胁,陈銮英始终洁身自好,自尊自重。她的高傲,不可凌驾,不只在戏外,也在戏内,在酥脆利落的唱念中,也有挺拔凌厉。

在建国前的数年间,陈銮英是票房的保证,所到之处,观众雀跃,不乏赠金投银者。有一次在潮州城演出《二度梅》,陈銮英饰陈杏元,《和番》一场她戴翎子、执马鞭,且唱且舞,台下掌声雷动,四十分钟的戏演完了,又应要求加演。另一次戏班再到潮州演出,却遭受冷遇,原因是遥言传说陈銮英死了,或称因他故已不再登台。戏班闻讯后,及时张挂出她的大幅海报,戏票立时售罄。

解放后,戏班一个个先后变了天。1951年,老怡梨春班主张春丰被枪毙,戏班充公,改称怡梨潮剧团。怡梨和其他刚新生的潮剧团体一样,积极响应政策,上演了一批反映农民起义的新戏,又接连排现代戏,但票房惨淡。1952年9月,潮剧界开始重新整理传统剧目。1953年3月,六大潮剧团举行了旧剧目观摩会演。陈銮英主演两个戏,一是和翁銮金合演《扫纱窗》,一是和李赛和合演《拒父离婚》,导演均为名教戏黄玉斗。有新文艺工作者指出,陈銮英演得过于哀怨,过于造作。在随后的发扬民主之风的场合,陈銮英公开予以反驳。此后,她基本退出了重要演出的中台。

1958年12月,怡梨潮剧团并入广东潮剧院,编为三团。在1959年范泽华等人先后调往一团之后,陈銮英曾经又顶了很多戏,日夜均有演出。1968年底,潮剧院撤消建制,之后人员开始改行转业。陈銮英调往汕头新华书店工作,这一年她37岁。在那里,她一直干到退休。

废除童伶制以后,原来当旦角的男童伶,继续留在剧团的,大多数转行当生行、丑行演员,或从事后台工作,男演员扮演年轻女性的历史宣告结束。这和新时代提倡移风易俗,男演男、女演女,此后大量演出现代戏,男性塑造新妇女形象困难有关。陈銮英是五十年代初为数不多继续留在潮剧团的童伶出身的旦角,相对于那时新进入剧团的旦角,艺术积累更为厚实,只是此后她已经不再受到重视。

陈銮英演艺生涯的改变,客观原因是,戏曲演员的新陈代谢迅速,潮剧的旦角,艺术生命更是短暂,这时候建国后吸收的一批女演员接替了中台。主观上,陈銮英独立的个性,不愿受支配的性格,是真正决定其演艺命运的关键。上世纪四十年代,她在近乎没有外力作用之下,靠天赋和努力,经名师指点,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成为受人瞩目的角色。她大红大紫的时期,是戏曲处在以观众意愿、以市场为导向的年代,而此后戏曲已经不再拥有那样自主的生存空间。况且,陈銮英带有一定童伶色彩的唱腔,悱恻缠绵,在那时可能也“不合时宜”了。一个宣扬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最需要的是充满阳光的歌声,能够为歌颂新时代、新生活服务。

陈銮英在童伶时代没有留下音像。现在存世的录音有四出戏,均为成年后的作品,包括1957年在怡梨潮剧团录音的《孟丽君》《春香传》《拒父离婚》,1962年在潮剧院三团录音的《孔雀东南飞》。这些录音记录的陈銮英的唱念,和解放前童伶旦角的相比,因为有了更多的舞台积累,也有生活历练和思考,唱腔和情感运用更为考究。在怡梨潮剧团录音的三出戏,和陈銮英搭档的,都有范泽华。两位均为演唱“活五调”的佼佼者,从唱片中可以对照前后不同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既有沿袭也有变革的不同演唱风格。

1955年,排演《春香传》时,陈銮英饰演春香之母月梅。导演认为陈銮英的表演没有老年人的老态,要求她模仿生活中的老妇,颤颤巍巍的行走。陈銮英不同意,她觉得月梅是名媛,即使徐娘半老,也不失优雅风韵,决然不同于普通老太。她坚持按自己的理解塑造角色。在《春香传》的《狱中歌》录音中,“教为母怎不悲哀”唱段,陈銮英善于依字行腔。“母女相依十余载”“我风烛残年身衰老”等句的尾字,均加重字头,归韵为尾音下滑,使潮语的去声字和旋律格外和谐;“身衰老”尾音的下滑和气尾的放松,还突出了年迈人的气衰力弱。整个唱段曲速较快,吐字运转灵敏,轻快清晰,让听者有如闻霍霍磨刀声之快感,显示出“嘴尖舌利”的深厚唱念功力。

《孔雀东南飞》中,陈銮英饰刘兰芝之母。这原来是个戏分很少的角色,可以不安排唱段,但编剧林劭贤为了给演出加分,特意为陈銮英编了几句曲词,现存唱片里就收有这个“见母”唱段。刘兰芝被休回家,兰芝母骤闻凶讯,不省人事,醒觉后唱:“闻言肠肝裂……十三教你织,十四教你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学礼仪,十七遣你嫁夫婿,临别谆谆细训示。嘱你勤心尽孝道,三从四德须谨记,你发誓不违慈母命,今日里却因何致遭休离?嗳蠢女,岂不念大归误了终身,败坏家声罪难辞。”“闻言”句高亢洪亮,先声夺人;“十三教你织”数句,简炼明快,于平稳中求变;“嘱你勤心尽孝道”异峰突起,“嘱你”两字裂帛穿云,而又爽滑自如。当年在跃进路汕头市老公安局附近的戏台演出时,这段演唱让观众赞叹连连。洪妙和陈华也在台下看戏,洪师傅看后对陈銮英说:“妹哙妹,你啊你!全棚拼半死,你出来几句曲,(彩)就都被你收去了!”

原载《汕头广播电视报》2014年1月9日(784期)第23版“声色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