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莫愁女》是由同名越剧改编移植而来的。

 潮剧《莫愁女》是由同名越剧改编移植而来的。因为导演、作曲和演员们的倾力演绎,从1980年公演至今,35年了,长盛不衰,少说也超过二千场次,在观众中广受欢迎。

作为潮剧本的改编者,我多次接到观众关于此剧的建议,咨询和交流探讨。其中最多次接到的是建议剧本改名。在潮汕乡下演出,乡里主事老辈。说改个喜庆吉祥的戏名吧,他们对愁字不表欢迎。我对这些长辈说:你们不是喜欢传统戏《周不错》么?周围一切都不错。莫愁,就是不愁,没有忧愁,也很不错啊。他们一听,就同意了。有次为一个县的表彰大会演出,也要求换个剧名,我说这剧名准确,高品位。你们都知道大词人辛弃疾吧?弃疾,多潇洒;莫愁,多清雅!他们听了,同意用原剧名。

民间,老百姓给孩子取名,喜欢永贵、长富、大伟、秀丽等等,不喜欢“愁”,更不爱悲呀穷呀等字眼。这里确有雅俗之分、高低之别。

莫愁作为女子的名字,真正的不俗气,有品位。自一千五百年前她第一次出现就让人喜欢,此后,在生活中,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许多的莫愁。可以说,若非对这名字的深深喜爱,就没有今日《莫愁女》这出戏。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接着写夫家的豪华生活,结尾是“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东家王是她邻居一位姓王的少年。

聪明美丽的莫愁,嫁入夫家享尽荣华,但她心上人却是东邻的王姓小伙子。令人读罢,留几分伤感,越思越觉得莫愁二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好,难以名状。

这不是我一人的感觉,是历代许多文人的共鸣。所以,到了唐代,又出现位女子叫莫愁,这是记于《旧唐书·言乐志》中一首古词:“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双桨,催送莫愁来。”这位石城莫愁是位受欢迎的歌女,石城,是湖北竟陵地名。至今,湖北钟祥县还有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

莫愁的名气高起来,引得唐朝两位诗人也加入合唱。沈佺期不知是听了传闻还是自己虚构,写了一首《古意》,说莫愁婚后一年,刚生下儿子,丈夫就被征赴辽阳边塞。“一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成了深闺怨妇。还是李商隐干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两行诗就把她捧上天。

历史一路前行,到了宋代,有位大词人周邦彦,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把石城误作石头城。石城是湖北钟祥,石头城是金陵南京。他在咏金陵的词中,来一句“莫愁艇子曾系。”金陵名气比钟祥大得多,加上周邦彦也是大名人,这一方莫愁艇子曾系的水域,当然就是莫愁湖了。莫愁也就此落籍南京了。现如今,谁还知道钟祥县有个正宗莫愁湖?我那年去南京,站在莫愁湖畔,心想,千万别用历史眼光看诗人笔下世界,他们说的,可乐则乐,别深究。

到了当代剧作家张弦笔下,莫愁女不单彻底是金陵人,身份也大变,由官府千金沦落为烧火丫头。她不曾在此系艇,而是洁身投湖,这湖才被称莫愁湖。我怀疑,张弦把一个与历史上传说的莫愁毫无瓜葛的人物叫莫愁,仅是出于对这个名字的喜欢。

喜欢莫愁二字作名号的还大有人在,香港电影《画中仙》主人公叫莫愁;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位侠女叫莫愁;电视剧《美丽的契约》中有个角色叫莫愁,《中国好声音》选秀现场有位歌手叫莫愁……

潮州市有位潮剧女演员因成功扮演莫愁被观众称为莫愁妹……

整理:潮汕圈编辑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