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研究专著(包括论文)如凤毛麟角。1957年马来西亚籍潮人萧遥天,出版《民间戏剧丛考》(80年代再版时易名“潮州戏剧音乐志”),是第一本较有影响的研究专著。进入70年代以后,情况就有了改变,大陆和台湾,以及泰国等,相继出版了一批潮剧研究专著(包括论文)。在已出版的专著中,有一本十分独特的,这就是德国人布海歌(女)以德文写的专著《潮剧》。
布海歌出生于德国萨州奥托威拉城,她是一位铸铁厂主的第七个女儿。中学毕业后,她先后在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波恩大学、鲁尔大学学习中国语言、历史、古典文学、诗词歌赋等,对中国戏曲尤感兴趣。在汉堡大学读书时,她的导师、汉学家弗兰克教授的太太是中国人,酷爱戏曲,家中藏有一批戏曲唱片和书籍,布海歌从弗兰克太太那里得到许多戏曲知识。弗兰克太太很喜欢布海歌,对她有志研究戏曲也很支持,在她临终的遗嘱中,申明将其一生珍藏的戏曲艺术书籍赠给布海歌。
布海歌60年代来到香港,继续她对戏曲的研究。她在香港、泰国观看了潮剧后,深为潮剧优美的唱腔艺术所打动,于是选择潮剧作为研究的课题,但因文化革命等原因,未能到中国内地对潮剧作调查研究,直到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她才有机会两度到潮汕观看潮剧和实地调查,这时她在德国鲁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4年她的潮剧博士论文获得通过,取得博士学位,该论文也正式出版。
德文版《潮剧》大32开本,共435页,如果按中文页数计字,约30万字,封面除书名全名全称《潮剧———关于中国粤东一个地方剧种的研究》外,还有著者的名字,并有“哲学博士论文”、“鲁尔大学哲学系东亚科学研究专业”等字样(见书影)。全书计有前言、绪论、导言、正文以及附录:潮剧人物索引、潮剧专有名词索引和30多帧照片。绪论内容包括选题、研究目的、潮剧的起源、准备工作和实地研究、潮剧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展望等。
导言的内容,主要介绍潮州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地理沿革,以及一些潮州民间艺术、民情风俗等。
正文共六章。第一章:关于潮剧的历史。第二章:剧目与潮州音乐。第三章:潮剧歌台与演出组织。其中有一节特别介绍艺人饮工夫茶。第四章:潮剧行当与演员。第五章:潮剧代表性剧目———《陈三五》。第六章:《陈三五娘》唱词译文。附录的人物索引,包括海内外潮剧演员、编导、音乐、后台人员约500人(只录姓名,无简介)。潮剧专有名词索引包括乐器、道具的名称等约600条。本书的资料,基本上是在香港及泰国搜集的,国内50年代潮剧改革的资料,以及一些文物资料未能搜集反映。尽管如此,本书对潮剧艺术的综合研究,已达到相当的水平。遗憾的是此书至今尚未有中文译本,一般潮剧爱好者、研究者不易读到。
就笔者所知,以潮剧作为博士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布氏是第一人。90年代初,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刘美芳(女)以论文《陈三五娘研究》获硕士学位,该书也已出版了。现在尚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的研究生吴真(女)也以《潮剧童伶制研究》作为她的硕士论文。随着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潮剧研究已日益受到中外学者的青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