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郭楠为团长的中国广东潮剧院二团到新加坡演出,带来了由国家一级演员郑健英和方展荣所主演的现代戏《老兵回乡》。尽管故事是平凡的,但是两位杰出的男女主角,以粉墨登场的形式,把内容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完成了由文字到舞台形象的转化。戏曲美的魅力,主要是通过优秀表演艺术家的现身说法,才能被观众感知和接受。此便是个好例子。
首先,让笔者先谈一谈郑健英所饰的何翠喜。好个郑健英,一出台就先声夺人。她想角色之所想,行角色之所行,爱角色之所爱,憎角色之所憎。简而言之,舞台上的郑健英不存在了,有的就是何翠喜。
戏曲演员的目标就要令观众愿意去看台上的世界,并满足观众的要求。那么演员就要利用一切表现形式,把角色的内心反应,细致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甚至内心的独白都用鲜明具体的形式表演出来,才能达到戏曲艺术的目的。我始终认为,郑健英在《老兵回乡》最特出的表现,就是激起了观众的联想,使观众与台上演员合二为一。我想郑健英必是以观众的需要作出发点考虑表演形式。她知道有时候观众要看的,不单是角色在听,而是角色在听的时候想什么,以及做什么反应,所以她不让角色真听,而是表现角色在边听边想。有时候,她甚至令角色在听的时候,不是面对谈话者,而是面对观众。这是表示自己在听,并进一步向观众表现在想什么。她不把谈话者做为主要交流对象,反而把观众做为主要交流对象。这就是郑健英戏曲表演艺术的一大特色!也说明了她达到忘我的境界。
说到方展荣,我立刻会想起他在舞台上的转眼珠、点头、摆手、舞扇、跳跃,还有他通过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动作,夹白……等等表演形式,把角色的特征都表现出来。
方展荣一上舞台,就是锋芒毕露,他不但使到不少与他同台的演员为之逊色,也令到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他身上。他是当今中国戏剧界的顶峰丑角。他的好处,是没有把戏曲艺术的娱乐性隐蔽在生活幻想的背后,而是能以引人注目的表演方式,把娱乐性展现出来。谈到这里,我又想起1982年1月,就是方展荣与吴楚珊联合演出的《柴房会》了!方展荣含笑带泪的表演程式,与吴楚珊的泪中带恨的表演程式,令我不得不承认《柴房会》是本世纪的绝响。而此次方展荣与郑健英合演的《老兵回乡》,亦不愧是二十世纪潮曲的绝响了。但是,此次方展荣在《老兵回乡》的演出,令我惊奇的是他没有“锋芒毕露”的火气,代之以“老辣”的表演方式。
方展荣是把杨福顺给演活了!戏曲的艺术,本来就是把一系列唱、念、做、打的程式,严密地组织起来,才能使角色变为活的可见的形象。我觉得此次看方展荣的表演,就好比在欣赏齐白石晚年的作品,达到了无我的境界。
他与郑健英演对手戏,真是互不示弱。《老兵回乡》的第五场的“同房”,是整个戏的高峰。这场戏表现出戏剧冲突错综复杂,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者以一张机票引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郑健英一句似唱非唱的“人在心不在”,还有方展荣被赶出走的事件,都是演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吸引过来。换句话说,他们以矛盾的主观表演程式,不断对观众施加影响,更进一步地刺激一切,观众就在这不断刺激下始终保持了集中的注意力。郑健英与方展荣已经找出戏中最能打动观众的地方尽力地展现了他们的表现技巧,所以观众被征服了!
请看第五场“同房”的月下双重唱,健英与展荣的唱腔与做工,不是画龙点睛,而是齐白石的“力通纸背”。表演艺术家的最大魅力,就是处处充满着感情,所以所得到的效果,不单单是感动人,还使人不由得要回味,要思考。
笔者行文至此,脑海中不断出现了在大榕树下的方展荣,还有在门槛内的郑健英。他们用双重唱,抒发的是:
秋风瑟瑟夜来寒,心头郁压重如盘,酸甜苦涩吞落肚,恼他今日太荒唐。俗语道城隍不逐家乡鬼,今夜何处马身藏,家门岂无我之地……这段戏,令观众热泪盈盈,太扣人心弦了!
尽管《老兵回乡》是现代戏,但是,它的表演程式,与古装的传统戏曲,并没有什么分别。因为戏曲是离不开唱、念、做、打和虚拟的功夫。像方展荣与郑健英的表演程式,不但完全符合传统戏曲的要求,而更进一步发展了戏曲语言的程式。
艺术是应该随着时代而改变的。平心而论,郑健英与方展荣所演的《老兵回乡》确实为潮剧带来新的方向。而这个新方向,当我更进一步去体会,深感是耐咀嚼的。
总而言之,现代戏中的女演员,穿高跟鞋来个丁字步,跑个圆场,看来好像很生疏,不协调,但是听郑健英与方展荣的唱腔,却是永远忘不了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