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1938—) 潮剧名女小生,做工大方,嗓音明澈,主要作品有《井边会》《回书》《梅亭雪》《荔镜记》等,曾在汕头戏曲学校担 任唱念老师。近年应邀参加《梅亭雪》《荔镜记》等剧目的传承。

【从旦角到小生】我是1957年考进广东潮剧团,进团后马上就被送到戏曲演员训练班,我读的是第三期,学习一年。学习班的时候是学习旦行,是林清老师和洪静芳老师教的,学了旦行的基本功和《琵琶上路》等折子戏。
一年后毕业,已经成立潮剧院,我被分配到三团。在三团学了《春香传》,学后还没有排练,就被调到二团。到二团后,有吴为雄、郑蔡岳、黄金泉等很多老师傅在,他们都觉得我应该演小生。黄金泉老师开始教我演《白兔记》中的刘咬脐。我的潮剧小生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之后就一直演小生了。
因为转演小生,所以剧团又再把我送到戏校,学了一年的小生。小生的老师是林白,主要教小生的12个基本动作,唱念是黄玉斗老师。一年的时间很短,主要是基本功训练,戏只是学一些片段。

【主要的小生角色】再次去训练班学习一年后回二团,就开始排戏,开始演小生了,这个阶段的剧目有《红梅阁》《井边会》等。
1960年青年剧团去广州拍完电影,回来就跟二团合并,变成新的青年剧团。在新青年团时期的剧目有《宝莲灯》《金山战鼓》《白兔记》等,角色分别是刘彦昌、赵构和刘咬脐。这个时期我的戏基本都是马飞先生作的曲,他在唱念方面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
1979年潮剧院恢复建制,我又回到剧院,在一团,一直到退休。这个时期我又演了一些角色,包括有《荔镜记》的陈三,《井边会》《回书》的刘咬脐,《金花女》的刘永,《庵堂会》的徐元宰,《梅亭雪》的王金龙等。根据剧团的安排,1979年剧团出国,《荔镜记》的陈三传给了钟怡坤。

【小生表演要有剧种特点,也要有人物】我的小生完全是潮剧的,主要就是林白师傅教的那些,因为没有机会去向外学习,所以基本没有受到外来的影响。比如刘咬脐的起霸,就完全是潮剧的,可以看出和外剧种的明显不同。潮剧的小生还是有自己的讲究的,比如动作不能过眉,出手不能简单就推出去,要圆,要收,要有规格。
我的小生路子,主要是童生和文小生。我的童生,比如刘咬脐,是大家更加有印象的,《庵堂会》也是属于半童生。演童生要活泼点,不能太成熟,动作要收一点,也要分不同人物做不同的变化调整。比如刘咬脐带有武的成分,徐元宰是解元,角色的表现就要有区别。
《梅亭雪》《金花女》就属于文小生,这种小生是正生,表演风格就要大方一点,要有潇洒稳重的东西。《荔镜记》的陈三也是属于文小生,但带有些花生的风格,动作设计又要有区别。

【女小生有自己独有的风韵】潮剧是男女小生并存,各有优势,女小生有女小生独有的气质和风韵。虽然女小生的阳刚还是不够,比如出手比男小生总归还是软一些,舞台上的气质也是,但在一些稍文弱一点的角色,或者一些生旦戏,女小生总是有一些天生的优势。一些角色由女小生来演,确实会受限制,由男小生来演会更合适。但也有一些角色是女小生更合适。比如《庵堂会》还是女小生合适些,刘咬脐之类的童生更是非女小生不可。
男女小生的身段、台步、动作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因为性别的问题,在具体动作体现上,还是需要演员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去做好。有的女小生为了体现阳刚气,表演和唱念过火了,这不可取。

【黄玉斗老师的教唱】我曾经在戏校担任过唱念老师。1974年戏校恢复,我被调到戏校做唱念老师。最初是蔡明晖这一班,接下来是吴玲儿、王少瑜等这批人。我在戏校教唱念,基本是用名教戏先生黄玉斗老师的方法。我总是要求学生早晨起来练声,要多练呼吸,不出声的呼吸。
黄玉斗老师的教唱,讲究轻唱,但轻唱不是唱嘴皮,要有腹力,咬字要正,出口要圆,要放松,不要在喉头,要用丹田。玉斗老师和江全老师、和忍老师的教唱不一样,很容易辨别的不同。所以潮剧虽然没有说什么流派,但其实各个老师的风格都不一样,各人都有各人的特点。我的唱声不能说就很优秀,但在玉斗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声音还是比较统一的,高也好低也好,声音都比较统一,不会高低音两张皮,这是我的优点,另外作为女小生,我的声线也还比较浑厚。这也是我转演小生、能演好小生的基础。

【小生唱声可以再提高】现在舞台上的小生,我觉得唱腔都可以再提高。一些演员的发声位置、方法、嘴型都有点问题,声音听了总是觉得不受听;一些演员的声音还可以,但是不会控制,比较浮躁,不够松。而且口白普遍都不过关,口音不正,出字不清楚,也没有人去纠正。如果有可能,我觉得还是应该集中回炉一下,对今后更好地表演有好处。

【潮剧小生表演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年轻演员,有一点不重视传统的倾向,认为传统没什么东西,学传承有时候是为了完成任务,真正喜爱的不多,尊重传统都不够。
近几年搞传承,年轻演员对传统有了认识。我参与了一些传承工作,觉得通过学习,演员都有很大的进步,可惜时间都比较短,还是不能细磨,过后没有经常演出,又会走形。现在去向外学习,不少也是学不扎实,没学到最核心的,所以变成潮剧和外剧种的东西,都没学彻底,不仅都不规范,也很容易互相影响。比如一些演员去学习后,做起动作身段和步伐却不配合,不协调,而且身段还是很硬,脚步的出脚也是缺乏韵律,硬梆梆就出脚,这样就不美,项衫也不好看。年轻的演员学习之后,还是要有老师规范,再到舞台上去实践。(2014年5月8日《汕头电视周报》)

《井边会》饰刘咬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