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璇秋是今天潮剧颇负盛名的演员。一九五三年,只有十七岁的姚璇秋在广东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就获得了“表演奖”;一九五七年在北京演出潮剧折子戏《扫窗会》,毛主席、周总理和刘少奇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杰出的无产阶级戏剧家田汉看了姚璇秋的表演后高兴地赋诗说:“争说多情黄五娘,璇秋乌水各芬芳”,“清曲久曾传海国,潮音今已动宫墙”,对姚璇秋的表演予以高度的赞扬。
说到一个名演员的表演艺术,常常会记起她的拿手戏;谈到姚璇秋就很自然地想到她在《扫窗会》《陈三五娘》《苏六娘》《辞郎洲》等剧中的出色表演。姚璇秋是学青衣的,开蒙戏是《扫窗会》。这是弋阳腔首本戏《珍珠记》中《书馆悲逢》的一折,它写高文举中举后被迫入赘温相府,其妻王金真寻夫来到京都,却被温相之女打成奴仆。王金真夜间借扫窗之机,到书房与高文举相会,不幸又被温氏发觉,只得逃离书房前往开封府告状,最后在包拯帮助下夫妻团圆。《扫窗会》写的是书馆相会这一段。姚璇秋扮演王金真,她带戏上场,从她那愁苦哀怨的面部表情和顾盼不定的眼神中,我们看到角色此时正怀着一种又急又恨又惊又怕的复杂心情。她急的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夫妻见面的机会,因此步履匆匆;恨的是,温相父女狼狈为奸,自己寻夫不晤,备受苦楚;惊的是相府防范森严,万一走漏风声则不要说夫妻不能相会,性命亦将难保;怕的是,高文举入赘相府之后,夫妻的恩爱是否一笔勾消?姚璇秋出场后,一下子就把角色推入戏剧矛盾冲突的漩涡中,让观众为王金真的遭遇与处境提心吊胆。
在《陈三五娘》中,姚璇秋扮演大家闺秀黄五娘。这是一个娇羞怯弱的少女,由于婚事不如意,父亲要把她嫁给人品粗鄙的林大,她自己虽然热恋着泉州才子陈三,但当陈三假扮磨镜师傅入府磨镜之后,因为礼教的防范使五娘始终未能与他一诉衷肠。姚璇秋在这里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幽怨娴雅的大家闺秀的形象。《苏六娘》是一出悲喜剧,写六娘和表兄郭继春的爱情故事。情节大起大落,节奏明快,时而令人捧腹,时而催人泪下。姚璇秋在《赏荷》一场中,以一个娇羞的初恋少女的形象出现,私语切切,情意绵绵,完全沉浸在柔情蜜意之中。不久,专横的族长和讼棍杨子良的插入,爱情的秋月平湖终于炸开了一个旱天惊雷。当姚璇秋唱到“西芦旧梦已阑珊,不堪回首金玉缘。从来好事多磨折,自古薄命是红颜”的时候,如泣如诉,婉转悲啼的声情深深地感染着观众。
《辞郎洲》是一出历史悲壮剧,写的是宋末潮州女诗人陈壁娘及其丈夫张达抗元的故事。姚璇秋扮演了一个对她来说难度较大的角色陈壁娘。陈壁娘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她的《辞郎吟》今天读来仍叫人荡气回肠;陈壁娘又是一位抗元女英雄,塑造这个形象对于武功底子较差的姚璇秋来说存在明显的困难。但她在武术教师的帮助下,勤学苦练,终于成功地扮演了柔情侠骨、智勇兼备的女诗人、女英雄的角色。
现实主义的表演艺术要求演员创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严防“一道汤”,主张性格化,每一个有成就的名演员,无不具有这一特征,姚璇秋的表演也是这样。她创造了形象不同、性格迥异的王金真、黄五娘、苏六娘、陈壁娘等形象。她很好地把握了她们的性格特质,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化的艺术,而不是“一道汤”的表演。前辈艺术家关于“演人别演行”的教导,在姚璇秋身上同样可以体会到。
姚璇秋善于掌握角色的性格特质,准确地把握人物情绪的变化,处理各种复杂的感情,这在王金真这个角色的创造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王金真是青衣老派的装扮,演员手里拿着一把芦花扫。当王金真唱到“上剪头发,下剥绣鞋,日间汲 水,夜扫庭阶”的时候,对温氏怨愤的情感油然而生,气恨之余把芦花扫扔掉。但猛然想起今晚夫妻相会的契机,全在这把芦花扫上,于是又急忙寻找。演员蹲着走一种特殊的矮步,探索的十指和翻动的裙边形成了摇曳的舞姿,十分好看。摸到芦花扫后,王金真欢喜若狂,大叫“在,在,在!”通过一把小小芦花扫的既丢又捡,有层次地表现了角色内心感情的变化。见到丈夫高文举后,王金真百感交集,懊恨交加,但却没头没脑地反问一句“你是何人?”她想起眼下的苦境,对高文举充满了怨恨,随着“冤家,我恨你”的责骂声,她终于把情绪集中到手上的芦花扫,说了声“恨不得把你一扫”。不料高文举眼见妻子蓬头垢面,又怜又爱,低头认错说:“妻呀,你就扫下来!”王金真不觉一顿,倒抽了一口气,对丈夫体贴怜爱之情使芦花扫扫不下去,反而掉落在地,代之而来的是严正的诘责。当她说到张千来下休书“将妾身来休离”的时候,怨恨之感陡然又起,她乘势把丈夫一推;但当高文举被推得一个踉跄的时候,她又急忙前去扶住。就这样,要扫而扫不下去,要推又急忙扶住,姚璇秋通过这样细致入微的表演,把王 金真对丈夫那种又爱又恨、又怜又怨的复杂感情刻划得入木三分。
姚璇秋认为:“演员的一切创造都必须服从人物的性格和她的思想情感,以 及存在的那个客观环境。”她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是和她认真分析角色、钻研角色分不开的。
除了认真分析角色、揣摩角色的思想、心理和性格特征外,她还十分强调融汇贯通,既认真吸取传统,又不为传统所束缚,在钻研角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她在谈到王金真形象的创造时说:
“《扫窗会》中,有好些动作、身段、步法按照传统来表演,象扫地部分就是原来所有的。可是过去那个三步进三步退的简单步法,已经无法概括角色的整个内心活动,因此,一方面吸取了其他剧种的长处,一方面发展了许多横步、碎步,大胆地把进三步、退三步的局限性打破了。”这说明没有继承,就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而没有创新,也难以成为一个名演员。这就是姚璇秋的艺术创造给予我们的启示。
在谈到姚璇秋的表演艺术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说到她的唱腔。潮剧的青衣应工戏几乎是以演员必须有清亮的金嗓子作为先决条件的。姚璇秋珠圆玉润、柔美动人的唱腔,早就为中外潮剧观众所啧啧称道。她行腔悠扬舒徐,音域宽广厚实,配合着抒情性强、富有乡土情韵的潮州音乐,真可谓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象《扫窗会》中“四朝元”、“下山虎”这些曲子,早已有口皆碑。她的圆润如玉的唱腔,加上明丽若花的扮相,柔情似水的表演,确实叫中外潮剧观众为之陶醉着迷。
姚璇秋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她长在红旗下,吮吸着古老潮剧艺术的乳汁,沐浴着党的阳光,从一棵幼芽长成根深叶茂的大树。可以说没有党的培育就没有姚璇秋的艺术。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高兴地看到姚璇秋依然活跃舞台上,她迅速医治好十年浩劫带来的身心创痛,艺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她在《续荔镜记》中扮演了黄五娘(还反串小生一角),在《井边会》中扮演了李三娘,在《春草闯堂》中扮演了相府千金小姐李半月,这些剧目在国内外演出时,均获得很大的成功。我们期望着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