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李钦裕老师,老人直接问:“你想要知道什么?”怕我准备不充分,先安排我看他的资料录像。

想不到老人家年轻时竟这么帅气!真是一表人才!这样的人胚,当年演小生想必是“悦倒人”的。最见不得美人和英雄迟暮的样子,见了钦裕老师年青的照片,此感殊深。

我一点都看不出老人的伤感。

老人人缘不错,虽然听力不好,不时有人上门来求教,潮剧院里一些个年轻演员拎了靴子、髯口和项衫就上家里来了。老人家各行当都熟悉,他是小生应工,但老生、须生,甚至丑、乌面、旦行,都能指点。现在上他家门来,学得最多的是《蔡伯喈认像》和《扫纱窗》。老人家的晚年生活让潮剧装点得多姿多彩。

说到《认像》时,便说到这个剧目当年的争议。1954年,他所在的老三正顺香班排演《认像》参加地区会演,他演蔡伯喈。演毕,谢幕三次,很受好评。次日的座谈会上,《认像》却被判处死刑,因为有领导认为该剧宣扬封建思想,理由是蔡伯喈有两个妻子。1956年去广州演出《认像》的时候,就把剧本作了调整,把二房改没了,但省里的专家认为这样的改动是“反历史”,于是又改回来,一直到现在。

他自十三四岁起演戏,做过不下百个角色,有四个“有把握”,急子(《急子回国》)、蔡伯喈(《蔡伯喈认像》)、况钟(《十五贯》)和徐继祖(《罗衫记》)。在新加坡和香港,李钦裕有很多戏迷,他受邀往新加坡授业的时候,被介绍为“急子老师”。他现在留存的《急子回国》、《认像》、《王佐断臂》和《罗衫记》几出录音作品,都是从新加坡销往香港的。头两出还是在潮阳西园录制,但国内现在找不到这些作品。

童伶期满之时,往往就是小生戏路断绝之日。因为童伶长大变声,小生的调门高,就上不去,就得歇菜。那时李钦裕已改行当丑角了。1948年,他去纸影班教戏。解放后回到老怡梨春班。1952年潮剧进行改革,专工小生行的演员回归小生行当,黄清城、李钦裕这些当时的名小生都在此列。从此,李钦裕就做回小生。

当男主角,特别是小生主角是很风光的,总是站在台中央,节目单上排名前列舞台形象又俊美。我不知道当年的李钦裕对此有没有自恋过,但他后来很坦然地接受了其他夸张的甚至是扭曲的角色,丑行的、乌面的,现代戏里的特务……

老人说他最喜爱的还是小生行当。但一个人的选择余地总是有限的,而当一个演员,要让自己的舞台生涯长久些,就得多会一些行当多学一些戏。

文革来了,突然没戏做了。心里老觉得缺点啥,那原来是每天不离身的。后来被安排去乐器厂。什么粗重活都干过,终于熬到当这个400号人的厂子的总务,50岁了。潮剧院恢复建制,李钦裕不想回去了。选择留在乐器厂,更符合他的实际。

揖别舞台很久了,当乐器厂的工人也有一二十年,却没能把他潮剧人的身份覆盖。在潮剧界人才荒之时,这些身负艺技的老艺人被逐一发掘出来。老人比划着那些身段动作的时候,手到这里,眼到这里,一点不差,年少时学就、青年时用惯的东西,现在一拎就出来。然后,他们这些老艺人一定执拗地把这些东西一点不改地传授下去。

(2010年11月15日《汕头特区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