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泰两国建交,1979年10月,应泰中友好协会邀请,广东潮剧院一团65人在李雪光的带领下,赴泰国作访问演出,在泰国国家剧院、法政大学礼堂演出22场,受到皇室和政府领导人的高规格礼遇和接待。作为中泰文化使者,这是潮剧在新中国成立后,首度出访泰国,派出了强大的演出阵容,有姚璇秋、郑健英等著名演员。为确保演出成功,管善裕先生带领舞美设计人员先期到达。
泰国,是世界潮人的重要侨居国,有成千上万的潮籍人士及后裔。潮人的到来也带来潮剧的繁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泰国因此享有“海外潮剧中心”之美誉,而泰国竟然也衍生出了“泰语潮剧”来,由此可见一斑。家乡潮剧在中断了三十年后,首次到泰国演出,其万人空巷的轰动,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国家级的出访,首先是代表国家,其次才是乡情的慰籍。
剧团在泰国期间,剧团住地的酒店、演出剧场、舞台两侧,自始至终悬挂中国和泰国两国国旗;首场演出,国王派枢密院主席讪耶·探玛塞为御代表观看,并赠送花篮,以后各场演出,计有议会议长、副总理兼最高统帅、外交部长、教育部长、政法大学校长等政府要人先后观看并赠送花篮。当任总理江萨,还在官邸接见并宴请全团人员。郑健英回忆说,那些日子,我们感受到泰国人民的热情。每场演出都是警车开道。这些都给她留下十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她说,那是他们首次去泰国演出,中国还未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外事纪律很严,当时,剧团的刻板与泰国举国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当时,泰国的潮籍人士,喜欢一些著名演员,是“追星族”,他们在演出前后,往往偷偷送给演员手表、钢笔、戒指等等,演员们都严格遵守纪律上交。有一回,陈世贤来看望剧团,给每人一百元泰币,也都按要求上交了。
1981年11月至1982年1月,广东潮剧院一团一行63人应时任总理的炳·廷素拉暖的邀请,二度赴泰国访问演出,是为总理炳的母校玫瑰学校建校200周年作庆祝演出的。剧团在泰国剧院、法政大学礼堂演出了32场,剧目有《春草闯堂》、《赵氏孤儿》、《金花女》、《王熙凤》,以及折子戏《梅亭雪》、《柴房会》、《包公赔情》、《桃花过渡》等,主要演员有姚璇秋、蔡锦坤、李有存、吴丽君、张长城、方展荣、吴玲儿等。
演出同样受到隆重的礼遇,总理炳·廷素拉暖亲任演出委员会主席,曼谷市长添·莫甲拉暖任执行及联络委员会主席。而诗琳通公主在观看了潮剧之后,于皇宫接见姚璇秋及全体演员。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外交部长西提·沙卫西拉、泰中友协主席察猜等随后也接见潮剧团全体成员。
炳·廷素拉暖总理是潮人后裔,他多次对管善裕先生和潮剧团演员说,我们是兄弟。中泰人民是兄弟情深,血肉相连。
而给管善裕、郑健英等人留下美好印象的还有,1986年9月,应泰国退伍军人慈善基金会、陆军妇女协会、泰国工商总会之邀,广东潮剧院二团一行59人、由院长黄顺提带队到泰国进行商业演出。这次演出有别于以前,完全是商业性行为,二团在月宫戏院连演两个月60场,剧目有《血溅南梁宫》、《救风尘》、《柳明月救孤儿》、《玉梅奇冤》等,主要演员有郑健英、陈文炎、陈光耀、王少瑜、钟怡坤、柯立正等。演出受到热烈追捧,特别《血溅南梁宫》更是大受欢迎,剧团因此赢得了“中国广东南梁团”之誉,观众见到演员,都直呼其在剧中扮演的人物。
时任总理的察猜,还特地在家设宴招待剧团全体演员。这是一种最高的礼遇。宴罢还有舞会。回忆之时,郑健英还打趣身旁的管善裕说,那时,你很怕跳舞,舞曲一起,就躲进洗手间里去了。于是,大家都笑了。
管善裕先生说,炳·廷素拉暖和察猜,他们身上都流淌着中国人的血。他很同意炳·廷素拉暖总理所说的,那些十分富于感情的话,把中泰人民看成是兄弟。
广东潮剧院的每次出访泰国演出,都得到历任驻泰中国使馆人员的支持。大使、参赞都莅临观看演出。尤其令人感动的,还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全程配合演出的进行,及时为剧团解决一些可能碰到的困难。
每次去泰国,管善裕先生都是打头阵的先锋,或许因此他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他说,在工作中,他与不少泰国人成了朋友。他非常珍惜这份兄弟般的友谊。
1986年中秋,时任泰国总理、泰中友好协会主席察猜与哈春旺少将在曼谷月宫大戏院观看中国广东潮剧团演出后,与剧团领导、演员亲切握手、交谈 (相片提供者:谢鹏生)
1986年中秋,时任泰国总理、泰中友好协会主席察猜与哈春旺少将在曼谷月宫大戏院观看广东潮剧团演出后,与演员们合影 (相片提供者:谢鹏生)
1981年,时任泰国总理炳接见广东潮剧团谢素贞、黄瑞英、陈瑜等演员 (相片提供者:黄瑞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