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是潮汕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特产”。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潮剧的认识、了解和喜爱程度都不尽相同。
须发皆白的宋老伯是建国前的梨园弟子,那时他才七八岁。没多久,新中国成立,废除了“童伶制”,从没上过台献演的他被父母接走了。只是从那以后,他对潮剧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从此,只要和潮艺有关的事情,他都非常关心并积极参与。
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参加工作后,总是挤出时间,四处拜师学艺,想一了当年心愿,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梦想成真。
现在宋老退休了,有时间和精力,时不时和街坊邻居一些老年人,操起箫、弦、琵琶、铮,自弹自奏,自娱自乐,重温昨日的“潮剧梦”。
居住在市区的马叔体格健壮,怎么看都不像是潮剧爱好者。他称他的父母是潮剧的“超级戏迷”,不管哪里有演出,总是挤出时间想方设法去看。当时戏班的班主为了增加更多的收入。每一场戏往往要好几个晚上才能演完。每次演戏时,前大部分时间都是演与主要节目无关的“折子戏”,俗称“戏堵”,每场戏的“戏肉”往往只占整个晚上演出时间的一部分,所以“欲知后事如何,只能明晚继续观看”。马叔的“超级戏迷”父母 ,每场戏都不拉下,足见精神可嘉。只是看戏还不过瘾,平日在家两夫妻还时不时“演”上一场。小时候的他“有幸”随父母去观众看,久而久之,也与潮剧结下不解之缘。他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的父母是因为潮剧而走到一起的。“没有潮剧哪来的我?”马叔开玩笑道。
穿戴前卫潮流的阿华,浑身上下充满了青春的气息。阿华说他喜欢上潮剧纯属偶然。上小学的时候他去乡下的外婆家过暑假。乡下有“老人间”,一群老人常在里面吹拉弹唱,恰巧其外公外婆都是“老人间”的“骨干”,每次都不忘带上他。于是,在那种环境那种氛围的熏陶下,动人的乐曲、圆润的唱腔,使他对潮剧产生了兴趣。但他对潮剧谈不上十分喜欢,因为21世纪的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潮剧的乐曲及故事进程显得较为缓慢。作为一个当代青年,能这样,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潮剧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心目中,还是有一定位置的,但怎样吸引更多的年轻的潮剧爱好者,给潮剧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潮剧仍应予改革及创新。在当前“屏幕”媒体、互联网等新的文化生活竞争冲击下,如何将潮剧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发扬光大,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课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