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的老旦以唱见长,潮剧舞台上能让观众记住的老旦,无不是声线一流,唱功了得。
最著名的老旦莫过家喻户晓的洪妙了。他的《杨令婆辩本》《包公会李后》《换偶记》《刘明珠》《香罗帕》,观众都十分熟悉。他出色的唱功,自成一格,被称为洪腔。他的表演基本没有严谨的程式,极为生活化,但都十分符合角色的特点,惟妙惟肖。这些完全生活化的表演和他独特的声线、形态,使得后人模仿者往往都只是得其形而难得其神。
老一辈的老旦还有叶林胜、李玉莲和陈鸾英。前者是名丑,同时兼演泼辣硬朗的老旦,象《辞郎洲》的孟昭妻。后两者都曾演青衣,后专攻老旦,唱腔都带有童伶的色彩,但极有韵味,留下的老旦录音有《罗衫记》《孟丽君》和《春香传》,令人回味无穷,百听不厌。
潮剧院人才荟萃,名老旦最多。谢素贞刀马旦出身,后主攻老旦,黄金10年几个老旦戏份较重的角色,象《辞郎洲》的许大娘、《江姐》的双枪老太婆,都是由她出演,提及的这两个戏,也成了她的代表作。吴丽君、朱楚珍这两个声色艺俱佳的青衣都同时兼演老旦,吴丽君的安人(电影《苏六娘》)、朱楚珍的海夫人(电影《刘明珠》)、诰命夫人(《闹开封》),都是较有影响的老旦角色。另外还有陈少卿和王悦芳,标准的女中音,唱腔醇厚,独具一格。
文革后,吴文兰、胡娟等是新一代有名气的老旦。吴文兰最出名是《蝶恋花》的睛盲老人,胡娟最出名是《三竿恨》的黄善婆,她们还都演过名剧《六月雪》的蔡婆。她们在戏中,虽居多是戏份不多的配角,但凭着声情并茂的演唱和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市县一级剧团,也有一批名老旦。原汕头团的老旦就很强。黄佩芳专攻老旦,唱声大气磅礴,听觉上十分过瘾,她的《探窑》《斩庞洪》,都是不唱则已,一唱就“撑破戏棚”。她还向洪妙学习过《辩本》,是得到行内外公认的另一杨令婆。陈丽玉也是专攻老旦,同样也是唱声了得,她的《罗衫记·汲水》《珍珠塔·庵会》,都只是一场戏,却都成了全剧的戏肉,她还拥有老旦担纲的大戏《武则天亲断梨花案》。汕头团还有一个老旦廖文卿,风格偏风趣诙谐,《珍珠塔》扮演姑母,数落侄儿方卿“十不好”那一场,最令观众印象深刻。
其他县市团也有名老旦。普宁团的张楚吟,声线略带沙哑,唱工传统,很有特点。她最有代表性的角色当属《杨门女将》的佘太君,这也是当年普宁团的招牌戏之一,影响较大。原揭阳二团的林若英,据说曾拜洪妙为师,传世作品虽不多,但一出《龙井渡头》,塑造了欺贫重富的余老太,表演和唱念极为夸张传神,已足以令她成为有影响的老旦。
因为行当声型接近,潮剧不少青衣甚至女小生都演过老旦。比如范泽华演过《沙家浜》的沙奶奶,郑健英演过《花枪缘》的姜桂芝。不少青衣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干脆转型演老旦,象郑健英近10年就为年轻演员配戏演了不少老旦角色。老旦吴文兰是女小生出身,她和胡娟一样,舞台上演老旦,进录音棚却录了很多女小生戏。连极少涉猎过其他行当的女小生钟怡坤,也曾经客串过《江姐》的双枪老太婆和《银锁怨》的康大婶。
戏曲舞台,需要各个行当百花齐放。老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正生正旦那么风光,但却是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潮剧老旦以前叫老鹅,那都是剧团大师傅级别的人物。真希望潮剧能培养出新一代有自己代表剧目、有影响的好老旦,也把这一行当充实发展起来。《汕头都市报》
左:郑健英《花枪缘》,右:胡娟《六月雪》
左:洪妙《杨令婆辩本》,右:黄佩芳:《杨令婆辩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