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先生走了,静静地走了。在新千年刚开始之际,在龙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时。
我和王先生并无私交。可以说,我是看他的戏而成长起来的。40年多前,一曲《春香传》的"春香!梦龙咚咚咚!",让人记住王菲的名字。我好生奇怪,时至今日,快半个世纪了,我们还经常听到这歌声。这简直是个奇迹。当然,这和黄秋葵、杨广泉先生的作曲艺术分不开。
王菲是1952年首批加入潮剧队伍的新文化工作者中的一员,先当文化教员。他在海外参加过抗日救亡运动,从事过文化工作,还在家乡教过书,当文化教员自是驾轻就熟。成为潮剧作家,就是一种跨越了。从"潮剧迷"到"剧团文化教员"到"潮剧名作家",王菲就这样三级跳地走过来。这得益于50年代那风云际会的岁月,也离不开他几十年的锲而不舍。他还于1956年,将当时尚是业余作者的李志浦从潮安县文化馆介绍进怡梨潮剧团当专职编剧。此前,他们已合作改编过《洛神》、《将相和》,都由赛宝潮剧团演出。1958年两人再度合作,创作了现代潮剧《红旗插上大南山》。从此,当代的潮剧界多了两员大将。
他的《彩楼记》、《救风尘》演了几十年。《汉文皇后》叫人不忍看,又总想看。与人合作的《江姐》、《岳银瓶》,为潮剧创了辉煌。《血溅南梁宫》使广东潮剧院二团在海外博得"南梁宫团"的声誉,数年前拍摄《烟花女与状元郎》影片,他改剧本,女婿陈浩忠作曲,堪称珠联璧合,可是,人家演几出戏,写两三个剧目,便大吹大擂,大红大紫了,编写上百个剧目的王菲却沉寂得令人惊奇。我不想谈论什么不平事。许多事物其实都是无法名实相副的。我只说王菲自身,为他归结成两个字:淡泊。志浦先生曾在怀念诗中说他"温良",也中肯。做人,这无疑是一种境界。有大成就的人能淡泊与温良,是更高境界。无论对人对已,对名对利,这都是好事。由于王菲能心境平淡,百炼钢化作绕指柔,除却无谓的烦恼,多病之躯才能度过古稀之年。
1961年,潮剧院五团划归澄海县,在文化馆举行的欢迎会上,王鼎新副县长致词,为剧团命名"艺香",希望它与"怡香"这对姐妹花争奇斗艳,为澄海共放异彩。笔者当年是高三学生,有幸叨陪末座。在那次会上,便认识王菲先生了。以后多次剧评会,王先生都参加。有些剧目不是他编写的,如《红珊瑚》,是李志浦先生所改编,首演讨论会,他也与会,认真听取意见,积极发言,让人感到他的真诚与谦和。参加这样的评论会,真是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时机。
几十年来,他的身体一直不好。50年代末说患支气管炎,经常哮喘,多次住院治疗,也曾出现险情。1982年,为帮助老编剧家谢吟修改《岳银瓶》,竟累至出血住院,切掉脾脏。病魔如此紧缠,王菲直至近年尚有作品问世,执笔终生。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明白什么叫"呕心沥血",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
哮喘病人最怕冬季。被病魔纠缠了40年的王菲,终于没能走过这世纪末最后也是最严寒的一个冬天。
怀念王菲。他为老百姓编了许多好戏,为潮剧事业献出此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