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前往揭阳潮剧二团专场录音该团演出的潮剧《龙井渡头》一跃已20年过去。该戏因剧情生动、风趣,唱词对白通俗、诙谐,富有寓意而历演不衰。特别是剧中余太婆的扮演者林若英的生动表演,更是为该剧增添了风趣和笑声。记得戏中她画上大白脸,身穿大襟宽袖衫,镶着乌边钩纹,脚着尖尖的红屐桃,扭扭摇摇步出戏台……通过这古朴夸张又带浓郁地方色彩的穿戴,再加上她唱做俱佳的表演,便把一个出身低卑微,滑稽诙谐的底层人物塑造出来。因林若英的女丑艺术风韵独特,而一直成为笔者心目中采访的对象。

笔者近日在完成揭阳的一次采访任务后,便联系上了林若英,乘车来到了白塔镇她的家。

今年已77岁的林若英,虽然岁月的风雨洗刷了她昔年的风采,但从她的神情和笑声中,使人依然感受到她晚年生活的乐趣。

她出生于潮安金石山兜乡橙园村一个农家,家境贫寒,小时当过纱厂女工、食店员工。是邻村一位玉梨潮剧戏班的艺人看她生活苦而引她卖身进入戏班学戏的,因嗓音好,有灵性,10多天便登台,随戏班来到汕头市大观园戏院演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林若英与其他戏班的僮伶一样,烧掉卖身契,获得了自由。接着,她便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胸戴大红花,在大锣大鼓声中前往海南种植橡胶,一年后因故回潮汕。

回家才几天的林若英又被请进了怡梨潮剧团。从1953年起转入了揭阳玉春香潮剧团(后改揭阳潮剧团,曾分为一、二团)。从此,她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勤学苦练,心系舞台,情寄艺术,用心血和汗水塑造了一系列古今不同性格的舞台形象,直至退休。

林若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位专工女丑的女演员,在此之前潮剧女丑均由男人担演,近百年来名师辈出而且各具艺术特色。

林若英原学的是小生、闺门旦和老旦,她是在一次临时顶替《河伯娶妇》一剧中的落神婆而走上女丑这一表演艺术道路的。她凭着对事业的真情,对艺术的挚诚,朴朴实实,勤学苦练,在日常生活中,又擅于观察、思考、模仿、借鉴,猎“奇”取“趣”,在艺术实践中,获取灵感,溶进人物心灵深处。她先后在潮剧《杨八姐游春》、《七告命》、《杨八姐盗刀》、《杨令婆辩本》、《白毛女》、《朝阳沟》、《换偶记》、《招财进宝》等等许多古今不同剧目中塑造了令人称赞的舞台形象。

林若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洪妙先生的得意门生,提起“拜师学艺”一事,她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当时,林若英随剧团正在澄海演出《杨八姐游春》,源正剧团的洪妙先生刚好放假回乡。当晚他看了林若英的戏之后,感到她的演技确有独到之处,于是隔天专程来到剧团约见林若英,从此林若英如鱼得水,在洪妙师父的指点下,演技日臻完善。许多观众都说在林若英身上便可领略到洪妙先生的艺术神韵,这更证明她学到的不但形似而且神更似。她出台表演动作逼真,生动准确,举手投足,滑稽诙谐,妙趣横生;她嗓音洪亮,道白风趣,颇具神韵,常常赢得观众喝彩叫绝,曾有观众看完她的戏后说“一张戏票七成钱是看阿肥丑的。”

几十年来,林若英走遍潮汕大地,其表演技艺很受赞赏,特别是《龙井渡头》中的余太婆已成为林若英潮剧舞台塑造的一系列成功角色中最为闪光的艺术形象,她的确把嫌贫重富,贪馋无厌,缺德无义,趋炎附势的余太婆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该戏的录音录像至今仍广受戏迷欢迎。

林若英艺术上的成功,是与她勤学苦练分不开的,她那风趣诙谐,妙趣横生的艺术风采,成为潮剧艺术宝库女丑表演中光辉的一页。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