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于憧憬爱情的艺术美——张怡凰在《十八相送》中塑造的祝英台赏析

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反映,是生活美通过演员的审美评价,按照演员的审美理想所创造出来的美。张怡凰对表演艺术有着审美上的独到把握,她善于融进各种艺术形式的有机成分,寻求表演上更高层次的美学提炼与融合。在《十八相送》中,张怡凰调动了戏曲艺术美的手段,表现出梁山伯和祝英台“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舍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钱塘道上来”的浓情蜜意,从而唤起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和向往。一个全新塑造的祝英台被张怡凰融入了潮剧的本体,蕴含着的艺术之美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受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祝英台想外出求学只好隐藏女儿姿,乔装成俊俏的少年郎,角色的本身就已显示出一种隐藏之美,张怡凰根据剧情的需要,于细小之处精雕细琢,适当地露出女子的神态,在小生和旦角的似与不似之间,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祝英台的复杂心情。祝英台与同窗梁山伯结为“兄弟”,情意深长,在含蓄蜿丽的十八相送之路,张怡凰忽而生,忽而旦,唱到“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可愿配成双”忘情之时,张怡凰用水袖半掩着脸淡淡一笑,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演出了身为女性的腼腆、娇美、温柔。但受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她又不得不处处小心翼翼,张怡凰通过手中扇子的折、展、转等表演手法,演出了身着男装的祝英台的英俊、儒雅、潇洒,这种将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结合起来的表演, 既保持艺术个性的独立性 又沉浸在戏剧情境里,暴露中不失隐藏之美,激情中不乏柔情之态。

演员只有在舞台上营造出一个情感世界,情感的交流冲撞才能激起观众的情感浪花,才能产生艺术的美感。一路上,祝英台欲将终身相许于梁山伯,但碍于女孩子的羞涩,只好借物抒发对梁山伯的爱幕之情,她唱着“……飘来一对大白鹅,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在后面叫哥哥”,无奈憨厚的梁山伯不解其意,竟然唱出“未见二鹅来开口,哪有雌鹅来叫雄鹅?”……最后,英台只得托言家有九妹,嘱其及早邀媒下聘。张怡凰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美,是祝英台对纯真爱情的追求,给人的感觉是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断中有连、连中有断,非常奇妙地呈现给观众一种含蓄之美。

通过艺术美去折射生活美,表现了张怡凰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审美理想。她充分动用戏曲艺术中最有效的“载歌载舞”的艺术手段,“诗化”祝英台的内心世界,“樵夫挑柴、观音堂拜堂、井水照影、鸳鸯戏水……”等寄情暗喻,张怡凰给予细腻精致、丝丝入扣的自然呈现,成了《十八相送》的观赏亮点。唱“梁兄七巧来迎娶,备好花轿早来抬”时,那充满“动感、美感、时尚感”的舞姿,和着音乐,合着人物的情感变幻出形形式式的美,有着舞蹈化与戏剧化的统一。这就是张怡凰征服观众、赢得观众的诀窍,同时把《十八相送》推上一个闪烁着艺术美的审美层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