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植群 (1948年—) 潮剧名小生,代表作有《逼上梁山》、《彩楼记》、《琵琶记》、《丝路花雨》等,扮相英伟俊逸,动作潇洒大方,唱工细腻生动。个人自然声音条件一般,通过努力摸索,博采众长,形成独具一格的唱腔艺术,得到行内外公认。
【我的潮剧生涯】我参加潮剧很偶然。当年澄海怡香潮剧团要排一个新戏,需要有一个少年演员,我在学校因为很活跃,所以被推荐来到剧团。到剧团后,虽然无法胜任角色,但也就在剧团呆了下来,开始了潮剧生涯。
后来,澄海艺香潮剧团和怡香潮剧团为了培养接班人,共同出资,办了花楼戏曲班,派了曾义藩、 沈素君等来做老师,我被剧团派去参加学习班,分行当的时候,我是被老师选去演小生的。从那个时候起,就一直演小生。
我经历了怡香潮剧团、怡香艺香合并成澄海潮剧团,一直在澄海潮剧团。文革期间,我们这些年轻的,能唱歌跳舞,倒是学到了一些东西,尤其是8个样板戏的死抠,动作表情全部都要一模一样,演出时间要一秒不差,这种苛刻的要求对我们锻炼还是很大的。后来国内戏曲界开始有人演古装戏了,澄海包括林立勤老师在内这批领导和创作人员,很有革新精神,就尝试学评剧改编了《逼上梁山》。这是我第一个古装戏,戏反应不错。之后就基本上在剧团担纲演小生了。
【潮剧男小生要声色艺俱全相当困难】现在回头来想,这几十年的过程,来总结自己的经历、演过的角色和小生行当的体会,有一句话,小生行当要具备三个条件,“生雅有声会做”。“生雅”就是扮相要雅,戏胚打扮起来要悦人,小生还要有些书卷气。“有声”就是嗓子要好,潮剧小生的唱声是男女同腔同调,以前男演员要演小生,声音条件必须很优越。声音好,还要会唱曲,有声如果不会运用也没用,有人开玩笑,糖厂的烟囱声音才响呢,多响多高。“会做”就是动作要潇洒大方,文武都要大方,水袖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有人甩出去就很好看,有人就不好看,其中是有奥妙的,动作除了要大方漂亮,还要准确,符合人物,不能随心所欲。潮剧观众也好,行内也好,要公认一个小生演员立得住,是相当困难的。
就潮剧史小生行的若干前辈,我斗胆评价,要说有哪一个老师、前辈真正三个条件俱全的,严格讲还真没有。有的老师有声,表演也是行内公认的,但从现在留下的资料,形象偏苍老。有的老师形象不错,也有声,但是真要说三个条件完全满足,还是有点勉强。有的老师戏胚好,动作也好,但声音条件略逊。后来的一批,有的有声,年轻时的形象也不错,但中年后形象就差了一点,动作的优美程度也不太够。有的声好,年轻时的形象也好,但唱做有点浮,也太快发胖。
我自己也是,戏胚和动作还算勉强过得去,但是声音不行,不是偏输,是输太多。我几十年演过不少戏,文生武生须生都有演,年龄偏大之后还演过老生,但是我这支嘀嗒太差。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知道自己的声音不好,所以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公众最后还是承认声音虽然不行,但唱功还是可以,算是通过唱功来掩盖声音的不足,但总体说小生还是不全面。
【潮剧小生的程式在不断发展中】早年潮剧小生的动作,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比较简单,甚至有些陈旧。现在我们参赛这些动作,和做杂技一样,都是到外面舀油来的。现在唱一句曲要4、5个动作,一些导演搞到演员都是嘘嘘喘气。这些老一辈的演员看了就不满意,都说到底是做杂技还是演潮剧呢,都看不惯。但是一些倾向于新的,看了就满意,认为没有这些改革,潮剧没人看。这些都是有点矛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花楼训练班学12基本动作,里面有若干老师,有60多岁的,50多岁的,还有20多岁的,老师教的东西,就体现出老、中、青不同的东西。60多岁的,老到无牙。那个年代,我们就已经倾向出要学新的东西,觉得老先生教的东西枯燥无味。
曾义藩老师去教我们的时候,很年轻,才大我们几岁。他在剧团演小生,戏胚真是雅啊,他的声音比我还好,可是在那个年代还是没能在舞台站住脚,20出头就只能来做老师。曾老师的动作很漂亮,也有新的东西,老的是传统型的,是老先生传下来的,比较机械,比较柴。比如开手,老的就是很死板地开手,新的就有一个阴手、对齐再分手的动作,也有分拆步骤,看起来就好看得多。我们作为学生,就觉得虽然都是12基本动作,但有了革新,确实是比老先生的好看。
【不同剧种有共通,学习借鉴要适当】就我的观点,还是倾向要新的东西,纯粹的老潮剧,还是有点陈旧,包括唱曲也好,表演也好,还是要向人学习,但是不能太过分。我觉得一些导演的动作还是有点过多,过花。这些年潮剧进步了很多,到北京学习,请外来导演来教,要推陈出新百花齐放,也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向人家学习,要舀油得适当,不能生搬硬套什么都搬过来,一些确实不适合潮剧。
不同剧种的动作还是有共通之处,京剧、豫剧、评剧等等都好,剧种不同,我觉得程式还是会接近。语言不同,旋律不同,在表演上,动作表情上还是有共通之处。最简单的比喻,惨就眉头会皱,笑就眉头开,潮剧是,京剧也是,难道京剧笑会眉头皱。但是这些要适可而止。有时候舞台上的动作花得很,眼花缭乱,这样看了就很碍眼,这样就过了。
【潮剧唱腔也需要学习借鉴】我本身声的自然条件比别人差太多,但客观条件又逼使你得去做,当时剧团培养我的时候,我还勉强能唱,就硬着头皮唱,虽然声音音域不高,音色不好听,但用唱功掩饰过去。当时大家就觉得我的唱比别人好听,这里面有向人学习,也有我自己认真去琢磨。
我在没做主角时,就已经很羡慕(范)泽华老师的唱功。我从一开始就懂得唱功的重要性,凡是唱曲好的,我就要去学,去研究,研究韵越啊含咬啊腔调啊,慢慢琢磨学习,包括唱歌唱京剧,都学了很多,文革的样板戏我好多都会唱。对我来说,因为自身条件差,所以要多向人家学习。可惜的是我一直练不出假声,当时陈秦梦来剧团传授练咽音,我也是学不来。
包括泽华老师、(陈)燕鸣姐、(郑)仕鹏老师,我都有舀油。仕鹏老师在我们团的时候,我还是老阿兄(龙套),他在唱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好听啊,就暗自学,也没有去请教,他是师傅,我是学员,不敢去问,但会暗自学习。泽华老师当时有录音了,我对泽华、璇秋这两人学了很多。璇秋老师字正,泽华老师腔圆。璇秋老师每个字都正,含咬都很正,泽华老师就多了一些润,听了太悦耳了,二人各有特点。璇秋老师年轻的声音有玉,泽华老师的声音有点钝,没有璇秋老师的玉,但是润。我的声型和泽华老师有点象,听起来不是很好听,所以就要用这点味精来调剂。璇秋老师是自然条件太好了。
潮剧唱腔向歌唱学习,我非常赞同。文革时我学唱歌学潮剧是积极分子,听了觉得好听,就都有学习。我不反对年轻的多向外学习,但是就要结合得好。潮剧有几个人原来是唱歌的,比如邱楚霞、胡娟,以前都是唱歌的,后来唱潮剧,能够把歌唱的方法运用到潮剧,结合得好,听了很好听。但是有人说她们不好听,我自己觉得好听。现在有声乐老师教学,教科学发声,教练真假声,假声能唱高,耐唱,声带不会累,这些要向人家学习。但是练假声要会融合入潮剧,不要观众听起来假的东西太多,实声区和假声区的融合,相当困难。老潮剧的唱法比较白直,学习唱歌之后,就有些变化,但潮剧的韵味必须保留,不能被唱歌的方法方式冲淡去。
【程式要服从人物】潮剧小生的基本动作,几十年有一些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大家学的也都是一样。但演起戏来,各个角色不同,偏文偏武偏花偏恶,随着角色赋予的内容,动作就要随着变化。比如角色是花一点的,动作就不能四正雅,四正雅就不配称。比如《琵琶记》,蔡伯皆是大小生,动作就要大方稳重,《芦林会》也算是大小生,但姜诗是愚得可恨的书呆,就要含些丑。《彩楼记》的吕蒙正,同个戏表演还要不同,有几场是正生,第一场赴彩楼,吕蒙正穷,但有志,不愿给人看低,鹤立鸡群,第二场见相国,不服输,你看不起我,我也有傲气,有内才,这两场就要正生演。第三场回寒窑,有夫妻戏谑的成分,可以带点诙谐,带点动,带点花甚至丑,第四场以前是评雪辨踪,也要带点花和丑。《逼上梁山》的林冲按道理是武生,没有文生的痕迹,但是来到长亭别,有儿女情长的东西,就要文生演,其他都是偏武。
我们团两个导演都是倾向于革新的,有光也好,俊超也好,都是同等年龄,都倾向改革。有光排《丝路花雨》的时候,全部是舞蹈动作,潮剧加舞蹈。我开始接触后也有点别扭,我和有光说不要啦,和在跳舞一样,我是画师怎么老跳舞,但是整个风格要统一嘛,这个《丝路花雨》是移植舞蹈的,要有舞蹈的一些风格。
演员最先学的都是传统,基本的动作,到后来进入角色,根据导演的要求角色的需要,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改革,有变化。基本动作都是一样,没有说花的要怎么比,正的就要怎么比。要因地制宜,在这个口白动作表情需要你花,你就不能比得太四正,但如果是正生,你就要大方稳重,但是都是这个动作。
【戏曲整体都需要与时俱进】戏曲要向新的发展,要承认历史必须这样才会前进,不能因循守旧。潮剧50年代、60年代的表演程式,和现在的表演程式,多多少少肯定是进步的,因为有向外学习。以前老前辈说老潮剧的东西很多,但其实还是简单,这几十年来还是发展了,进步了。现在的欣赏水平也肯定比以前高,整个社会都发展了。要向外学习,向新发展,但是要量体裁衣适度而至,不能把人家所有的都学来。
现在有中央11台,我每天都看。京剧是国剧,很多值得学习,但是京剧也有陈旧的东西,比如音配像那些东西。现在的京剧,也是进步了,形式变化了,导演手法等都进步了。当然也有没有发展的,比如服装,没有改革,现在很多剧种都是什么人物穿什么服饰,京剧还没有,中原穿中原衣服,番邦也是穿中原衣服,最多加两条毛。布景也是,一些实在是太过简陋。其他剧种一些布景现在漂亮得很,身临其境,现在人的审美提高了,京剧一些老戏的布景仍旧是那副三牲,所以京剧有改革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京剧的技工无法嫌,文的就文到你听着觉得太好听了,武的武到你觉得难度很高,截然不同。
潮剧这几十年都在学习和发展,真要我说应该怎么传承,我觉得就是要保留自己剧种好的东西,要真正能继承下来,不是说在嘴上,要多向外其他剧种,包括其他艺术门类学习。现在传承的问题主要是自己的东西不扎实,外来的东西没有消化。但总体说,潮剧还是需要在继承和学习之间,与时俱进。
《彩楼记》饰吕蒙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