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领军人物、弘扬潮剧艺术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张建渝访谈

每个剧种都要有自己的领军人物,每个城市都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演员队伍。

只要在今后能涌现出一批像姚璇秋一样的中青年骨干来,潮剧的前景是美好的。

希望上下一条心,借助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使潮剧以旺盛的生命力继续成为代表潮汕文化的知名名牌。

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潮剧文化发展基金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汕头市委宣传部主办,汕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东潮剧院协办的“广东省第五届戏剧演艺大赛(潮剧赛区)”决赛近日在我市举行,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张建渝专程莅汕观看比赛,虽然日程排得满满,但他还是挤出一个时间段,就本次大赛和潮剧的发展与笔者作了交流。

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已经举办了5届,从剧种、赛区的扩展,到举办年限的缩短,可以看出,这项活动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得到广大戏剧工作者的欢迎。请你谈谈该项大赛的来历、作用和意义。

张: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培养和造就“德艺双馨“的中青年戏剧优秀表演艺术人才,1994年由时任广东省剧协主席、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倡议,报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举办了首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当时参赛的对象只是粤剧演员。大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戏剧界的广泛响应和热烈好评。到了1998年的第2届大赛,参赛队伍已由粤剧一个剧种扩展到潮剧、汉剧、山歌剧、雷剧、采茶剧等6个剧种参加,赛区由1个发展到3个(粤剧赛区、潮剧赛区、其它地方剧种赛区)。2002年第3届大赛结束后,应大家的强烈要求,将大赛每4年一届改为每2年一届,因此,2004和2006年又连续举办了第4、第5届演艺大赛。

大赛的宗旨是培育优秀剧目,发现优秀人才。大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现场打分、公开亮分的做法,按演员得分高低,依次决出金奖、银奖和铜奖。通过演艺大赛,树立勤学苦练、锐意创新、勇于攀登和发展我省的戏剧事业。大赛调动了广大中青年戏剧工作者苦练基本功的积极性,推动了我省戏剧表演水平的整体提高,特别是为中青年演员提高演艺水平、加速成长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艺术风采的平台。

相对于前4届,本届戏剧演艺大赛有什么特点?

张:第一是参赛人数最多,各剧种的各个剧团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竞争十分激烈。第二是大家积极勤奋,苦练基本功,给自己加大训练量,自费聘请老师授艺,各剧团的排练场出现了空前的超负荷使用……说明大家对大赛是相当重视的。第三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届是参赛剧种最多的一届,增加了稀有剧种的参与,如正字戏、白字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这项大赛能做到这一步,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戏剧的高度重视,真正下功夫推动戏剧的发展;得益于组织者的努力打造;得益于戏剧界的老前辈和中青年演员的共同努力。其实从事艺术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追求,关键是主管部门是否给他们创造机会,省剧协不仅是会员之家,也是广大戏剧工作者的家,我们的工作就是尽力为大家提供服务。

在这5届戏剧演艺大赛中,你认为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张: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在历届演艺大赛金奖的中青年赏中,有一部分先生获得了中国戏剧表演的最高奖项——梅花奖,如本次评委席上的广东省剧协副主席、著名雷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林奋就是第2届大赛第一名的获得者,当时她的表演引起了省剧协的高度重视,提议她参加“申梅”,并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劲支持,她现在已经成为雷剧的新一代代表人物。

在获得历届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的中青年演员中,大部分已成为各戏剧表演团体的提纲演员,比如潮剧的张怡凰就是第2、3届的金奖得主,她通过大赛苦练基本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借助大赛,大家也认识了这位“准梅花奖得主”。可以看出,这些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成长与大赛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后广东戏剧演艺大赛奖有什么样的走向?

张:如今,大赛日趋成熟,既是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广东戏剧界的品牌活动,深受我省戏剧界中青年演员的欢迎和踊跃参与,在全省乃至港澳地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实现建设广东文化大海的目标,进一步振兴我省的戏剧事业,培育未来的戏剧大师,省剧协正在蕴酿建立相应的奖励运行机制,深化大赛的效应,从全国挑选戏剧名师,对这5届产生的获奖演员进行继续培养和扶持,通过培训班的形式,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艺,巩固他们付出的成果,加速他们的成长。总之,省剧协要成为广大戏剧工作者的服务窗口,让大家在这里既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潮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几十年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正确指导下,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这朵南国鲜花已经傲立于我国戏剧的百花丛中,请谈谈你对潮剧的印象。

张:我很高兴看到省委副书记蔡东仕对潮剧的重视,成立潮剧文化发展基金会对振兴潮剧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潮剧的机遇和幸运,相信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今年是潮剧年,首先是《东吴郡主》拿了9个省级的大奖,还有该剧本得了“曹禺奖”。其次是《春满花城》潮剧晚会在广州举行,省里的五套班子一起观看演出十分难得,影响很大。

潮剧的文化底蕴很深,演艺人才储备很丰富,创作力量比其它剧种强,只要在今后能涌现出一批像姚璇秋一样的中青年骨干来,潮剧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个人的印象是潮剧普遍的水平相当高,每届大赛的演艺水平都在不断提高,而且都有新的出现。如广东潮剧院二团谢继顺饰演的《华子良下山》表演很到位,眼神、脚步的运用都有戏,看起来特别舒服;他的嗓音宽厚、嘹亮、听起来沁人心脾、酣畅淋漓。又如广东潮剧院一团的林外贸,虽然表演还比较稚嫩,但他饰演《沈园绝唱》的陆游艺室,形象很好,这个年纪能演得这么好,已经不简单了。

目前广东省省“梅花奖”演员近30人,相对于全国各剧种而言是遥遥领先的,可是潮剧太少了,与“大剧种”的称谓不相称。每个居中种都要有自己的领军人物,每个城市都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演员队伍。省剧协今年为潮剧的推戏和推人做了很多工作,可以说是对潮剧偏爱有力。所以,希望上下一条心,借助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使潮剧以旺盛的生命力继续成为代表潮汕文化的知名名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推动潮剧事业的发展。

省委副书记蔡东仕曾经指出,潮剧要抓好“四个培育”,你对其中的“培育市场”是如何看的?

张:潮汕文化底蕴深厚,潮剧所面临的应该是追求更大的发展。因为戏曲的完全形态是在城市,依赖民俗、依赖农村市场所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那样会不断地影响和削弱剧团的演出质量和水平。因而,从长远看,潮剧谋求发展必须立足于城市,以都市戏剧占领都市剧场。只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演出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戏剧的综合优势。同时,要寻找外面更大的舞台,参加全国、全省的活动,出了人才,反过来才能刺激市场。

一个好的戏剧对观众思想的碰撞是很强烈的,所展现的人物形象蕴藏着很深刻的思想内涵,所得到的收益跟看电视剧是截然不同的。我到欧洲考察的时候了解到,欧洲的戏剧市场非常活跃,人们都愿意屋剧场看戏,至少每个月都会去剧场看戏一次,好的剧目还要提前一年预订,从中也可以培养文化程度高的人对剧场艺术的兴趣。
假如中国的观众都热衷于剧场的戏剧,我们的戏剧不愁没有观众,当然必须有新的剧目跟上。比如《东吴郡主》就是一台雅俗共赏的优秀剧目,迄今为止,在汕头上演了近20场,场场爆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今年7月,首届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选萃活动在广州成功举办,这项活动在潮汕地区的影响很大,你对此次活动的评价如何?今后还有什么打算?

张:戏曲的繁荣要从娃娃抓起,为了在少年儿童中普及戏曲艺术,培养发现戏曲艺术新苗,省剧协在积极选拔少儿参与中国剧协举办的“中国剧协戏曲少儿小梅花荟萃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决定举办“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选萃活动”,并准备每年举办一届,作为振兴和繁荣我省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

首届活动得到省委的高度重视和各市的热烈响应,非常引人注目。广州、深圳、汕头等11个市的文联、剧协、群艺馆、艺术学校等推荐了57名选手参赛,经过严格的筛选,共有33位选手参加决赛。参赛的节目包括粤剧、潮剧、京剧3个剧种以及器乐演奏、分专业、业余两个组别,共评出金奖5名、银奖12名,铜奖16名。本次活动最大的惊喜是汕头戏曲学校的学生获得了专业组的唯一金奖,该学生很有灵气,表演技巧性强,准确地抓住人物性格,场上表现也很老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汕头戏校有相当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厚实的办学基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