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潮剧,请别让它成为回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潮汕部分文化却和我们渐行渐远。以下是一个关于潮剧的真实故事。我们希望更多的澄海年轻人一起去传承,也希望政府能给予这种特色产业更好的扶植、培育环境!

《我的启蒙老师—丁佩红》——吴家纯

潮剧是一门传统的艺术,是每一位潮汕人民从小的回忆。小时候的我,总是特别向往舞台,特别羡慕演员可以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总想着去学,但由于长辈不同意,这件事情就只能搁浅。但是来到新加坡后,居然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加入新加坡培红戏曲艺术院,圆了从小的潮剧梦。起初来时,刚走进楼梯间就听到了从楼上传来的歌声,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满了演出的照片,觉得这里地方不大,但却很有感觉。成为这里的一份子后,才明白就像老师所说的,这里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不大的地方,却是极其温馨的。这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籍贯,不同的年龄段,男女老少都有,每次演出前,都会自发义务帮忙挂幕布,搬东西等等。在老师生病的时候,同学们热心地日夜照顾。这些甚至家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却可以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场难得的师生情。

转眼,我跟着丁老师学习潮剧已经有超过4个月的时间了。现在的我跟四个月前的演出相比,少了一份忐忑不安的紧张,多了一份从容。论功劳,当然是我的启蒙老师丁佩红老师。丁老师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生活中,总觉得她身上有种莫名的魅力,让她总显得与众不同。或许是在舞台上精湛的艺术和大方潇洒的台风,充满了大艺术家的风范。亦或许是生活中,工作时的一丝不苟,大胆创新,认真努力。又或许是她为人处事时的真性情和总能为别人着想的好习惯。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写到,如果没有跟她相处过一段时间,就算是再资深的记者也很难准确地写出丁老师对艺术的执着和为人处事之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真的发现她几乎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人,你总能从她身上发现源源不断的优点。

之前一段时间,身体本来就不好的丁老师每天一边做道具排戏,一边上课,还一边象妈妈一样对生病的学生日夜无微不至的照顾,并且细心地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印尼演出时,有学生身体出现不适,她心里比任何一个人都紧张,一整天都陪在身边照顾着。回到新加坡后,也经常打电话问候情况。

她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要求都很高,对戏曲艺术更甚。用于舞台上的道具,她总是亲力亲为自己制作。在她看来,利用废弃木板等材料制作道具不仅环保,而且还能省去一笔买道具的开销。而且她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很多次跟老师外出回来的路上,她总能从路旁、垃圾桶旁发现做道具时所需要的“宝贝”。有时是一条塑料管子;有时是一块纸板;有时是一些木板,总之很多从垃圾桶旁拾来的东西到了她手里三两下就变成了三圣母身后的“莲花台”、古代官宦家的亭台楼宇、桌桌椅椅等等的道具。只有看着老师一手拿着电锯,一手撑着木板,头发和脸上都挂满了汗珠,才知道学院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来之不易。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要求,她只能不断地改善学院的设施,为观众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从而让每一个来看演出的观众都能看得舒心。

她愿意给学生演出的机会,纵使是新学生,没有太多的演出经验。在上次演出之后,有一次课间休息时,老师走过来问我:“这次去印尼演出的婢女角色你愿意来尝试一下吗?”我心里一惊,我才刚刚来不到两个月,老师居然愿意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穿上戏服去演出。心情其实无比复杂,一是很紧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做得不好让大家失望;二是酷爱潮剧的我对这次能够参加演出满怀期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假。学院的阿姨和阿伯们有的都年过半百了,但为了呈现一场最好的演出给观众,每到排戏时,总还是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学院参加排戏,风雨不改。丁老师对表情动作要求特别高,所以一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老师就会重复教重复做,她这种负责任的精神虽然有时让我们觉得压力很大,有时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还会偷偷地哭。但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是为我们好,想让我们可以学到更专业的艺术来见观众。短短六次彩排时间,对于从来没有演过戏的我,显然压力比较大。练习时间比较少,表情和动作还很稚嫩。不过虽然很辛苦,但同学们都很努力地学习。最后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跟老师一起成功地给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专业的演出。

这样的老师,德艺双馨这四个字真的是非她莫属。

艺术是学无止境的。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学艺术就是需要不怕烦躁,会吃苦有耐心,不停地练才会进步。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尽力了,就算做得不好,也能得到谅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