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了。跟端午节有关的一些故事、戏剧也自然被提起。关联最密切的要数《刘明珠》以及《白蛇传》了。昨晚坐在天台上,边听《刘明珠》这出百听不厌的戏,边用笔写下这些文字。今天想把这些潦草异常的文字整理成电子文本,竟要费去许多的精力。
——说于前面的话。

端午节将至,人们缚粽,赛龙舟,与其说是纪念屈原,不如说是纪念自己的祖宗,也不忘在劳动之余自己娱乐娱乐。五月是个毒热的月令,“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揜,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退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是月也,无用火南方,”《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仲夏》。(这也是有关五月节制房事的记载)在这火一般的天气里,人们更喜欢玩水,亲近水,与水神龙王共舞,表达劳动之余的快乐,也祈求龙王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所以,端午节渐渐与屈原疏远了关系,而慢慢变成一个庆典般的节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故事隆重登场。

故事就从这四句出场诗开始吧。
潮剧电影《刘明珠》戏一开锣,便是“阵阵薰风稻穗香,榴花灿烂照端阳。韩江竞渡无心赏,北望京华举寿觞。”女主角一出场,连念带唱,道出这一首定场诗。短短四句诗,内涵特别丰富,夹带了时间地点发生的事件以及所在背景,气氛基调。第一二句,点明时令季节,时属端阳佳节,稻花幽香,薰风阵阵,榴花灿烂,好不温馨,第三句,带出特定地点,潮州所在地的韩江上,锣鼓声喧,龙舟竞渡,好不热闹,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接下来的这件事有吸引力,所谓无心赏。那是什么事?第四句,原来是要给老爸祝寿。那这件事确实是大喜事,还有什么事情比老爸生日祝寿更大喜的呢?这女孩既是独女,更是孝女,还跟所有的潮汕女子一样用手工绣出一幅画轴为父亲祝寿。除了这,还交代了寿星的不在场,正在出差,到京师向最高统治者述职。所以,这位孝女只好“北望京华举寿觞”。
事情至此,外面色彩之浓烈,热闹之浓度,一切都是喜庆气氛;家里祝寿亲情之浓,孝心之烈,也都是喜庆氛围,喜庆氛围已铺垫得十分浓烈。就像一个气球被灌足了气,十分饱满。这就是经典潮剧电影《刘明珠》的出场诗。而始终没有出面的刘明珠父亲刘光辰便是潮州防夷总兵(防夷,自然是以倭寇为主的某些岛国),总兵府当然设在潮州府。
不料,祝寿未已,老寿星已惨遭奸贼所害,噩耗传来,自然是晴天霹雳,这惊天大祸与韩江上赛龙舟的阵阵喧天锣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喜剧越喜,悲剧越悲,一个悲剧就在如此热闹、灿烂、喜庆之中诞生了。
这出戏有一个特点,时间观念非常强,而且非常严密,可谓滴水不漏。金钩更是严谨。五月端阳那天,故事开始,发生惊变,而后刘明珠立即动身上京,到八月十五太后寿辰百花珠衣串成整整一百天,一百天中,除去五天串衣,还有九十五天,这九十五天就是花在从潮州防夷总兵府所在地的潮州到京师的路程上包括枫树坡的短暂停留以及海瑞府中的短暂停留。时间非常紧凑,时间线索非常清晰,时间分配也非常合理。特别是从省尾国角蛮夷之地的潮州到京师这一路竟要走近百天,可见路途之长,之远,路之难走,刘明珠意志之坚,心志之笃,烈女孝女之名至实归。
这出戏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结构非常奇特,以祝寿始,以祝寿终,以父冤死始,以沉冤洗雪止,典型的大团圆结局,刘明珠父仇得报奸贼得除,算是告慰人心。只是这出戏的结尾又有与一般的大团圆不同之处,让人看完心情沉重。太后赐刘明珠铁如意,正是借刘明珠之手除去皇叔辅业亲王朱厚蟠,而太后又借刘明珠在大殿之上扑杀皇亲朱厚蟠被太后剥夺一切赶出大殿,这一一箭数雕的连环计,才是刘明珠及海瑞等人始料不及的,寄是剧中人太后的高明之处,更是编剧者设计情节的高明之处,也是这出戏主题比一般的戏剧深刻的地方。看是喜剧的结尾,实则更多悲剧的色彩。
而这,竟然发生在这个有着色彩明艳喜庆气氛浓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的五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