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到过新加坡,但对新加坡的潮剧并不陌生,这种熟悉源于近几年来新加坡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潮剧作品以及在两国艺术交流中认识和了解的朋友。
在潮剧的本土,中国目前的潮剧表演团体多为职业团体,除了广东潮剧院等少数官方代表团体仍时有精益求精的作品问世外,其他大多数民间职业团体,因为生存的压力和需要,作品鲜有精品,大都是一些应付乡村酬神需要的冗长拖沓的节目,内容陈旧,手法落后,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鼎盛时期相比,艺术水准大不如前。
与此相反,新加坡近年来潮剧表演团体出现了生机勃勃、海纳百川的好现象,出现的《丹青魂》、《红罗衫》、《西施归越》等佳作,张扬着一种尊重传统,追求创新的思维,令人耳目一新,给中国的潮剧带来了很强的冲击。活跃在新加坡舞台的表演团体几乎都是业余的团体,团员们来自四面八方,出于对潮剧艺术的热爱,走到了一起。白天有着各自繁忙的工作,晚上和休息日才是学习排练的时间,艺术的提高全凭一股热诚,有的甚至越洋跨海到潮剧的本土寻师学艺。这种发自内心的对潮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是新加坡潮剧整体水平大步上升的根本原因,也使得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不断问世。
新加坡潮剧的发展离不开众多专业或业余的人士的辛勤努力。比如林如烈先生,桃李满天下,在潮剧史上永受瞻仰;蔡曙鹏博士,为推进新加坡的艺术交流,提高新加坡整体的艺术水准,不遗余力;陈传忠、方玉麟先生,为搜集整理潮剧艺术史料,花了大量心血,方先生历经数年,整理出二三十年代潮剧童伶的作品集,做了本应是潮剧专业研究人士来完成的工作,功德无量;余惠华小姐,自费学习当今戏曲化妆的最新技术,其敬业精神颇令专业人士汗颜;在表演上,林慧珠、林舜香等活跃舞台多年,后继的李诗谣、陈国来等,更显示了一种表演上的文化积淀,水平丝毫不逊专业演员,并诞生了各自的代表作《西施归越》和《丹青魂》。
在中国潮剧发展比较缓慢的今天,新加坡可称得上是潮剧的一片绿洲,其发展的历程、涌现的佳作、出色的演员将永远在潮剧的历史上书下一个独立的篇章。
欣闻新加坡揭阳会馆潮剧团将献演新出台的大型潮剧《聚宝盆》,应友之约,以此陋文表示祝贺。如果一定要说出一点愿望的话,笔者祝愿新加坡能培养出更多年轻的潮剧艺术人才,尤其是编导人才,很期待看到全部由新加坡本土艺术人员打造的潮剧艺术精品。
新加坡揭阳会馆演出《丹青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