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有着“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旋律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同时,它是维系在外潮汕游子的重要纽带,也是潮汕游子的精神粮食。俗话说,只要有潮人的地方,就会有潮乐。无论何时,只要耳边响起一阵阵锣鼓声,就知道那一定是“胶己人”。
她,十五年如一日。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传播着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潮剧。中间放弃了多少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放弃了与父母兄弟姐妹相聚的时光,就为了让潮剧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她是谁?她就是潮剧著名小生丁佩红,她在新加坡创办了培红戏曲艺术院。
学院不大,但却有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小剧场和一个小舞台。办公室、课室、卡拉ok室、练功厅应有尽有。一边参观,一边听着她讲述。原来,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她自己布置的。就连观众席下的小台阶也是她自己亲自动手做成的,耗时一个多月呢。她说话间脸上洋溢着欣慰满足的笑容,犹如一个母亲在介绍自己的孩子一般,骄傲自豪,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
丁佩红介绍,她从1990年就进了剧团工作,到现在都已经二十几年了。刚开始,还在曲溪潮剧团,才学了半年的时间,就开始学习做主角了。在职期间,主演了《杨家将》中的杨延辉,《三请樊梨花》中的薛丁山,《双如意》中的王金龙,《太子回朝》中的申春等。
后来才去了揭阳潮剧团,在团期间,主演了很多部经典的剧目。比如:《父子三登科》中饰演史云生,《慈云走国》中的王楠,《萧鹏儿》中的萧鹏儿,《南国双公主》中的杨广,《郭子仪拜寿》中的陈贤礼,《韩信报恩》中的韩信,《猫儿换太子》中的陈林等等,深受大家的喜爱。
但因为她是潮州人,所以愿望还是回到潮州市潮剧团工作。1997年进入潮州市艺训班进修,于1998年转进入潮州市潮剧团参加演出。主演了《金鸡玉兔》中的玉龙,《火焰驹》中的李彦贵,《海瑞平冤》中的邹宏,《彩屏救夫》中的凌云,《恭孝王登基》中的史愕,《晋王登基》中的房遗爱,《杨文广征东》中的杨文宽,《五子挂帅》中的梁学义,《真假驸马》中的柳如诗等。在团期间,随团赴新加坡和香港演出多次,观众们都非常喜爱她。她说,以前的演员生活很苦,下乡演戏时,条件都不太好。她会经常给我们讲下乡时,自己经历过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我都听得津津有味的。
2002年,丁佩红受聘于新加坡戏曲学院,从此便远赴新加坡任教,在潮剧路上,她和别人不一样,既当爹又当娘。在学院,她既是导师,又是院长。在舞台上,她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对于幕后工作,她既是化妆造型师,又要负责道具舞美。只要是舞台上的一切,都需要她一手包办。要完成这一切,并不容易。
2007年,学院筹划全连戏《莫愁女》的演出,就花了她不少功夫。在看录像时,她说,“准备演出的那两个月,我几乎没有睡过觉。白天忙着做道具、上课、排戏,晚上学生回家了,就自己继续做道具。直到演出那一天,声音沙哑到都说不出话了。”
看着华丽丽的舞台布景,确实壮观。舞台上,铺着一层比平地高起的平台,是由16个小平台组成的。平台上,有徐澄家后花园的假山和亭台楼阁,徐澄就是在这儿和莫愁相遇,读书写字,感叹着“知音便是眼前人”。这些比人高的假山和亭台楼阁都是出自丁佩红之手,靠她用木板、电锯等工具一点一点做成的。
我记得曾经问过她,在新加坡这么辛苦,为什么不选择回到剧团里演出呢?她说,“我如果不走这条路,也许也学不到这么多东西。而且新加坡有这么多支持我的学生,我放不下他们。”
2015年,丁佩红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潮州市,开办了新加坡培红戏曲艺术院潮州分院。自从开办了新的学院,她便成了“空中飞人”。每个月都要新加坡中国两边飞,忙于课程和演出排练中,她的耳朵还因常坐飞机没保护好,经常时不时会痛。前段时间,潮州分院举办了《红影育音一周年庆典》演出。经过她和学生们几个月的努力,观众们都拍手称赞。
她常说一句话“只要认真学习,就算学不会,都能被原谅。”她认真教学,勤奋工作,在潮剧道路上所饱尝的酸甜苦辣,为的就是给观众们看到更好的演出,给学生们最好的学习环境。
她孤独但又不孤独,为她祝福,愿她的学院和潮剧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精彩。继续培养出更多的潮剧表演爱好者,弘扬我们的潮剧文化。文:吴家纯 图:立佳棒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