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在长平路尾的将军爷陵园连演两晚广场戏。离家很近,走路即到,于是前往看戏兼探班。

下午2点有日戏。去的时候,《孟姜女过关》《下山》已演过,看到了黄娃娜和林欣的《武松杀嫂》,以及陈伟强、林烁烁、高佳的《回书》。天气闷热,舞台的大前方还不时有人敲敲打打,动静不小,日戏的观众也不多,演员依然兢兢业业,该怎么唱该怎么演,一点都不含糊,就连《回书》的帮声,也没有偷工减料。很多年轻演员,就是依靠日戏的磨练,慢慢成长起来。

下午4点节目结束,演员陆续卸妆,走下舞台。晚上6点,又得集合。这段时间,该留下的还得留下,可以离开的抓紧时间回家洗个清爽,有的还有其他任务。这不,遇见武松林欣,一脸笑容,说要到后面的将军爷庙诚心一下,然后得赶去录音,录姚璇秋师生晚会的音,吃完饭还要赶回来赴晚上的演出。

晚上的戏码是短戏《乾元山》《典妻》《关王庙》以及《续荔镜记》。《乾元山》和《典妻》一团两个花旦戴淑刁和蚁燕丹的金奖节目。《关王庙》是《玉堂春》的选场,新晋小生闺门林外贸和詹春湘主演。一团实在是强大,单是近年比较固定的生旦组合,就有好多对,张怡凰林初发,林燕云王美芳,林外贸詹春湘,林欣黄娃娜,这还没有算上刘小丽、吴奕敏和几个老生,根据戏的需要,排出10几个的合适组合毫无问题。一团的阵容真不是白给的,晚上爆满的观众席,也见证了一团强大的号召力。

短戏之后,是张怡凰、林初发、刘小丽、黄映伟以及老戏骨陈秦梦主演的《续荔镜记》。这戏看熟了,于是跑后台探班。化妆间在后台上台处,刘小丽、黄映伟、张树桐正在认真化妆,下乡演出妆容也是一丝不苟,和正规舞台毫无两样。寒暄几句,进入后台,五娘张怡凰和陈三林初发齐刷刷坐在台口备戏,老朋友见面,嘴笑鼻笑。演员马上出台,不敢打扰,溜到文畔,李祥光副团长热情地腾出椅子,负责灯光控制的谢纯生刚好冲了一泡茶,也热情招呼。坐实,45度角反向看到表演区,演员在身边进进出出,别有一番滋味。

剧团是一个大家庭,各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团长张怡凰是主演,她当晚的任务是演好戏。副团长陈建钦和李祥光也在现场,但都没有看到他们必须去催促什么事情。有戏的演员,化妆换装出台,没戏的演员,帮声搬景,自动自觉。帮声的时候,呼啦啦一群人就围了起来,戏也熟悉了,没见有谁还拿个剧本在看,哪句该帮,哪句要停,绝不混淆。台上极其闷热,没有上戏装的演员,有的悄悄溜到台下透气,该上台了再上台。旁边坐着邓少珍,她晚上没有演出任务,作为大姐,依然在旁帮声,没有事了,就一起小小声聊起以前的普宁团。文武畔的乐师鼓师们,一个晚上基本都得坐着不动,屁股热了麻了,难得一大段口白,赶紧站起来,舒缓下筋骨,又赶紧坐下。今晚是黄壮龙的二弦,夜粥时间到了,也没时间吃,团里有人端到他面前,不需要伴奏的时候,偷偷地扒几口。这可是潮剧舞台数一数二的乐师。

配角和龙套戏不多,但不见得就轻松。陈伟强,下午主演《回书》,晚上《关王庙》演庙祝,《续荔镜记》演黄九郎,几乎是连轴转,脱下戏服,全身都湿了,可是,在下乡这种环境下,要让观众记住他的劳动,依然是不容易的。众多的龙套,每个戏进进出出不知道多少遍,其中的辛苦更是难为观众所知。

名角也没有任何特殊待遇,早早到场化妆候场,认真演出,这是必须的。戏里有换装的情节,大概就有1分钟的换装时间,张怡凰蚁燕丹掩袖而下,服装人员有的拿头饰,有的拿服装,演员一进台,马上动手换装,这时候,掐准时间换好装是第一的,仪态呢,就难以顾及了。看着张怡凰头上滴着汗,紧张利索地换装,心里很不厚道地笑,哈哈,明星也有这种状况。这边的蚁燕丹嫌换鞋慢,哐当一下,脚直接伸到铁皮箱上,三下两下系好了鞋带,更是毫无淑女样范。看到我们在盯着她,她毫不羞涩地对着我们裂嘴一笑。

《见嫂》一场演完,刚走下台,刘小丽就对黄映伟说,映伟,你有一句口白要说,我才接得上,黄映伟马上又要出场,边点头边走去候场,这边张怡凰又和刘小丽交流上了。每个戏的每次演出,都是崭新的,这样的交流和磨合,很多。

晚上的天气,实在是闷热,卸下戏服那一刻,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太闷了,可是没有一个演员敢懈怠,会懈怠。对于剧团和演员,这只是他们天复一天,年复一年中再普通再寻常不过的一天,不同的是演出地点和观众的变化,相同的,是心目中恪守的“戏比天大”。

摄影:刘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